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出家人出门乞食随身必带的十八种物件


大乘比丘游行诸方,托钵乞食之时,身上常携带十八种物件称“十八物”。不过,在原始佛教教团中,僧人所有物则只有六种,又称“六物”。“六物”和“十八物”具体都有什么?

六物指比丘绝对不可离身的六种资具,又称“比丘六物”,包括:

一、僧伽梨,又译大衣或者重衣,也就是九条衣。

二、郁多罗僧,又译上衣,也就是七条衣。

三、安陀会,又译内衣,也就是五条衣。

以上三者合称“三衣”,又称支伐罗或袈裟。

四、波呾罗,指用于饮食的钵盂。

五、尼师但那,坐具。

六、钵哩萨哩伐拏,指漉水囊。

十八物则指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梵网经》说:“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是哪十八物呢?具体如下——

一、杨枝:又叫齿木,是用来清除口内臭气的木片。

二、澡豆:指由大豆、小豆、豌豆等磨成的粉末,用来沐浴、洗涤。

三、三衣:指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三种衣。

四、瓶:又叫“军持”,就是水瓶,盛水供洗涤或饮水之用。

五、钵:又称为“应量器”,盛食物的用具。

六、坐具:坐卧之时,敷陈于地上或床上的布。

七、锡杖:头部挂环的杖,步行时环振动出声,以警示路上的虫类,或行乞时唤起人家注意。

八、香炉:用来烧香招请诸佛。

九、漉水囊:又称漉囊、漉袋或滤水罗,用于过滤水中之虫。

十、手巾:拭手的布,包括拭面巾、拭身巾、拭脚巾等。

十一、刀子:用来截衣、剃发、截爪。

十二、火燧:打火器具。

十三、镊子:用来拔鼻毛或拔刺。

十四、绳床:用绳制作的床,便于安坐禅观。

十五、经:佛所说的经典。

十六、律:戒本。

十七、佛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

十八、菩萨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

这十八物都是大乘比丘所应护持,缺少其中一种就犯下轻垢罪。其中,又分为重、中、轻三品:离三衣为舍堕,是为重垢;离钵为突吉罗,是为中垢;离其余物,是为轻垢。小乘比丘仅用其中六种,即三衣、钵盂、坐具、漉水囊,通称“比丘六物”(如前“六物”所说)。

关于十八物的具体名目,不同经论著作也有细节出入,如智顗《菩萨戒义疏》卷下就是上列十八种物;胜庄《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开三衣为三,合经与律、佛像与菩萨像各为一物;义寂《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则除去杨枝和澡豆,又开三衣为三,成十八种。

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很不可思议?原来古代出家人在外游化时,竟然要随身携带这么多东西,不带还会“犯罪”,真是不可思议!不过从十八物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出家人考虑事件真可谓面面俱到、圆融无碍,值得世间众生用心体会,想不点赞都难!

 

点我:

相关文章

开愿法师:可以烧纸钱烧元宝供养佛菩萨吗?

开愿法师:可以烧纸钱烧元宝供养佛菩萨吗?

可以烧纸钱烧元宝供养佛菩萨吗?有些居士每逢佛菩萨欢喜日,烧纸钱烧元宝什么的来供养,当年印光大师有明确地指示,对这种事情佛教里面不支持,但是也不反对,为什么呢?这个...

【五戒】佛教的五戒是什么?受五戒后可以吃荤吗?

【五戒】佛教的五戒是什么?受五戒后可以吃荤吗?

佛教五戒是什么?受五戒后可以吃荤吗?佛教五戒是什么?  五戒是「不 杀 生、不 偷 盗、不 邪 淫、不 妄 语、不 饮 酒 」。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础、根本,是中国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进入佛门之后的...

令自己婚姻美满、决定感召幸福命运之方法

令自己婚姻美满、决定感召幸福命运之方法

犯邪淫后积极行善赎罪的重要大家都非常清楚,造作邪淫罪业能够极大的影响自身的命运、消耗福报,感召挫折与困苦,对未来的婚姻亦有极大的影响,乃至婚姻不顺、婚后夫妻相处不...

人心隔​肚皮,这四种人,不可轻易相

人心隔​肚皮,这四种人,不可轻易相

老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按照佛门义理来说,娑婆世界正处在减劫的当下,人与人之间很难说互信互助,甚至不被恩将仇报,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很多时候与人...

学佛感应:从难以生存到衣食丰足,月收入近六万

学佛感应:从难以生存到衣食丰足,月收入近六万

写在念地藏圣号千日之后:从难以生存到衣食丰足,月收入近六万2016年时,一位女师兄发语音给我,几乎都是哭着说话,差点吃不上饭,坐公交都要算账,生存极其艰难。那时她...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  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