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陀美仁波切:慈悲与宽容互为缘起

妙吉寺的宝瓶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哪件事物可以不与其他事物毫无关联地独立存在,你可以去寻找,任何一个事物皆如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与周围的人、环境是相互依存、彼此依靠的。就如眼前的一个杯子,如果你觉得它是独立存在的,那么杯口是杯子、杯底是杯子、还是杯体是杯子呢?都不是。只不过是由各种材料、人力、多道工序才构成它现在的形状、颜色和用途而已。

 

事物只要是相互关联,彼此之间就会相互影响、发生作用,并互为缘起。譬如,业海茫茫,常人未及亲证三味,但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只是会因自己累劫的习气而呈现出阴暗、卑劣,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面对他的明枪暗箭,我们要用平静的心,以慈悲、忍辱、智慧来善待、包容他,感谢他使我成长,只要心存善念不断地付出,这样就会逐渐引发出对方善良的本性。即使今生他未转变,天长日久,来生也会转变。

 

如果我们很自私,只是因为对方的能力比较强势,自己相形逊色而嫉妒、排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去损害他人,与他人引纷争,那么回报我们的只能是烦恼和不幸。

 

其实,当别人有成绩时,做到真心尊重、欣赏、赞叹,这样不但多一分欢喜、少一点痛苦和烦恼,将来自己也会成为一个贤者。所以,包容即是慈悲,慈悲即是智慧,更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享受。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善念和恶念、佛心和魔心,但人与人的区别之处就是佛心、魔心的多少。修行就是增长佛心、去除魔心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有人在修行中遇到魔障的阻碍、外魔的破坏,其实外魔与自己的心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有贪嗔、痴、嫉时,内心会不安定、焦虑、恐怖,也就是魔心生起来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外魔的侵扰。如果我们自己内心没有贪婪、怨恨,自己的内心恒时处于平稳、安定,那么外魔是没有办法干扰到我们的。

 

佛不是无所不能的神,而是慈悲、宽容,教人向善的心,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内在的心境,从自己的一点一滴做起,多一分慈悲,多一分包容,多一分忍辱。有个好的因缘,就会影响到周边的人,他人也会对我们友善、欢喜。如此,我们会得到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的一个和谐、平顺、愉快的对境。

 

对于我们学佛人,在一个坛城里面,在金刚道友之间更要注意这一点。相互多些宽容和理解,多修忍辱,出现一些小的矛盾、摩擦,多找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竭诚忏悔自己的业障,赞叹、随喜他人的功德;你赞叹我、我赞叹你;你学习我的优点、我学习你的长处,彼此间的缘份也来越来越和谐,相互增上,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提升;相反,如果我挑你的毛病,你说我的过错,那么两人就会相互埋怨、相互厌恶、情绪低落、心情不爽,都会向下堕落,越来越退步,最后会到哪里去,你们自己知道。

 

一个道场、坛城里面,所有的人都团结一心、如法修行,对里面的每个人都有好处。就算某个人稍落后一点,也会在大家的带动下,很快得到提高的。这样,这个道场就会吸引坛城外面的人,大家会觉得这个道场清净,自己能真实受益,也希望加入进来。而对没有信仰的人,有时你讲很多佛法因果的道理,他不但听不进去,反而会产生反感和厌恶。但他若看到这个清净的道场,看到里面的道友互为友善、共同进步,也会由衷地赞叹,喜欢和学佛人交往,并生起对佛法的信心。

 

只要随分随力,努力去做,你的慈悲和宽容自然就会感染别人,启发别人的佛心,别人也会对佛法越来越有信心。你这么做的过程就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过程,这样的人生就会充满希望,愈走愈光明,到哪里都能吉祥和顺!

 

点我:

相关文章

犯邪淫后积极行善赎罪的重要,使自己的婚姻美满、

犯邪淫后积极行善赎罪的重要,使自己的婚姻美满、

大家都非常清楚,造作邪淫罪业能够极大的影响自身的命运、消耗福报,感召挫折与困苦,对未来的婚姻亦有极大的影响,乃至婚姻不顺、婚后夫妻相处不如意等等,其实这所有种种的...

嘎玛仁波切:从皈依的那一刻起,你们就已经得到护

嘎玛仁波切:从皈依的那一刻起,你们就已经得到护

在莲花生大师的伏藏法里告诉我们,护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出世间的护法,也是佛菩萨的化身,虽然从外相来看,护法很凶猛,但都是佛菩萨的智慧幻化,是为了度化众...

保护业与抑郁症

保护业与抑郁症

有的女人谈恋爱,觉得这个男人没有给他安全感就不想再谈了。安全感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有钱就有安全感吗,也不一定,男人再有钱但经常出轨外面的女人,也容易让人觉得没...

黄柏霖:姑姑往生开启助念因缘

黄柏霖:姑姑往生开启助念因缘

那么有些人就说了,尤其是台湾的习俗,台湾的习俗说,狗牠的眼睛,特别的有这种敏感性,牠能看到幽冥界的众生。这个在台湾的习俗里面就是说,假如这些狗,如果看到幽冥界的众...

圣严法师 :化解爱生气的两种方法

圣严法师 :化解爱生气的两种方法

佛法认为,‘贪、瞋、痴’是我们人类的三种根本烦恼,称为‘三毒’。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起瞋心,只不过有一些人是瞋恨在心里,没有表现出来罢了。可是有一些人往往...

蕅益大师:戒淫文

蕅益大师:戒淫文

人知杀生之业最惨,不知邪淫业尤惨也;人知杀生之报最酷,不知邪淫报尤酷也。盖种种受生,肇端淫欲;种种造罪,托因有生:淫为生本,生为罪本。是故三途剧苦,人世余殃,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