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皈依后不能做什么?

皈依后不能做什么?三皈誓言中的“皈依佛,终不皈依邪魔外道;皈依法,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终不皈依外道邪众”,便是获得皈依体后应遮止的范畴。

遮止学处中首先要求我们,皈依佛,永不皈依其他宗教或各类民间信仰。同时要认识到,皈依佛之后,也不应再以世间的感情、财物、地位为究竟归宿。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学佛就要排斥生活的一切吗?并非如此。皈依,决非逃避现实,更不是让大家不再工作谋生或成立家庭。只是希望我们认识到:这一切于人生只有暂时意义,不是真实皈依处。否则的话,眼前利益往往会像蔽目之叶般挡住我们的目光,使我们看不到事实真相,看不到广阔世界。皈依佛,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具有的觉悟,那是世、出世间最究竟圆满的智慧。若皈依后还心系余皈依处,不仅会破失皈依体,更会使我们生生世世难有因缘得遇佛法。

皈依法之后,应依教奉行,依法遵循各种戒规,遮止一切不如法的行为。对于在家居士来说,重点是奉行五戒十善,其中的每一条,都包含保护自己及不伤害他人两方面。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五戒亦为五种布施,即无畏施。奉行五戒,是断除恼害众生的因缘,从而消除他人恐惧,故名无畏施。如果我们不杀生,别人就不必担心被我们伤害;如果我们不偷盗,别人就不必担心财物会被我们掠夺;如果我们不邪淫,别人就不必担心家人和我们在一起不安全;如果我们不妄语,别人就不必担心被我们欺骗;如果我们不饮酒,别人就不必担心我们会失去理智。而在十善中,尤其注意口业的防护,如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是我们应当特别引以为戒的。不良语业不仅会制造事端,影响大众和合共处,更会使内心在人我是非中越陷越深。此外,十善中还增加了不贪、不嗔、不邪见。贪、嗔、邪见为根本烦恼,由此派生一切不善业,抓住这一关键,其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皈依僧之后,不再皈依任何外道或其他宗教信仰者。但遮止的意义主要在于不以其为皈依处,并不排斥在工作中与他们进行接触乃至合作。

遮止学处主要包含这三个方面。当我们皈依之后,对任何不信乃至诋毁三宝的行为,决不能随顺。宁舍生命,不舍皈依。须知,无论以什么方式认同毁谤三宝的做法,将立即失去皈依体。

 

点我:

相关文章

改造命运的关键

改造命运的关键

心念决定命运:成为国王,与被车撞死之间,只有一念之差而已!佛在舍卫国讲法时,有二商人经过,其中一个商人对佛陀和佛法,生起了恭敬心;另一商人则对佛陀和弟子生起了轻慢...

【禅定】什么是禅定?佛教禅定如何修?

【禅定】什么是禅定?佛教禅定如何修?

禅定(佛教解释)  禅,为梵语dhya^na之音译;定,为梵语sama^dhi 之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或谓禅为dhya^na 之音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称作禅定。又...

放生奇遇感应:祖坟被下符咒,灵龟托梦相告竟神奇

放生奇遇感应:祖坟被下符咒,灵龟托梦相告竟神奇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 这几天,我满脑子都是这件稀奇的事情,我决定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就在一周前的一个清晨,末学做了一个非常清晰而又奇怪的梦。更不可思议的是,经过验...

生气后,各大器官会发生这些惊人变化,看完后再也

生气后,各大器官会发生这些惊人变化,看完后再也

现在人们常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真的没有错。真的,其实很多病都是自己作的,大多数疾病都和生气有关,不生气就不生病。生气所导致的疾病,到底发病率有多高呢?美...

黄念祖:你只要信愿持名就决定往生

黄念祖:你只要信愿持名就决定往生

◎ 持名第一句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什么叫方便呢?通俗说来,“方”是方法,“便”是便利。《法华玄赞》说:“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就是说,可以作为标准的行动...

传喜法师:佛性是生命的精华

传喜法师:佛性是生命的精华

佛性是生命的精华 佛性是我们生命当中的无尽藏的一个宝贝,是我们生命的精华。这个精华在大自然里面,你看,日精月华,日是精,月是华,我们生命的精华就是佛性。如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