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诌议“善智慧”
诌议“善智慧” “为善至乐”的道理,看起来并不难,做起来也不复杂,真正实践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顺理成章?坊间常说的一句俗语“积德行善”,好似是一种道德的考量标准,毋宁说是道德智慧的体现。 积善因还要智慧吗? 有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如此一来,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便车,就把这个故事述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的说道:“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必要开开关关。熟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适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佛法的哲学逻辑听起来高深莫测,解析清楚了,很简单明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要想“让世界充满爱”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愿望,无需处心积虑地每时每刻想着自己如何如何地去“行善”,反观每一件要做的善举里都包含着“善人善己”的道理,做起来也就会轻轻松松,自自然然了。 这难道不是“善智慧”吗? 佛法不是把人性抛在一边,孤独地行走在茫茫的环宇之外,而是实实在在的建筑在“普度众生”的“弘法”路上,唯有这样的研习佛陀精要,才能充分体味佛学的魅力,佛学的美妙。 (一)苦劝让她留住孩子我有一个闺蜜,今年33岁,离异,和前夫生的一个女儿被判给前夫。之后,闺蜜找了一个大她18岁的男人做男朋友,而这个老男人正和现在的老婆闹离婚。... 从佛教伦理学看器官移植问题 释昭慧老师 ●一、绪论 ●二、净土宗的看法 ●三、生死分际的判定—阿陀那识执受根身 ●四、异象释疑 ●五、综述其他伦理争议: (... 佛说:往生佛国有三等,念佛广修善为中上等,单念佛不修善为下等。《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 我们一生都是随缘,从来没有攀缘过的。攀缘很苦,要求人,要看人脸色,不好做,做事情后遗症一大堆,何必!所以我一生很自在,为什么?一生不做事,做事就有麻烦。为什么不做...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坐禅又叫“思惟修”。从此三个字观之,坐禅不可能没妄想,一定会有妄想,如水波浪。为什么水里有波浪?因为有风之缘故。我们坐禅,为什么打妄想?因为自性... 堕胎堕胎又称中断怀孕或人工流产,故意结束妊娠,取出胚胎或者导致胎儿死亡的行为。在许多地区堕胎是备受争议的一种行为,主要为道德、宗教和女性身体权问题。佛家对堕胎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