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在团队中,应该提倡学习榜样的精神,而不是突出榜样本人

  人本就是群居动物,团队就是由一群有共同理念的人组成的。

  很少听说不同理念的人能够组成一个团队,所以大家有个共同信仰与共同理念非常重要,这是团队的第一个作用。团队的第二个作用是,团队制度可以传承很多传统。藏传佛教有自己的团队制度,我们叫“大师兄的教育”,就是一个老师带两三个学生,这两三个学生成为老师后又带出几个学生,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这种团队分工很细致,作为寺庙的领导者,很少去干预。但是,我们经常会一起讨论,讨论每个人管的那一块还可以如何去改进,哪些地方还可以有所变动等等。为了更好地把佛教教义应用于社会,为了慈善事业,为了大众利益,我们有共同的信仰,只要对众生、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我们就愿意付出,都愿意去做。所以,寺庙里的每个人大脑里一直灌输这样的思想核心。

  在教育上,日本人普遍愿意让孩子去经受各种历练。日本小学里,可能班里 30个孩子每个都有机会轮流当班长,而我们中国人习惯于在团队中建立一种模式,树一个榜样,可能这个班里 30个孩子只有五六个有机会当班长,因为一学期才选一次。

  假如是我,不会用树立榜样的方式来管理团队,团队里的榜样应该是从一群人里产生,最优秀的人变成团队的榜样,不是从上往下指定。在学校里筛选干部,老师说,既然他是最优秀的,你们都愿意听他的,那就让他做班长吧。我觉得,日本人的模式比较好一点,班长的位置只是一个象征而已。

  佛教里有一句话是:“寺庙的黄金法座是没有主人的。”想坐到法座上就看谁有能力。所以,一个所谓的榜样不可能永久是榜样,他的精神很好,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但不能他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不能刻板教条。只能说随着时代的变化要有改变,要保留其精神。人本来就会有缺点,人就是人,不要突出他个人,只有精神是永恒的。

  外国曾有一个英雄人物,媒体报道他的英雄事迹时很多人很感动,但认识他的人却说他没有这么好。民众听说他为大家解决了很多事,哪里有困难他就到哪里,像神仙一样,大家就开始反感了。

  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就像我们需要观音菩萨,是需要观音菩萨那样大慈大悲的精神。因为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不是凡人,我们不用在他们身上找缺点找毛病。

  所以,在团队中,应该提倡学习榜样的精神,而不是突出榜样本人。

 

点我:

相关文章

往生《净土圣贤录易解》:隋智舜與隋登法师

往生《净土圣贤录易解》:隋智舜與隋登法师

  隋 智舜  智舜。不清楚他的出身,由于仰慕慧远大师过去一生的德业,因此入庐山,学习净土法门。  隋炀帝大业初年(公元六○五年),讲完《观无量寿佛经》之后,即示现疾病。  临命终前见到鹦鹉孔雀,...

百业经:(71)狐狸·恶骂罗汉报食粪便

百业经:(71)狐狸·恶骂罗汉报食粪便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佛教故事: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佛教故事: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编者按:你诵经吗?诵经时应注意什么?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慧能祖师如何教导法达禅师“无念念佛经”的。    诵久不明已,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偈语不能随便念,分不清场合很危险

偈语不能随便念,分不清场合很危险

  从前在舍卫城中,有一个大富翁,家里十分富有,广积金银财宝。他经常请僧人们到家中吃饭,有一次又请僧人赴斋,于是舍利弗、摩诃罗等人就去了。  大富翁看见释迦牟尼的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亲...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果你们能修行十想,便能尽除有漏烦恼,获神通、证道果,进而渐至涅槃。是哪十想呢?所谓白骨想、青瘀想、膨胀想、食不消想、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