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法师:智慧与慈悲

智慧与慈悲

阿罗汉只得偏空的智慧,所以他不能发展出同体的大悲,偏空的智慧能够了生死,但是不足以成佛,这是小乘的基本意义。

所以阿罗汉与佛的差别不只是慈悲的差别而已,其实在本质上是智慧的差别。圣阿罗汉的智慧尚不及佛,所以《法华经》上圣弟子们曾感叹的说:「欸!他每一次看到佛,就怀疑自己的智慧跟佛一样,为什么威德、智慧,以及神通都不如佛?」乃至自称言:「原来现在我才知道,我是得少分的真空智慧为足。」

基本上大乘的佛法,乃是以甚深的智慧为本,而发展出无缘的大慈悲。反之,为什么大乘的菩萨能够得到比圣阿罗汉们更深刻的智慧?恰恰好又是因为慈悲!

刚开始是为自己而发展慈悲,然而渐渐的会因为智慧的逐渐深刻,而由然的想要帮助别人也了生死。正因为大乘行者要发展慈悲以济度其它众生,从而引发更深刻的智慧,所以大乘行者不会得少智慧为足。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3.千辐轮相之渊源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3.千辐轮相之渊源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3.千辐轮相之渊源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

不会喝茶?那就先学喝茶

不会喝茶?那就先学喝茶

    唐未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当时的闽王名叫王审知。他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

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说

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说

  佛陀降生及出家  佛陀的家世  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有一条恒河的支流,名罗泊提河。古印度时在河谷两岸,散布了十个释迦族的小城邦,其中位于河东的迦毗罗卫城,由于政治修明, 最为强大,成为他们当中...

七岁神童出家悟道,说自己五次投胎五个家庭

七岁神童出家悟道,说自己五次投胎五个家庭

  古时候有一位证到阿罗汉果位的修行人,住在深山中保任。山脚下的村落里,有一位七岁神童,由于他宿世的善根,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人世的无常与短暂,一心想探究生命来自何处?归向哪里?于是辞别母亲,出外寻师...

净空法师:放下是不放在心上,不是叫你什么都不干

净空法师:放下是不放在心上,不是叫你什么都不干

我们再往下看,「今修净土,主乎心净。信为急务,明亦甚矣。」真难,我们今天修净土,这里头有个净字,信是急务,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入门?从信。你要相信净,你看净土常说「...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70、多生累劫修安忍  释迦牟尼佛曾为行境仙人,魔王波旬就幻化出五百位精通种种害人技巧之恶人,于五百年中日夜不停地紧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