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为想出家的信众开示——客堂开示
为想出家的信众开示 弟子1:师父我想出家,我在家里根本不吃肉啊,不能天天欠众生的债啊。 师父:你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债更多啊。为什么出家呢? 弟子1:出家好好学啊,我就觉得在家苦啊,我想跟您出家啊。 师父:你在家,比如说你吃肉,那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吃肉,跟你有关系。出了家,天下人吃肉,跟你都有关系。因为一出家就吃十方了嘛,在家只是吃家里的。慧日寺的大门跟外面是通的,这里吃的米啊、菜啊,都来自社会的。电也来自发电厂,也通千家万户。学佛两年学了哪些? 弟子1:学《楞严咒》、学《金刚经》、学《法华经》、学《阿弥陀经》、学《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都学。 师父:这些都是大乘经典,都是讲佛跟众生是同一体的,佛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你讲的那些里面有没有出家的经典?以后再学学出家的经典,出家功德,比如《佛说出家功德经》,《阿含经》之类的。出家出什么家?出三界的家。那三界是什么?再把三界学清楚,知道吗?《楞严经》学了吧? 弟子1:我在家念《楞严咒》。 师父:那《楞严经》没有学啊? 弟子1:《楞严经》没有。《楞严咒》是一天念三遍。 师父:嗯,《楞严经》也要念,什么是三界六道?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是六道轮回?怎么形成的?都要清楚。你呢?你们两个一起学佛的? 弟子2:我比他晚一年。 师父:你比他晚一年,那你为什么想要出家? 弟子2:我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着。 师父:不知道为什么活着?那你要先搞清楚,人生、生命有什么意义? 弟子2:出家了以后能搞清楚,佛法能搞清楚。 师父:现在先了解起来,佛教出家不仅仅只是一个剃头的仪式。佛教有很多智慧、很多内容,你先把这些搞清楚。如果你对出家,对佛教本身一点不了解,稀里糊涂就要出家,那不如法,出家是一个很庄重的事情。你们皈依师父是谁? 弟子2:我皈依的时候,是在网上皈依的。 师父:网上也能皈依啊?谁发明的啊? 弟子2:学佛网。 师父:学佛网就能皈依啦?那它要是阿弥陀佛网,你不是直接皈依阿弥陀佛啦?那你就跟着学佛网,网上出家好了。网上也能皈依?现在这真的是厉害,网上吃饭算了,反正网上不是有偷菜的嘛,偷几颗菜吃就行了。 弟子2:网上可以看仪轨,然后还发证。 师父:还发证?哎呦,你看,这样的学佛网是外行办的,所以这社会啥都有。你知道皈依体是怎么形成的吗?皈依体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我讲了,把这些去研究清楚啊。学佛,佛是智慧,不能稀里糊涂的,稀里糊涂就糟糕了。 那世间读书,老师讲课要听清楚,讲的什么意思要听清楚。这里面也有戒定慧:尊重老师是一种戒;老师讲的话能够字字句句听清楚,这个是定;他讲的所传递的意思你能明白,这是慧,对不对?就是世间学问,也有戒定慧的含量在里面。 你们想出家这很好,有这个想法也算一种善根,就像老师问小孩子:长大想做什么啊?我长大想做工程师,我想做科学家啊,我想像爱因斯坦。这都很好,不能说他不好。但是离实际还很远,有愿望是需要努力的。你们想出家,但是要明白:什么是出家?为什么要出家? 你看玄奘大师,他去西天取经,他知道自己干嘛去的。也曾经有人陪他一路去的,那没陪多久就退道心走掉了。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们没有目标就没有坚定的信念,他就走不远,知道吧? 甚至有的都到寺院里了,那现在很多寺院也都需要人啊,往里一弄出家了。现在寺院经济条件都很好,盖得富丽堂皇啊。然后在里头泡泡茶,听听音乐,天天也能混日子。混到后来,什么是佛教也不知道了。然后穿着出家衣服,到时候败坏佛法。其实现在这种情况还蛮占大多数的。 你们在苏州,那灵岩山是一个非常好的道场,要常常去亲近那个道场,知道吗?有空就到庙里去挂单,在那里做做早课、晚课,到念佛堂去念念佛,感受感受那种正法的气氛。那是一个正法道场,是印光大师创立的,印光大师的加持力一直还在。常常去印光大师的塔院去绕塔、拜塔、拜祖师、拜印光大师,知道吗?这样子是非常好的。把我们青春的年华结上佛缘,结上正法缘,这是非常大的一种福报。 对佛起信,其实在一切的最初,最大的动力莫大于世俗情愿逼迫,有求皆得的灵验来得亲切可信,力宏势猛。 所以将自己近5年来的大事记加以整理,以飨各位。其中涉及很多现在看... 自杀的人,多数都有个魔鬼,在那儿叫他去,他才死的。 有这么一句话,那个要死的人就这么说:“死了好!死了好!又省裤子又省袄。”这个人大约也就是这个思想,说死了好!死... 现前我们遇到了净土的缘分,使我们想到过去我们与阿弥陀佛、与本师释迦牟尼佛都有很深厚的缘分,绝对不是偶然的,对此我们要相信。我二十六岁学佛,是向方东美先生学的。他为... 吾人在生死轮迴中,久经长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灭尽烦恼惑业,以了生脱死,其难逾于登天。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 应当依智慧住,依佛性住 我们人的业力就是只看到我们自己,只知道自己的存在,而忽略了外显的山河大地、有情无情和我们是同体的。我们执着于自身的生命现象,忽略了一... 1362经:本经叙述我们在临终之前,当储备福德资粮。 有一位比丘住止于拘萨罗国境内的一树林中修行。树林中有一位天神,见到林中有许多鸽子过着自由自在如神仙般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