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诌议“善智慧”
诌议“善智慧” “为善至乐”的道理,看起来并不难,做起来也不复杂,真正实践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顺理成章?坊间常说的一句俗语“积德行善”,好似是一种道德的考量标准,毋宁说是道德智慧的体现。 积善因还要智慧吗? 有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如此一来,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便车,就把这个故事述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的说道:“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必要开开关关。熟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适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佛法的哲学逻辑听起来高深莫测,解析清楚了,很简单明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要想“让世界充满爱”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愿望,无需处心积虑地每时每刻想着自己如何如何地去“行善”,反观每一件要做的善举里都包含着“善人善己”的道理,做起来也就会轻轻松松,自自然然了。 这难道不是“善智慧”吗? 佛法不是把人性抛在一边,孤独地行走在茫茫的环宇之外,而是实实在在的建筑在“普度众生”的“弘法”路上,唯有这样的研习佛陀精要,才能充分体味佛学的魅力,佛学的美妙。 一、善导大师「涅槃正因」之偈《法事赞》是善导大师以赞偈的形式解释《阿弥陀经》的要义,其中这四句话是非常著名的,也就是解释《阿弥陀经》「少善根不得往生,执持名号一心... 一个人在结婚之后,即使夫妻之间正常的夫妻生活也要有所节制,不可过多,不可过频,同时要注意时间和地点。邪淫是指除夫妻关系之外的意淫、手淫、同性恋、嫖娼、包养情人等行... 民国二十七年秋,香港工商报载过一件奇闻,就是香港大富翁何老太太生西的事实。那时大约是旧历六月十九日,何老太太是一位虔诚的佛徒,香港有一间东莲觉苑,就是她建造的。她每逢观音诞辰,必定请同道们到她... 在南宋的时候,有一个宰相名秦桧;这个秦桧本来也有一点善根,所以今生很聪明的,并且在当时的考试,得到第一名,中了状元。 但是他做官之后,妒贤忌能,就造了很多罪业;尤其是对于岳飞——岳武穆,他把... 昔日,佛陀在罗阅只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於树下打坐,修数息观,藉着观察气息... 寺院生活仪轨的意义 明海大和尚 (2007年7月19日晚于观音殿前) 各位营员: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寺院僧俗大众,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生活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