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皈依后不能做什么?

皈依后不能做什么?三皈誓言中的“皈依佛,终不皈依邪魔外道;皈依法,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终不皈依外道邪众”,便是获得皈依体后应遮止的范畴。

遮止学处中首先要求我们,皈依佛,永不皈依其他宗教或各类民间信仰。同时要认识到,皈依佛之后,也不应再以世间的感情、财物、地位为究竟归宿。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学佛就要排斥生活的一切吗?并非如此。皈依,决非逃避现实,更不是让大家不再工作谋生或成立家庭。只是希望我们认识到:这一切于人生只有暂时意义,不是真实皈依处。否则的话,眼前利益往往会像蔽目之叶般挡住我们的目光,使我们看不到事实真相,看不到广阔世界。皈依佛,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具有的觉悟,那是世、出世间最究竟圆满的智慧。若皈依后还心系余皈依处,不仅会破失皈依体,更会使我们生生世世难有因缘得遇佛法。

皈依法之后,应依教奉行,依法遵循各种戒规,遮止一切不如法的行为。对于在家居士来说,重点是奉行五戒十善,其中的每一条,都包含保护自己及不伤害他人两方面。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五戒亦为五种布施,即无畏施。奉行五戒,是断除恼害众生的因缘,从而消除他人恐惧,故名无畏施。如果我们不杀生,别人就不必担心被我们伤害;如果我们不偷盗,别人就不必担心财物会被我们掠夺;如果我们不邪淫,别人就不必担心家人和我们在一起不安全;如果我们不妄语,别人就不必担心被我们欺骗;如果我们不饮酒,别人就不必担心我们会失去理智。而在十善中,尤其注意口业的防护,如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是我们应当特别引以为戒的。不良语业不仅会制造事端,影响大众和合共处,更会使内心在人我是非中越陷越深。此外,十善中还增加了不贪、不嗔、不邪见。贪、嗔、邪见为根本烦恼,由此派生一切不善业,抓住这一关键,其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皈依僧之后,不再皈依任何外道或其他宗教信仰者。但遮止的意义主要在于不以其为皈依处,并不排斥在工作中与他们进行接触乃至合作。

遮止学处主要包含这三个方面。当我们皈依之后,对任何不信乃至诋毁三宝的行为,决不能随顺。宁舍生命,不舍皈依。须知,无论以什么方式认同毁谤三宝的做法,将立即失去皈依体。

 

点我:

相关文章

去菜市场偷偷做这些事,功德很大很大

去菜市场偷偷做这些事,功德很大很大

放生是度无边众生,放生是结无边善缘。我们在各个地方要随缘量力尽可能去放生,放生不拘多少,我们能力有大小,不能一定强调有多少,哪怕没有出钱把他买来,我们也可以给它们...

生气不如争气

生气不如争气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四处打听,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 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

揭开情感的奥秘天机:大龄单身、感情不顺、男女晚

揭开情感的奥秘天机:大龄单身、感情不顺、男女晚

当今很多人大龄仍单身,并非是他们不想结婚,而是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也有很多人感情不顺利,遭遇争吵、出轨甚至离婚。有的人会去算姻缘,而算命先生会告诉他...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贪欲苦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贪欲苦

生命中的贪欲苦 心律法师  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过年了,小妹妹终于有一件新衣服了,高兴得不得了。小哥哥还想给妹...

手淫害人苦,赶紧戒色吧!

手淫害人苦,赶紧戒色吧!

1社恐。又名社交恐惧症。特点:害怕公共场所,与人交流困难,害怕发言。2焦虑症,特点:害怕未发生的事,一直焦虑又没有办法。一件事情尚未发生,就开始胡思乱想,不受控制...

传喜法师:孩子引领你走进生命

传喜法师:孩子引领你走进生命

孩子引领你走进生命 姜文带他儿子去新疆!以后也欢迎你们带儿子、女儿来我们慧日寺。 谈到小孩,刚才我们两位他们谈到自己的孩子,确实我们每一位都很痛心。在佛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