大颠禅师点醒毁谤佛法的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河北昌黎人,三岁丧父,由哥哥嫂子抚养长大。韩愈早年深研儒学,并以儒学为正统,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他反对佛教可以说到了舍生忘死的地步,当朝皇帝唐宪宗准备迎请佛的舍利供养,韩愈竟然上书《谏迎佛骨表》,如此不给皇帝面子,唐宪宗看了《谏迎佛骨表》,勃然大怒,下令把韩愈退出斩首,幸亏经宰相裴休极力为他求情,这才得以赦免一死,被贬为潮阳为刺史。

  在历史上韩愈尽管最终迷途知返,从谤佛转而认可,并研究佛法,但他的转变并不是因为这次险些被杀头的事件。真正让他转变的是当时一个叫大颠的和尚。

  韩愈在当时还有一个外号叫做「韩疯子」,自命不凡,认为儒教才是真正的文化,他自己呢就是儒教里真正了不起的人,是承继儒教的道统者。

  与韩愈同时代有一个高僧叫大颠禅师,道行很深,并且为大众所敬仰和推崇,韩愈听说之后,便带着问难的心情去拜访大颠禅师。当时,禅师入定坐禅,不好上前问话,变耐着性子在那里苦等许久。等的时间长了,这焦躁、狂妄的本性始终是压不住的,大颠禅师的侍者看出韩愈有些不耐烦,遂上前用引磬在禅师耳边敲了三下,轻声对禅师说道:「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韩愈在旁听了侍着的话后,立刻行礼告退,并说:「幸于侍者口边得个消息!」

  不久,韩愈再次拜访大颠禅师,彼此探讨佛法往返数次,尽管对佛法的认识有了些改变,但由于佛法的境界是没有实证的人是很难体会到,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大颠禅师苦于无法彻底消除韩愈对佛教的鄙视之心。

  直到有一次,大颠禅师终于忍不住问道:「公自认自己的学问知识能比得上晋朝的佛图澄、姚秦的鸠摩罗什、梁朝的宝志公禅师等人吗?」

  韩愈虽然贡高我慢,但是与这几位历史上公认的有智慧、有才华的人相比,他就是再狂妄,也不敢说自己比他们更牛吧!他也只好跟大颠禅师实话实说:「我不如他们。」

  大颠禅师说:「既然自觉不如他们高明,对于他们的善行懿德,公却不以为然,这是为什么?」

  这大颠禅师的意思就是说啊,他们三位都是虔诚笃实信佛的祖师,你自认为聪明不如他们,却又说他们不对,这是什么道理啊?」韩文公这时才豁然大悟,知道自己不如人家,而自己为什么要毁谤人家的信仰,说人家不对呢?

  韩愈从此一改对佛教的态度,并且和大颠禅师相交甚深。等到皇帝改派他为袁州刺史时,他还特别去向大颠禅师告辞,并供养禅师二件衣服。

  韩愈如此谤佛有没有什么果报呢?

  韩愈尽管后来改变了对佛教的态度,自己也开始研究佛法,但并没有看到他信仰佛教的记载。章太炎先生的讲述,他曾在在饿鬼道跟他见过面,还跟他在一起谈过。只要「谏迎佛骨表」那一篇文章还在世间,他就离不了鬼身。为什么?还文章的影响力还在。据说,好在他晚年有忏悔之心,所以没有堕入地狱,而是堕在饿鬼道。

 

点我:

相关文章

龙舒增广净土文--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其中种种殊胜庄严。阿弥陀经载之详矣。阿弥陀乃彼中之佛。未成佛以前。有四十八...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7、人药王子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7、人药王子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心随境转,相由心生

心随境转,相由心生

  有一个人本来长得挺庄严的,结果因为每天雕塑鬼呀、罗刹呀等等,自己的相也变得不好看起来。  这个人想:人们都问我现在是不是生病了,我找找医生吧!  医生看了后说没啥病。  后来这个人亲近到一位有...

佛教故事:紫竹林中紫竹石

佛教故事:紫竹林中紫竹石

  普陀山的紫竹林,原来还有紫竹石。紫竹石也称观音石,白质黑章,花纹似紫竹,枝叶宛然,图案斑斓犹如一幅幅天然岩画,很有观尝和开发价值,清人曹伟皆有《紫竹岩》诗云:  “石晕斑斓水气昏,竞传灵迹凿山...

八关斋戒的故事

八关斋戒的故事

  一天,有五百位天人一起来到祇树给孤独园。他们至诚顶礼佛陀,佛陀亦为他们宣说佛法大意,最后皆证得须陀洹果。阿难尊者见五百天人因缘如此殊胜,便向佛陀请示原因,世尊于是将过去的因缘娓娓道来。  在迦叶佛...

圣僧解怨传

圣僧解怨传

  隋朝代州赵良相,家庭有资财巨万。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盈,次子叫孟。  盈的身体比较强健,孟的身体比较孱弱。他的父亲将死,就把家财分成了两份。  没想到盈就把财产全部霸占强取了,仅仅留下一间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