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美女新婚夜身亡,丈夫得老和尚点化后出家!


我们面对的众生很多,用什么心态去对待他们?如何随顺?要一切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他为中心。

恒顺众生不是让众生恒顺我,是我去恒顺众生,去理解他的处境、需求、好乐,乃至于烦恼。

但要于彼随顺而“转”。这里就需要有智慧,先要随顺他,但随顺的过程当中,要生起观照的智慧,要转化他。

如果有的众生,烦恼很重,说要抢银行,那你也随顺他去抢银行,给他站岗,那行不行呢?

众生有种种的欲望,我们最终随顺的是他的真性。

但是他的烦恼,我们在恒顺的过程当中要转化。这就需要智慧、善巧方便。


民间有一个关于“鱼篮观音”的传说。

是说观世音菩萨观察一个渔村有些众生可度,他就变化成一个很美貌的少女,走在村里。她手里拿着鱼篮,里面装着用来放生的鱼。

这个村里的年轻人一看,一个美女来了,大家都来追求。这个美女就说,你们要娶我为妻就得要背诵佛经。先是让他们背《心经》,这一背,有好几百人都背会了;说你们这么多人,我也不可能嫁这么多人,就背《普门品》吧,又有好几十个人背会了;再背《金刚经》,又有五个人背会了;最后背《法华经》,就剩一个姓马的背会了。

鱼篮少女于是就决定嫁给他了,而就在新婚的晚上,新娘子忽然得暴病身亡。马郎痛惜不已,无奈将其埋葬。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位老和尚到那里去,告诉他们,你们不要那么愚痴,那个鱼篮少女就是观世音菩萨。然后把坟墓打开一看,金锁骨连体,那是观音的化身。马郎受此点化,就出家了。正所谓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所以随顺众生,需要有智慧、有慈悲。

总之,面对种种不同的众生,无论是善的众生、恶的众生,一个修普贤行愿的普贤行人,一定要有慈悲心,同时也得要有智慧行,才能随顺而转。


 

点我:

相关文章

煮云法师:佛教报恩孝亲谈

煮云法师:佛教报恩孝亲谈

佛教报恩孝亲谈 ——摘自《煮云法师讲演录》 煮云法师 在未讲正题以前,首先对诸位说明,社会人士对佛教有一种误会。这大概是唐朝韩愈引起的,因为他着了一篇《...

哪些人必须助念才能往生或才有把握往生?

哪些人必须助念才能往生或才有把握往生?

问:哪些人必须助念才能往生或才有把握往生?答:一、没有学佛的人。二、不念佛的人。三、不求往生的人。这三种人必须助念。四、愿生心不真的人。五、杂行人。六、疑心重的人...

印光法师:为何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印光法师:为何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有在世情场...

恒传法师:做功德回向病人,自己却不舒服,怎么回

恒传法师:做功德回向病人,自己却不舒服,怎么回

问:请教师父,我父亲生病,我把自己修行功德回向给他后,接触父母总会有不舒服,是怎么回事?答:你有这个孝心,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你的父亲,师父十分赞叹你。但我不清...

业露华:中国佛教的善恶观

业露华:中国佛教的善恶观

中国佛教的善恶观业露华对于人的思想言行给于善恶的判断,这是道德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说来,符合一定道德原则的思想言行,就会被认为是善;反之则会被认为是恶。然...

宏圆法师:初学佛的人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

宏圆法师:初学佛的人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

《观经》中说:“造五逆十恶的人,在临命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就是说,当这个人堕落到地狱以后,见到这个油锅炸人,就像我们炸油条一样,你们这叫果子,就像炸果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