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

当初本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舍弃了最美丽的眷属,舍弃了世间难舍的一切,只是因为大悲心切。

他做太子时看见鸟吃虫子,看见众生为了生活而互相吞吃;又看到有老人,有病人,有死人,人有这么多的苦痛,老病死皆不能免。自己不能无动于衷,不能不去救度,于是就出家了。

当时印度许多种外道。现在西方人学东方,对于印度的婆罗门外道(梵)还是学的。梵水平很高,相当于中国的老子。太子出家后,对所有的外道名师,一一参拜求学。但很快就达到老师的造诣,同老师齐等了。再要前进,就须另找新老师了。

于是从一个又一个,全都学遍了,仍是不行,只有靠自己。就在菩提树下,结吉祥草为座,发大誓愿,不证菩提不起于座。在腊八夜里,一眼看见明星,豁然大悟。彻见本来。

悟时开口的第一句:“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一切有生命有情感的生物,都具有如来(如来是佛十号之一,就是佛)的智慧与功德。

佛就是觉者,最彻底的觉悟者。一切众生在迷惑之中,尚未觉悟,可是都已经具有如来的智慧和功德,这是在释迦牟尼佛之前,没有任何人说过的。中国人读四书五经,老子道德经,诸子百家,都没有这样的语言。老子是恍恍惚惚的有这么点体会。说道:“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吾不知其谁氏之子,象帝之光。”所以老子就比孔子高了。

“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功德,怎么当前你不显出来呢?鸟还要吃虫子啊,虫子还要被鸟吃呀,你们不都是佛吗?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妄想执著的障碍,对于自身本具的智慧光明种种功德之相,不能证得。

很简单。就这四个字,“妄想执著”。因为妄想,妄就是虚妄就是错误的。近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物质、时间、空间,都是由于人类的错觉。咱们这个“妄想”对“错觉”,天然的对子。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这是爱因斯坦所说,物质是由于人的错觉。

佛教则说由于妄想。因心在妄动,才看见万类万物。我们不但有妄想,而且执著。坚持所见。搞什么就着什么。抓着什么就粘在什么上头,摆脱不开。执是坚持,著是粘住。妄想是错误,执著是坚持错误。由于妄想与执著,所以众生就不能证得。本有的佛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完全显不出来。

本师释尊以上的开示,道破了宇宙的玄秘,也道尽了宇宙的玄秘,这是十方如来的心髓,是三大藏教的源泉,一切经论,一切修行法门,莫不从此推演而成,因此这是圣教的基本;一切法门的出发点,也即是一切法门的归止。一切莫不从此语流出,一切也莫不流归此语。

一切众生,蠢动含灵,平等平等,同具如来智慧德相。也即是同具佛性,佛性即是妙明真心,法身如来、真如、实相等等。所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无差别者是本体,凡事有体有相有用,在本体上无差别,可是在相用上就有差别。

如来离妄,所以成圣。众生执妄,沉沦六道。虽然本具佛性,依旧昏迷不觉,若欲转凡成圣,只在远离“妄想执著”。众生堕在妄中,坚持不放,胶粘绳缚,虽然本有法身,可是法身的神妙相用,无法显现。

更严重的是,自有佛性,不能认识,不敢相信,如《首楞严经》所说,自己本来有头,可是偏偏认为自己无头,四处狂走,另觅自头,所以学佛首先须认识,自头从未丢失过。何须“头上安头”。(《心声录·佛法的基本与要径》黄念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

 

点我:

相关文章

为什么生气让你运气更差!

为什么生气让你运气更差!

从前有位富有的寡妇,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她有一个忠实又勤劳的女仆。一天,女仆心血来潮,想探究她主人的慈悲善举,是否发自内心的真诚,或只是上流社会富有外表下的...

信愿法师:疑佛救度助念往生的姜玉芝居士

信愿法师:疑佛救度助念往生的姜玉芝居士

【念佛感应录】疑佛救度 助念往生的姜玉芝居士姜玉芝,住吉林省白山市湾沟煤矿。病重期间,亲属劝她念佛,能消除业障,减少病痛,她念几句后却说佛不救她,念佛也痛;并让人...

怡僧法师:什么是佛教

怡僧法师:什么是佛教

什么是佛教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大多数人包括佛弟子忽略了佛教的真实意义。 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的是让众生“开示悟入”...

【四谛】四谛是什么?佛教中的四谛是哪四谛?

【四谛】四谛是什么?佛教中的四谛是哪四谛?

四谛(佛教解释)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佛教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谛概说  「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生灭变异的定律,佛陀因证悟「缘起」而成佛,但因缘起深奥难解,为使尚未起...

婚前性行为,手淫自慰,看黄色小说光碟,非常损福

婚前性行为,手淫自慰,看黄色小说光碟,非常损福

各人的姻缘是不同的,有的人婚姻缘厚,有的婚姻缘薄,厚的人结婚较容易,薄的人结婚就难,没有婚姻缘的人结不了婚。就像有的两个人带着几世的善缘而来,当然两个人的婚姻缘就...

净空法师:怎样持戒才有功德?

净空法师:怎样持戒才有功德?

我们的修学,依戒生定,因定开慧,这就行了。所以持戒,诸位要知道,持戒如果不能得定,这个持戒是福,世间有漏的福报,不能转业,不能够灭罪;不但是灭罪,伏罪都伏不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