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在团队中,应该提倡学习榜样的精神,而不是突出榜样本人

  人本就是群居动物,团队就是由一群有共同理念的人组成的。

  很少听说不同理念的人能够组成一个团队,所以大家有个共同信仰与共同理念非常重要,这是团队的第一个作用。团队的第二个作用是,团队制度可以传承很多传统。藏传佛教有自己的团队制度,我们叫“大师兄的教育”,就是一个老师带两三个学生,这两三个学生成为老师后又带出几个学生,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这种团队分工很细致,作为寺庙的领导者,很少去干预。但是,我们经常会一起讨论,讨论每个人管的那一块还可以如何去改进,哪些地方还可以有所变动等等。为了更好地把佛教教义应用于社会,为了慈善事业,为了大众利益,我们有共同的信仰,只要对众生、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我们就愿意付出,都愿意去做。所以,寺庙里的每个人大脑里一直灌输这样的思想核心。

  在教育上,日本人普遍愿意让孩子去经受各种历练。日本小学里,可能班里 30个孩子每个都有机会轮流当班长,而我们中国人习惯于在团队中建立一种模式,树一个榜样,可能这个班里 30个孩子只有五六个有机会当班长,因为一学期才选一次。

  假如是我,不会用树立榜样的方式来管理团队,团队里的榜样应该是从一群人里产生,最优秀的人变成团队的榜样,不是从上往下指定。在学校里筛选干部,老师说,既然他是最优秀的,你们都愿意听他的,那就让他做班长吧。我觉得,日本人的模式比较好一点,班长的位置只是一个象征而已。

  佛教里有一句话是:“寺庙的黄金法座是没有主人的。”想坐到法座上就看谁有能力。所以,一个所谓的榜样不可能永久是榜样,他的精神很好,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但不能他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不能刻板教条。只能说随着时代的变化要有改变,要保留其精神。人本来就会有缺点,人就是人,不要突出他个人,只有精神是永恒的。

  外国曾有一个英雄人物,媒体报道他的英雄事迹时很多人很感动,但认识他的人却说他没有这么好。民众听说他为大家解决了很多事,哪里有困难他就到哪里,像神仙一样,大家就开始反感了。

  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就像我们需要观音菩萨,是需要观音菩萨那样大慈大悲的精神。因为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不是凡人,我们不用在他们身上找缺点找毛病。

  所以,在团队中,应该提倡学习榜样的精神,而不是突出榜样本人。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让生命离苦得乐的老师

海涛法师:让生命离苦得乐的老师

  达耶他 唵 牟尼 牟尼 嘛哈牟尼耶 梭哈,「南无」就是我们用生命来学习,「本师」就是生命的导师,我们的生命要离苦得乐,要有这个生命的老师,学校的老师是生活的老师,或者是读书的老师,但是生命的生...

大庄严论经--鸠摩罗什

大庄严论经--鸠摩罗什

大庄严论经 马鸣菩萨造 后秦 鸠摩罗什译 大庄严论经卷第一 马鸣菩萨造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前礼最胜尊  离欲迈三有   亦敬一切智  甘露微妙法   并及八辈众  无垢清净僧   富那...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来看看禅师怎样享受死亡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来看看禅师怎样享受死亡

  德普禅师性情豪纵,十八岁受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  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说:“诸方尊宿死时,丛林必祭,我以为这是徒然虚设,因为人死之后,是否吃到,谁能知晓。我若死,你们当在...

海涛法师:挑战

海涛法师:挑战

  在一个国家里,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全都素行不良,无恶不作。佛陀知道这个情况,便要众弟子运用智慧教化众生,使他们弃恶从善。  佛陀问:「谁愿意到那个国家去渡化全国人民呢?」  目犍连对佛说:「...

智慧故事:真正放下了,就真正自在了!

智慧故事:真正放下了,就真正自在了!

  有个弟子去见他的师父。师父问他:“你最近怎么样?”他说:“我的心总是非常沉重。”然后徒弟就开始诉苦,讲他不欢喜什么、什么事不舒服,半小时过去了,师父一言不发,始终安静地听着。  等到他快讲完的...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5、权巧方便度众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5、权巧方便度众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