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出家是最彻底的布​施

菩萨中的大菩萨,他拥有最富丽堂皇的陈设,美轮美奂的住宅,以及种种精美的资生之具。如是众多高贵的物资,倘若有人向他乞求,菩萨毫不犹豫的立刻赠送他。菩萨修布施法门,对于家庭的一切他都没有执着心。他的心目中,早已远离了家族观念。他明白家本来就是空的,因缘和合而组成的,缘尽就各自分散了,有什么值得执着呢?他根本就厌恶家中所有的动产和不动产,以及那些资生的工具物资。在日常生活中,不贪取华服美食五欲的享受,所以他的心不会被那些物资所系缚。知道这个家终会离散,不会永远存在,所以他的心对家庭观念很淡薄,常常都想舍弃这个世俗的家,出家修道,更求出离三界的家。至于家庭的一份子如妻子,等于是个脖锁,把人的颈子扣得牢牢的。儿子就是脚镣,拖得动不了脚步。女儿就如手铐,手都不能动一下。一个人像这样周身都被捆绑着,连呼吸都没有自由,还谈得到自在吗?又有什么可以爱着的呢?菩萨看破这些,放下一切,为了免受家的逼迫,所以他只求出这世俗家,去修学菩萨行。用修习诸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而证得菩提道果,来庄严自身。把身外的资财完全舍掉,不生悔心。菩萨这种作风,常常受到十方诸佛的称扬赞叹:善哉,善哉,善男子!你真精进,发如是大菩提心,做人所不能做的事,舍人所不能舍的家财舍宅,一切所有,都能惠施与人,而不悔、不留恋、不执着,真正难能可贵。菩萨见有来乞求的人,心中无限欢喜,无尽的庆幸自己有行大布施的机会。出家是件不容易的事,并不是说剃除了须发,穿上袍,搭件袈裟,说几句机锋话,满口佛呀、法呀的,说大篇好听的道理,坐在那儿闭眼参禅。这只可算为穿佛的衣,吃佛的饭,表演一个出家人的样子。如果能言行一致,苦口婆心,慈悲平等待人接物,人前人后不违正道,这才能说是位本份的出家人。

出家人有三种: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

二、心出家,身未出家。

三、身心都已出家。

出家有三个程度不同的家,就看各人的修持工夫而定。

一、出世俗的家:这就是一般的出家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二、出烦恼无明的家:出家后各人修持的进境,只有自己知道,不过在个人的语默动静中,旁人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个出家人的习气毛病,一天天减少,贪瞠痴的表现,日日在消灭,那就是古德说的:“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的现象。这位出家人,他正努力冲出烦恼无明的家,向菩提大道上走。

三、出三界的家:这就是出家人的第一个目标,也是一切修学佛道的七众弟子的第一个目标。这时就永断生死,以后随自己的愿力,自由来去九法界中度化众生,成就了出家的第一快乐。菩萨又愿一切众生,能够解脱家庭的束缚,入到诸佛的家族,修学诸佛所说的法门,勤修清净梵行。又愿一切众生,把悭贪的污垢心丢掉,转变成欢喜布施的喜舍心,乐于施舍所有的资财,永远不生退转心。又愿一切众生,永远离开世俗的家庭观念,什么升官发财、扬名显亲、传宗接代等世法。更不要贪图不义之财,聚敛囤积、收藏珍宝,这种事都是造业惹祸的根苗。古人说:“多藏必后亡”,藏得多,丢得惨。又说:“身边无爱物,自无烦恼生”。古人说得一点不错,身边爱恋的东西多了,烦恼不停的缠绕着,这也爱那也舍不得,死都不闭眼,最后还是两手空空而去。菩萨教化众生,要懂得少有欲望,满足现实,自然乐在其中。又愿一切众生,赶快出离世俗之家的烦恼束缚,学佛法学修清净行,将来住到佛的家里,与佛同住。又愿一切众生,得着圆融无碍的究竟法,把一切障碍人的染污法都灭除掉,清净自在。又愿一切众生,离开家属的私情溺爱,虽然现的是在家身份,但是心中并不执着在家属爱中。又愿一切众生,善于劝化诱导那些沉溺在家法中的人,开示家属的组合,都是因缘所成,不要太执着。他引用大智大慧佛所说的人生道理,指导那些迷误者,就是无法离开世俗的家法,也要信仰佛法,修学佛法,明白佛法,不受家法的束缚。又愿一切众生,虽然现身在世俗的家族中,心却是常随顺着诸佛的智慧,修行办道安住不动。又愿一切众生,现在虽然没有出家,还是个在家的居士,但他们的心愿却已住在佛的地位,能够普遍令无量无边的众生,发起欢喜心,发大菩提心。这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布施舍宅时,对众生所作的善根回向。为的是使众生能够成就犹如菩萨的种种大愿,以及神通智慧的缘故。

 

点我:

相关文章

正如法师:一切生命皆可成佛

正如法师:一切生命皆可成佛

一切生命皆可成佛 正如法师法语 01、生命平等、至高无上、无限尊贵,不论形体。02、生命是成佛根本,没有生命也就无佛可成。03、迷时,生命形体各别;悟时,生...

信愿法师:自己念佛,送自己往生-刘谜往生纪实

信愿法师:自己念佛,送自己往生-刘谜往生纪实

【念佛感应录】自己念佛,送自己往生-刘谜往生纪实我的母亲叫刘谜,生于1938年8月29日,于2016年11月29日中午往生,享年78岁。母亲是个很坚强的人,身体也...

到寺院拜佛没拜全,佛菩萨会生气吗?

到寺院拜佛没拜全,佛菩萨会生气吗?

到寺院拜佛没拜全,佛菩萨会生气吗?我们面对佛菩萨拜是表示对佛菩萨的一种恭敬拜多拜少都是自愿之事全看自己的虔诚与发心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详生起了庄严...

李四龙教授:现象学视野中的佛教世界观

李四龙教授:现象学视野中的佛教世界观

现象学视野中的佛教世界观 编辑:李四龙 来源:闽南佛学 什么是佛教的世界观?在大乘佛教里,中观学和唯识学是其中两大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中观学的主旨是般若性空,...

济群法师:供养的三大收益

济群法师:供养的三大收益

供养的三大收益 供养是佛法的重要修行项目,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 其一,强化佛菩萨在内心的重要性。通过供养,能不断提升我们对佛菩萨的感恩心。 其二,去除贪著之心...

邪淫感召不如意姻缘、婚姻不幸的深层原因

邪淫感召不如意姻缘、婚姻不幸的深层原因

邪淫(包括手淫意淫等)得不如意眷属,《欲海回狂》等善书中也说邪淫感召婚姻不幸。很多朋友也经常说,自己因为邪淫找不到女朋友,或者找不到满意的对象。邪淫感召,尤其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