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何事最快乐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柰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花香扑鼻,因此引起这四位比丘的兴趣,彼此谈论着世间万物何者最可爱,最能使人感到快乐?

  第一位说:“正当春天百花怒放,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时最快乐了。”

  第二位说:“参加亲友的喜庆宴会,杯酒交欢,唱歌跳舞,这种场合最快乐了。”

  第三位说:“财物丰厚,车马衣饰与众不同,出入光彩,人人注目,这种心情最快乐了。”

  第四位说:“妻妾美艳,华服鲜丽,幽香沁人,男女欢爱,这才是最快乐的事。”

  佛陀听到了四个人的热烈讨论,便向前问道:“你们坐在树下讨论什么事呀?”

  大家一看到佛陀到来,慌忙起立向佛陀顶礼,并且和盘托出他们正在讨论世间何事最快乐。

  佛陀告诉他们:“你们所谈的,尽是些人间忧怖危亡的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快乐之道。你们看,万物春夏繁荣,秋冬凋落;亲族欢聚,终要别离;财富车马,最后也逃不了水、火、盗、官及败家子的劫运;娇妻美眷,是爱恨的祸水。凡夫生于世间,动辄闯祸招怨,弄得丧家亡命,所以世间忧怖重重,三涂八难,苦痛万端,没有一样是人力所能够支配的。因此,比丘们!要心存清净无为,不要贪慕名利,只有专心修道,如此才能走向涅槃解脱之道,这才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经过佛陀的一番开导,比丘们惭愧地悔过,从此息灭妄念,专心修道。

  我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世间的享受虽然也有一时的快乐,但是却会转变成痛苦。因此世间的快乐带有染污性,是短暂的,是变异无常的,贪取不当,甚至会使我们丧身失命,岂可不慎!

 

点我:

相关文章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四十六回拜贤胜优婆夷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四十六回拜贤胜优婆夷

  参贤胜优婆夷自心开解  利乐众生六根智性功德  普遍显现出生智慧光明  证得无所依处道场法门  善财来到摩竭提国婆旦那城,入得城来,见一个清凈庄严的住所。虽在城内,而听不到喧哗声。宅后一片广大...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昔日,世尊在负弥城随缘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难尊者一起前往波婆城,尊者回答:“是的,世尊!”阿难随即严整衣钵,与诸大众随侍世尊,经末罗城来到波婆城的阇头园。  当时,有位名叫周那(又译纯陀)...

兄弟二人转世为何兄成罗汉弟为大象?

兄弟二人转世为何兄成罗汉弟为大象?

  兄弟二人转世 为何兄成罗汉弟为大象?  从前,有兄弟二人随佛出家。哥哥每天精进持戒,打坐参禅,却忽略了随众作务,只勤修定慧,少修福德;弟弟则是勤劳工作,布施济众,广修福德,但不能守持如来清净戒...

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问:“贤者阿难过去生是修持何种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全部忆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  于是众比丘便前往佛陀的...

《百业经》:角宿大象被诱等流两世还俗88

《百业经》:角宿大象被诱等流两世还俗88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悲华经--昙无谶

悲华经--昙无谶

悲华经 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谶译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一切自在,心得解脱,慧得解脱,譬如善调摩诃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