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出家人出门乞食随身必带的十八种物件


大乘比丘游行诸方,托钵乞食之时,身上常携带十八种物件称“十八物”。不过,在原始佛教教团中,僧人所有物则只有六种,又称“六物”。“六物”和“十八物”具体都有什么?

六物指比丘绝对不可离身的六种资具,又称“比丘六物”,包括:

一、僧伽梨,又译大衣或者重衣,也就是九条衣。

二、郁多罗僧,又译上衣,也就是七条衣。

三、安陀会,又译内衣,也就是五条衣。

以上三者合称“三衣”,又称支伐罗或袈裟。

四、波呾罗,指用于饮食的钵盂。

五、尼师但那,坐具。

六、钵哩萨哩伐拏,指漉水囊。

十八物则指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梵网经》说:“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是哪十八物呢?具体如下——

一、杨枝:又叫齿木,是用来清除口内臭气的木片。

二、澡豆:指由大豆、小豆、豌豆等磨成的粉末,用来沐浴、洗涤。

三、三衣:指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三种衣。

四、瓶:又叫“军持”,就是水瓶,盛水供洗涤或饮水之用。

五、钵:又称为“应量器”,盛食物的用具。

六、坐具:坐卧之时,敷陈于地上或床上的布。

七、锡杖:头部挂环的杖,步行时环振动出声,以警示路上的虫类,或行乞时唤起人家注意。

八、香炉:用来烧香招请诸佛。

九、漉水囊:又称漉囊、漉袋或滤水罗,用于过滤水中之虫。

十、手巾:拭手的布,包括拭面巾、拭身巾、拭脚巾等。

十一、刀子:用来截衣、剃发、截爪。

十二、火燧:打火器具。

十三、镊子:用来拔鼻毛或拔刺。

十四、绳床:用绳制作的床,便于安坐禅观。

十五、经:佛所说的经典。

十六、律:戒本。

十七、佛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

十八、菩萨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

这十八物都是大乘比丘所应护持,缺少其中一种就犯下轻垢罪。其中,又分为重、中、轻三品:离三衣为舍堕,是为重垢;离钵为突吉罗,是为中垢;离其余物,是为轻垢。小乘比丘仅用其中六种,即三衣、钵盂、坐具、漉水囊,通称“比丘六物”(如前“六物”所说)。

关于十八物的具体名目,不同经论著作也有细节出入,如智顗《菩萨戒义疏》卷下就是上列十八种物;胜庄《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开三衣为三,合经与律、佛像与菩萨像各为一物;义寂《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则除去杨枝和澡豆,又开三衣为三,成十八种。

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很不可思议?原来古代出家人在外游化时,竟然要随身携带这么多东西,不带还会“犯罪”,真是不可思议!不过从十八物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出家人考虑事件真可谓面面俱到、圆融无碍,值得世间众生用心体会,想不点赞都难!

 

点我:

相关文章

呷绒多吉上师:没有众生,我们解脱不了的!所以我

呷绒多吉上师:没有众生,我们解脱不了的!所以我

上师教言集:我们修菩提心也好,修行过程中也好,作为一个人也好,做一些世间的事情也好,对境就是一切众生。没有这些众生,我们没有办法修菩提心,没有办法修行,也就不会成...

净界法师:临命终五分钟的正念,你平常要花很多时

净界法师:临命终五分钟的正念,你平常要花很多时

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诸位!你要知道,你临终要能够不随境转,你“ 平常”就要训练自己不随境转。不可能说你平常没有这种功能,临终突然间出现这种功能。这是不可能...

嘎玛仁波切:谈到修行,首先要从“做个懂得感恩的

嘎玛仁波切:谈到修行,首先要从“做个懂得感恩的

在藏地,清净的修行人,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出家,几十年如一日,不停地精进学习经律论三藏,还要学习佛教的文化,也会学习到医疗、建筑、美术、天文星算学等等。作为佛教...

净空法师:临终看到的已故亲人,多半是冤亲债主,

净空法师:临终看到的已故亲人,多半是冤亲债主,

有同修跟我讲,他说他到殡仪馆去助念,我说那不是助念,那是去超度。殡仪馆是做超度佛事,不是助念,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助念是病人还没有断气,这个时候是关键时刻,我们在...

宣化上人:有这种供养心,早一天供养,早一天得到

宣化上人:有这种供养心,早一天供养,早一天得到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天竺三藏菩提灯 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上个礼拜五,果进发心...

女人堕胎,男人也会受堕胎的果报,堕胎的果报极其

女人堕胎,男人也会受堕胎的果报,堕胎的果报极其

众所周知,堕胎的果报是极大的:从因果来讲,杀害自己的亲骨肉是为残忍至极;从生理角度来讲,堕胎后的女人身体状况会变差,更甚者会导致终生无法生孕。很多女人的堕胎背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