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云:因为遭遇挫折困难而出家学佛,这个发心不

这个世饶王听佛说法,他真正觉悟了,他不作国王,他要出家修道,这是真正的觉悟。如果他不是常常地听佛讲经,他不会觉悟。因为常常听佛讲经,他又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这样法藏比丘觉悟了。所以他听佛说法非常欢喜,逐渐逐渐地开解了。他不迷信,他也不感情用事。他的发心是建立在对一切法完全通达明了,在这个基础上,他才发的这个心。所以这个发心是正确的,因为这样的学佛历程是正确的。

我们现在有人怎么发心呢?因为遭遇挫折了,遇到困难了,有的坎儿迈不过去了,怎么办呢?出家学佛去吧,信佛吧,这个发心就不是正确的发心。

因为佛法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出家修道、弘法利生,这要比作国王从事于政治更积极。作国王是救一国的人,而出家弘法利生是救全世界,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要认清佛法的本质,学习阿弥陀佛的发心。

“弃国捐王”什么意思?

就是他把王位让给了别人,自己不坐。释迦牟尼佛当年是王子的身分,也像世饶王一样“弃国捐王,行作沙门”,修道去了。

在历代还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大家比较熟知的安士高。安士高他是安息国的王太子,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他的父亲是国王。父亲去世以后,安士高继承了王位,但是他只作了半年国王,他就把这个王位让给了他的叔叔,他出家修道去了。

大家看看,释迦牟尼佛是王子身分出家修道。安士高他是已经继位了,作了国王,他把王位让给了别人,他出家修道去了。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个安士高跟中国人的缘分很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道业修成之后,他是在中国弘法,他以后也是去世在中国,对于中国的佛教事业,应该说有很大的贡献。安士高是早期译经法师中最杰出的一位。在他之后有鸠摩罗什,有玄奘大师。大家都知道,这三位是最杰出的译经师。这又是一位“弃国捐王”的实例。

同修们想一想,世饶王、释迦牟尼佛、安士高,他们为什么舍弃王位,舍弃荣华富贵,选择出家修道?我们很多人都不理解,是不是?因为他们什么都具有了,什么都不缺。在这种时候,他们能选择出家。把王位、弘法两者比较一下,弘法利生比统治一个国家好,当然要选择好的,所以他们就做了这样的选择。是选择王位还是选择弘法?他们都选择了弘法,舍弃了王位。

现在有的人出家,阻力很大,主要来源于家里。家人想方设法地阻挠,他们不知道这个行业好,阻挠错了。不知道这个行业比国王、比总统的功德大得多。有几个人能认识到这个问题?这个世界,这个行业最有价值、最有意义,值得我们全心全意去做。

但是我们要知道,出家责任之重超过帝王、超过总统。既然肩负起利益一切众生的责任,如果没有尽心尽力做好,罪过就无量无边。

我刚才讲的这一段话非常重要,请同修们仔细地读、仔细地听。

怎么样理解这个问题?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地狱门前僧道多”。

世间其他的行业,堕地狱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出家人堕地狱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多。为什么?因为出家人接受十方供养。大家想,十方众生恭恭敬敬地供养你,对你是什么样的期望?你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你的责任。你自己没有破迷、没有开悟、没有离苦、没有得乐,你何谈帮助众生?如果你做不到帮助众生,那你出路就是堕地狱。因为什么?因为你接受的是十方供养,所以不要小瞧了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把眼光要放远,要想到我们的归宿,不要想到我现在占了什么便宜。这个钱来得很容易,张手就来,甚至不用张手都有人往上送。你现在占了这点所谓的“小便宜”,这个便宜得加上引号,你造的那个罪业大了。这个罪业是什么罪业?下地狱的罪业。

--无量寿经(第13集)刘老师 复讲于2018年3月20日

 

点我:

相关文章

财富的秘密,无尽财富来自于哪里呢?

财富的秘密,无尽财富来自于哪里呢?

【秘密】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呢?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不足以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中,佛法...

诵经后​正确的回向方法

诵经后​正确的回向方法

普回向法界:(可任选其一念之)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

财神汇聚

财神汇聚

来源:禅刊 作者: 孔凡田 高西有 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  财为养生之源、护身之本。小如衣食无忧,大至国富民安,无不以财富为首务。...

海涛法师:生命最实在的就是,我们有在付出

海涛法师:生命最实在的就是,我们有在付出

我想生命最实在的就是,我们有在付出,所以佛陀要我们大乘佛教,要在慈悲利他的过程里面自然就完成自利,内心就很平静,所以当你,你自己觉得你心情不好,你还不如去老人院,...

呷绒多吉上师:有了皈依的基础,你修什么法都可以

呷绒多吉上师:有了皈依的基础,你修什么法都可以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35):皈依非常重要。皈依是修行一切佛法的基础,所有戒律的根本。有了皈依的戒律以后,你想受任何一种佛法的戒律都有资...

黄念祖:有病痛,知道马上就要走了,该如何念?

黄念祖:有病痛,知道马上就要走了,该如何念?

问:这样讲起来,这个事情很困难,有病痛,知道马上就要走了,像我们修密的,应该念一句本尊咒好,还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答:现在是这样,你哪个熟,用哪一个。平等平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