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J 57

573经:讲述外道阿耆毗迦出家二十余年,但修持仍一无所得。后被旧友质多罗长者引导,而成为佛弟子。质多罗长者问道:“汝出家来过二十年,为得过人法,究竟见知,安乐住不?”阿耆毗迦外道回答说:“虽出家二十年,不得过人法,究竟知见,安乐住,唯有裸形、拔发、乞食,人间游行,卧于土中。”这里所说的,也是裸形外道的典型修法,也就是采用种种非人的手段来进行自我折磨。这种修法,只会将自己弄得形容憔枯疲惫不堪,而对于修行而言则是毫无助益。因此,质多罗长者对阿耆外道说:“此非名称法、律,此是恶知,非出要道,非曰等觉,非赞叹处,不可依止。”这种修法是害人的,对于心灵的解脱没有半点帮助。

既然阿耆外道的修法是错误的不究竟法,质多罗长者所修之法又是如何?质多罗长者自称“为世尊弟子二十年”,他已经证得了“不还”果位:“质多罗长者要不复经由胞胎而受生(不再受胎),不复增于丘冢(无有肉胎,自然无需死后埋进坟墓),不复起于血气(不再有气血肉体),如世尊所说五下分结,不见一结而不断者;若一结不断,当复还生此世”。此处的五下分结是指贪、瞋、身见、戒取、疑等结,它们是系缚有情于欲界的五种烦恼。如果将五下分结断尽,则不会再来欲界降生受胎。

听到了质多罗长者修得如此殊妙境界,阿耆毗迦外道不禁“悲叹涕泪,以衣拭面”。他问道:“我今当作何计?”质多罗长者答道上:“汝若能于正法、律出家者,我当给汝衣钵供身之具。”后来阿耆毗迦尊者在质多罗长者的引荐下,出家并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

阿耆毗迦随外道修行二十余年却一无所获,而皈依佛门后便彻底洗心革面,“增进学道,净修梵行”,最终修有所成。反观当今一些沙门比丘,不仅身居佛门,且入道数十载,在道业上却也如外道阿耆毗迦一般毫无建树,“不得过人法”,读此经后,岂不汗颜?

574经:讲述尼乾子外道欲诱引质多罗长者为其弟子,反被质多罗长者所破。

尼乾子若提子是耆那教中兴之祖,是古印度有名的六师外道之一,在当时很有影响力。他听说质多罗长者很有智慧,而且家资丰盈,很想将其收归自己的门下。对此,质多罗长者也略有耳闻。于是,便不请自去,前去造访尼乾子若提子。

尼乾子问道:“汝信沙门瞿昙得无觉无观三昧(具备觉与观都已止息的禅定)耶?”

长者回答说:“我并不是仅凭信无觉无观三昧,就皈依佛陀的。”

尼乾子说道:“长者!汝不谄、不幻、质直、质直所生。长者!若能息有觉有观者,亦能以绳系于风;若能息有觉有观者,亦可以一把土断恒水流;我于行、住、坐卧智见常生。”这里是尼乾子的自夸之言,是说如若证得“无觉无观三昧”,便可以获得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尼乾子也具有一定的禅定本领,故其自称时时都是“智见常生”。

质多罗长者问道:“为信在前耶?为智在前耶?信之与智,何者为先?何者为胜?”这里所讲的是“信”与“智”的先后关系,以及孰胜孰劣。

尼乾子回答说:“信应在前,然后有智。信智相比,智则为胜。”

质多罗长者说道:“我已求得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我昼亦住此三昧,夜亦住此三昧,终夜常住此三昧,有如是智,何用信世尊为?”在这里,质多罗长者是顺着尼乾子的话儿去说的,他说自己已证得第二禅三昧,拥有了相当的智慧。如果智为胜,那么还用得着“信”吗?因为他自己也有如是之“智”,“信”对他已是无足轻重了。

尼乾子闻此言后很是不悦,他指责质多罗长者在说谎,“汝谄曲、幻伪、不直、不直而生”。而质多罗长者则针锋相对,一语道破尼乾子所说的才是真正的谎言:“……汝先言:我于行、住、坐、卧智见常生。汝于前后,小事不知,云何知过人法?若知、若见、安乐住事?”质多罗长者的一番话,说得尼乾子哑口无言,最后“息闭掉头,反拱而出,不复还顾”。(12.2)

点我:

相关文章

贪色纵欲等于慢性自杀

贪色纵欲等于慢性自杀

影响人寿命长短的因素很多。刀枪水火,天灾人祸,这些看得到的、人们容易理解的就不去讨论了。这里主要讨论人的性欲与人的寿命之间的关系。贪色纵欲是人最容易犯的、最难改正...

传喜法师: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

传喜法师: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

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  学佛也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 我们有位老居士,抄《金刚经》, 跟我说他从二十八岁就当官了,到今年七十岁,一辈子做官。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俄波活佛:生气的时候,不要说话,只要念一句咒语

俄波活佛:生气的时候,不要说话,只要念一句咒语

发脾气,观察一下,这是自己心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你们是一家人,一起住的时间不长,以后在一起的时间也不长,在一起住啊,一起吃饭啊,天天吵架,自己也不舒服,别人也...

仁清法师:大悲绳索具有护身消业降魔避邪开显智慧

仁清法师:大悲绳索具有护身消业降魔避邪开显智慧

大悲索法大悲索的加持方法及使用方法,这个加持方法到第四项上咱们讲。第三项上光讲大悲索的方法。【经文】:尔时观世音菩萨告梵天言,诵此咒五遍,取五色线作索,咒二十一遍...

净空法师:一生的法布施,抵不过一句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一生的法布施,抵不过一句阿弥陀佛

下面是念老的话,「盖言,持名心无散乱者」,这个心无杂乱现在要养成,到临终来不及,平时就要养一个不散乱的心。怎么不散乱?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口里头有阿弥陀佛。对于念佛...

海贤老和尚随缘妙用警醒一居士:念佛除眼疾

海贤老和尚随缘妙用警醒一居士:念佛除眼疾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