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光法师:慈悲之智慧

慈悲之智慧
--慧光法师开示--
 
乔居士问:夏天到了,有时候会有蚊子来吸我的血液,我就让它吸因为我怕我不让他吸的话、他去找别的众生,别的人类众生会弄死他...并且念观音心咒,全部回向给它希望它来生永不堕恶道、早生善道、早日听闻佛法、利益众生。这样做好不好呢?我觉对他好,可是又有点觉得有些助长了他的贪心。
 
慧光法师答:
普贤十大愿中的,「恒顺众生」愿,是随顺也是助益众生修学善法或佛法,而并非不管善恶,一切悉皆随顺。
若一切善恶不分地随顺,这样看起来好像是慈悲,而实际上则是在伤害众生。
所以说慈悲不可缺乏智慧。有时众生堕入恶道,它们造作恶业的习气尚存,所以使它不能超脱业力束缚。所以,学佛者不应该只看到现前少许的苦,而看不见未来更广大深远的苦。
 
《撰集百缘经》卷第十,有这样一则有关须菩提的故事:
世尊刚刚成道不久,便观察到诸大海的龙王有得度的因缘,便现为清净比丘的相,独自来到须弥山下,端坐禅思。
这时空中降下一只大鹏金翅鸟王,在水中抓起一只小龙,飞回至须弥山顶啖食。此时惊吓的小龙自知必死,遥见须弥山下有静坐思惟的比丘,于是至心哀求比丘慈悲拯救;虽然如此,不到一会儿,龙即被鸟王吞食腹中,但小龙因临终时心念僧宝,而投胎到舍卫国的婆罗门家中,形貌端正妙好,很得父母的疼爱,并为他取名为「负梨」,字「须菩提」。
 
从此故事,我们知道佛并非不慈悲,看到众生现前受苦,而不前往搭救,而是他看到对众生更深远的利益,让须菩提种下出家得度的因缘。
因此,菩萨有时也要学习忍受见到众生当下的苦,而不立即前往搭救,因为智慧地见到对众生更殊胜的帮助。
而有这样的忍耐力量,则来自于智慧的加持。就好像众生生病了,需要开刀一样。一般怎能接受众生已经生病受苦,又在他身上加上一刀的苦呢?因为我们知道,那一刀是必须挨的,这样病苦才能去除。一样的道理,救度众生也要有相同的智慧与慈悲。
因此,有时我们应当要好好地想想,什么是对众生真正有益的?要知道世间不圆满,因为有时你帮了一个众生,却是同时伤害了另外一个众生。所以你念咒回向给蚊子很好,希望他们不要再堕恶道,以吸血为业,轮回受苦。
 
------------------------------------------------------------------------
◎摘自2011-06-25慧光法师随机开示
 
点我:

相关文章

董群教授:佛教文化建设的两个层面

董群教授:佛教文化建设的两个层面

佛教文化建设的两个层面 董群 在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既有共性的内容,也有个性的内容,两者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性的佛教文化“大花园”。自从赵朴初居士提出“佛教是文...

先收敛自己然后宽容别人

先收敛自己然后宽容别人

人在社会,时时需要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问题,以一种平静的态度看人生。人在世上,低调并不代表着不优秀,相反,它会带给你一些更加从容的态度。这个世上,人与人相处,一定...

信愿法师:众生念佛,即得往生。此是仗佛愿力,非

信愿法师:众生念佛,即得往生。此是仗佛愿力,非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周克复《净土晨钟》开示:众生念佛,即得往生。此是仗佛愿力,非众生之自力,自力难成,仗佛易就故也(二)我们从《净土晨钟》这一本书,以及许多净土的...

觉真法师:从“布施度”谈佛教慈善济世的另一救度

觉真法师:从“布施度”谈佛教慈善济世的另一救度

从“布施度”谈佛教慈善济世的另一救度功能 香港佛教联合会 觉真 据说,西方人研究了佛教以后,发出一声惊叹,说:“基督教是穷人的救星,佛教才是富人的救星”。此言...

净空法师:布施的重要

净空法师:布施的重要

我们今天看社会上许多有财富、有地位的,甚至于跨国这一些大公司,我们也常常听说某个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了;经营不善倒闭,都是自私,不懂得布施。布施是德、是道,你发了大财...

蔡礼旭老师:教育没有小事 吃饭的智慧

蔡礼旭老师:教育没有小事 吃饭的智慧

教育没有小事 吃饭的智慧蔡礼旭老师像走路,走路是小事还是大事?可能在我们的感知里,它是小事。但是走路对一个孩子心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它并不是小事。《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