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的次数限制

有一位僧迦摩居士来到祇园精舍,长跪在佛陀面前,请求随佛出家。佛陀观察他出家因缘并不具足,有心不答意,但见僧迦摩一直跪在地上不愿起来,只好勉强答应了。

佛陀问道:“僧迦摩,对于出家修行,你真的想好了吗?”僧迦摩语气显得异常坚定:“世尊!我当然想好了!”

佛陀又问:“你不会反悔吗?”僧迦摩回答道:“世尊!请您放心,我既然出家,怎么么会反悔呢?”

佛陀听后说:“那好,僧迦摩,我相信你!”于是佛陀嘱咐阿难,代佛为僧迦摩剃除须发,并为其授具足戒。

出家后的僧迦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修习上都很用功,然而进步缓慢,始终不见证道。后来,他逐渐失去信心,便舍戒还俗了。

还俗之后,僧迦摩更加不适应世俗生活。他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出家修行好更适合自己。于是,他又来到佛陀座前,请求再次出家。

佛陀问道:“僧迦摩,这次你想好了吗?”僧迦摩拍着胸脯说:“世尊!我这次真的想好了,绝不反悔。”

佛陀笑了笑说:“那好吧,我还是相信你,你可不能自食其言哟!”

可是没过多久,僧迦摩又一次舍戒还俗了。

这就样,僧迦摩反反复复,前后一共经历了七次出家。第七次出家后,他痛定思痛,认真权衡出家与还俗的利害得失。于是他坚定意志,克己修行,终于成就阿罗汉果位。

僧迦摩的父母对于儿子的反复出家,似乎已习以为常。他们心想儿子出家可能就是图个新鲜,过不了多久就会厌倦出家生活,自然就还俗归家来了。

可是一晃好几年过去了,夫妇俩却丝毫没见儿子还俗的迹象。他们满腹狐疑,便亲自前来祇园精舍一探究竟。在一棵大树下,他们见到正在结跏趺坐的儿子——他正在禅定思惟,神态是那么的寂定安详。看到儿子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夫妇俩在树下呆立了许久,最后只得怅然若失地离开了。

阿难尊者听说僧迦摩证道了,便禀报给佛陀。佛陀笑着说:“这个僧迦摩呀,往返七次出家,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家次数的极限。幸亏他修成正果,倘若他再次还俗,那他就再也没有出家的机会啦!”

——界定根据《增一阿含·317经》改编

 

点我:

相关文章

男婴天生五官不全,只因前世造了这个业因

男婴天生五官不全,只因前世造了这个业因

  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说法时,一件奇特新闻在舍卫城传得沸沸扬扬:城中有一富翁,家中生了一个男孩,不仅没有耳朵,而且没有眼睛,没有健全四肢;在他出生前一百多天时,富翁就去世了。这个男婴还有五个姐姐,...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  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

传喜法师:小孩子沉​迷于电视,电脑

传喜法师:小孩子沉​迷于电视,电脑

问:师父你好,阿弥陀佛!小孩子沉迷于电视、电脑该如何做功德回向给他们,有什么咒语、经典呢?答:这小孩子还是可以讲道理的,就好像我上次遇到一个小孩子到寺庙里来,他就...

元音老人:什么是中阴身?人人都有中阴身吗?

元音老人:什么是中阴身?人人都有中阴身吗?

  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真正悟道的人没有中阴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也没有中阴身。什么叫中阴呢? 就是前身已坏,后...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佛陀的唯一的儿子罗怙罗尊者追随佛陀出家修行,是在他年纪尚幼时。未满十岁的他初初修行,仍有着童稚爱玩的天性,并且经常说谎戏弄他人。每当有居士向他询问佛陀在何处,他便故弄玄虚,...

海涛法师:净儿的慈悲心

海涛法师:净儿的慈悲心

 有一户人家以屠杀羊只为业,家中蓄养的羊将近上百头,事业之大可以算是全镇数一数二的。夫妻俩到年老才得一子,将他取名为「净儿」。他们对净儿宠爱有加,希望孩子快快长大,能够把家业托付给他。  长大的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