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J 57

573经:讲述外道阿耆毗迦出家二十余年,但修持仍一无所得。后被旧友质多罗长者引导,而成为佛弟子。质多罗长者问道:“汝出家来过二十年,为得过人法,究竟见知,安乐住不?”阿耆毗迦外道回答说:“虽出家二十年,不得过人法,究竟知见,安乐住,唯有裸形、拔发、乞食,人间游行,卧于土中。”这里所说的,也是裸形外道的典型修法,也就是采用种种非人的手段来进行自我折磨。这种修法,只会将自己弄得形容憔枯疲惫不堪,而对于修行而言则是毫无助益。因此,质多罗长者对阿耆外道说:“此非名称法、律,此是恶知,非出要道,非曰等觉,非赞叹处,不可依止。”这种修法是害人的,对于心灵的解脱没有半点帮助。

既然阿耆外道的修法是错误的不究竟法,质多罗长者所修之法又是如何?质多罗长者自称“为世尊弟子二十年”,他已经证得了“不还”果位:“质多罗长者要不复经由胞胎而受生(不再受胎),不复增于丘冢(无有肉胎,自然无需死后埋进坟墓),不复起于血气(不再有气血肉体),如世尊所说五下分结,不见一结而不断者;若一结不断,当复还生此世”。此处的五下分结是指贪、瞋、身见、戒取、疑等结,它们是系缚有情于欲界的五种烦恼。如果将五下分结断尽,则不会再来欲界降生受胎。

听到了质多罗长者修得如此殊妙境界,阿耆毗迦外道不禁“悲叹涕泪,以衣拭面”。他问道:“我今当作何计?”质多罗长者答道上:“汝若能于正法、律出家者,我当给汝衣钵供身之具。”后来阿耆毗迦尊者在质多罗长者的引荐下,出家并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

阿耆毗迦随外道修行二十余年却一无所获,而皈依佛门后便彻底洗心革面,“增进学道,净修梵行”,最终修有所成。反观当今一些沙门比丘,不仅身居佛门,且入道数十载,在道业上却也如外道阿耆毗迦一般毫无建树,“不得过人法”,读此经后,岂不汗颜?

574经:讲述尼乾子外道欲诱引质多罗长者为其弟子,反被质多罗长者所破。

尼乾子若提子是耆那教中兴之祖,是古印度有名的六师外道之一,在当时很有影响力。他听说质多罗长者很有智慧,而且家资丰盈,很想将其收归自己的门下。对此,质多罗长者也略有耳闻。于是,便不请自去,前去造访尼乾子若提子。

尼乾子问道:“汝信沙门瞿昙得无觉无观三昧(具备觉与观都已止息的禅定)耶?”

长者回答说:“我并不是仅凭信无觉无观三昧,就皈依佛陀的。”

尼乾子说道:“长者!汝不谄、不幻、质直、质直所生。长者!若能息有觉有观者,亦能以绳系于风;若能息有觉有观者,亦可以一把土断恒水流;我于行、住、坐卧智见常生。”这里是尼乾子的自夸之言,是说如若证得“无觉无观三昧”,便可以获得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尼乾子也具有一定的禅定本领,故其自称时时都是“智见常生”。

质多罗长者问道:“为信在前耶?为智在前耶?信之与智,何者为先?何者为胜?”这里所讲的是“信”与“智”的先后关系,以及孰胜孰劣。

尼乾子回答说:“信应在前,然后有智。信智相比,智则为胜。”

质多罗长者说道:“我已求得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我昼亦住此三昧,夜亦住此三昧,终夜常住此三昧,有如是智,何用信世尊为?”在这里,质多罗长者是顺着尼乾子的话儿去说的,他说自己已证得第二禅三昧,拥有了相当的智慧。如果智为胜,那么还用得着“信”吗?因为他自己也有如是之“智”,“信”对他已是无足轻重了。

尼乾子闻此言后很是不悦,他指责质多罗长者在说谎,“汝谄曲、幻伪、不直、不直而生”。而质多罗长者则针锋相对,一语道破尼乾子所说的才是真正的谎言:“……汝先言:我于行、住、坐、卧智见常生。汝于前后,小事不知,云何知过人法?若知、若见、安乐住事?”质多罗长者的一番话,说得尼乾子哑口无言,最后“息闭掉头,反拱而出,不复还顾”。(12.2)

点我:

相关文章

四种强劲抗癌养生菜常吃远离多种癌症

四种强劲抗癌养生菜常吃远离多种癌症

以西兰花为代表的芸薹属类蔬菜在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抗癌蔬菜排行榜上,西兰花名列前茅。美国《营养学》杂志也刊登了西兰花能有效预防前列腺癌的研究成果。西兰花的抗...

道证法师:要练习修谦卑、称赞随喜的美德,我们时

道证法师:要练习修谦卑、称赞随喜的美德,我们时

(菩萨戒中)我们说“自叹己德,毁呰他人”,这种言辞好像是很正式、很文言,好像是很重大的一件事情。其实,这在我们生活上,时常都会犯到。我们也时常会有这种习惯,只是自...

定弘法师:自绘了地藏菩萨和佛像,是否需要择日拿

定弘法师:自绘了地藏菩萨和佛像,是否需要择日拿

问:下面看网路同修的提问,因母亲学佛多年,在家中客厅已供有诸佛像,最近我自绘了地藏菩萨和佛像,能否装裱起来掛在自己房间里供奉?如果可以,是否需要择日拿到寺院开光,...

五姓财神

五姓财神

财神,梵名为Kubera,即瞻巴拉,译作“丑身”或者“布禄金刚”。五姓财神是藏传佛教各个教派都供养的五位财神护法。他们按照身色的不同,分别称为绿、白、红、黄、黑...

净空法师:把“净业三福”疏忽了,虽念佛,往生不

净空法师:把“净业三福”疏忽了,虽念佛,往生不

我们今天发心修学净土,我们的愿望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那些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我们要想参与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团体,我们要具备它...

悟道法师: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跟地狱道相应

悟道法师: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跟地狱道相应

我们自己可以反省检点,也可以做个实验,看我们是不贪不瞋不痴这个力量比较强,还是贪瞋痴比较强,你可以做个实验。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说这个人对你有九桩的好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