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诌议“善智慧”
诌议“善智慧” “为善至乐”的道理,看起来并不难,做起来也不复杂,真正实践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顺理成章?坊间常说的一句俗语“积德行善”,好似是一种道德的考量标准,毋宁说是道德智慧的体现。 积善因还要智慧吗? 有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如此一来,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便车,就把这个故事述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的说道:“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必要开开关关。熟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适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佛法的哲学逻辑听起来高深莫测,解析清楚了,很简单明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要想“让世界充满爱”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愿望,无需处心积虑地每时每刻想着自己如何如何地去“行善”,反观每一件要做的善举里都包含着“善人善己”的道理,做起来也就会轻轻松松,自自然然了。 这难道不是“善智慧”吗? 佛法不是把人性抛在一边,孤独地行走在茫茫的环宇之外,而是实实在在的建筑在“普度众生”的“弘法”路上,唯有这样的研习佛陀精要,才能充分体味佛学的魅力,佛学的美妙。 有一天,法慧大师和两位弟子在经堂里诵经,突然听到“嗡嗡”的叫声。小和尚叫流水,他悄声地对师兄说:“师兄,你看,一只大蜜蜂!”“小声点,师父正在闭目养神呢。”师兄叫... 修生活禅,开生活悟,得生活福 星云大师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佛教的世纪,更是禅学的世纪。禅,并不是禅宗所独有,也不是佛教的专利品;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是... 一九四六年六月十八日晚上九点,我和同乡张孝祥兄在上海南京路与山西路口步行时,不意驶来一辆风驰电掣的美国军车,把我冲撞到费文元银楼门口。(由山西路口至费文元银楼门口... 前不久在我的博客中,有位名叫“要点帮助的嫂子”留言,讲述了她小叔子的事:她的小叔子,12年前谈了一个小他六岁的女孩。两人谈了六年,这中间不知道流产了多少次。因为他... 适当的布施 《增一阿含经》二八七经: 佛陀曾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对比丘们开示,在适当的时候,广行布施,才是最有意义的布施。 佛陀说:“一、布施给远来他乡... 常听人家说“一定要积阴德”,到底为何这样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积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会去做,但是,为什么又有积阴德和积阳德之分呢?善念、善行,都是积善,积德。若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