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

①佛说:若要活得随意些,只能活得平凡些;若要活得辉煌些,只能活得痛苦些;若要活得长久些,只能活得简单些;若要活得幸福些,只能活得糊涂些。

②时光老了,人心淡了;计较少了,快乐多了;压力少了,轻松多了;抱怨少了,舒心多了。自卑少了,自信多了;攀比少了,自在多了;复杂少了,简单多了。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

③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越肤浅单薄的人越浮躁不安。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耐心点,坚强点,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我们最先衰老的不是容貌,而是不顾一切的闯劲。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④别人持才自傲,你却虚怀若谷。别人卖弄口才,你却多思慎言。别人拼命外显,你却韬光养晦。别人你斗我争,你却远离是非。别人直来直去,你却融方于圆。别人争破头颅,你却以退为进。别人拿放不起,你却能屈能伸。别人趾高气扬,你却不显不炫。低调是态度,也是智慧。

⑤请不要把抱怨当作一种习惯。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有些人会说他自己没得选择,任何时候,我们面前都不会只有一条路,除非是自己放弃选择。而不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所以,既然一切都是自己的抉择,就要扛起自己该扛的责任,微笑面对。

⑥一定要明白并接受世事无常的现实。财富也罢,情感也罢,时光也罢,恩怨也罢,这些东西都不是永恒的,这其中没有任何一样是我们永远都拥有的,可我们却总是为它们而生起种种的烦恼,或是受尽辛苦,并以此而错过许多快乐的时光。很多东西我们必须懂得放下,才能让以后的生活中依然有阳光,依然有笑声。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3.千辐轮相之渊源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3.千辐轮相之渊源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3.千辐轮相之渊源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

国师谎称不吃饭,王子巧计使其泄露马脚

国师谎称不吃饭,王子巧计使其泄露马脚

  讲好佛教自己的故事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如果用佛法的标准:无常、无我、解脱和诸法空相这样的内容,赋予自己担当责任和良知,去讲好佛教的故事,就一定会理直气壮! 一个国师不吃饭的故事   佛经里...

药师山·紫虚居士:依佛教的讲法,有钱人是过去生

药师山·紫虚居士:依佛教的讲法,有钱人是过去生

依佛教的讲法,有钱人是过去生做好事的结果而穷人或残障人士是过去生有所亏欠,这是不是佛教看不起穷人与残障者而羡慕有钱人? 答案当然不是。佛菩萨很悲悯穷苦与残障之...

嘎玛仁波切:谈到修行,首先要从“做个懂得感恩的

嘎玛仁波切:谈到修行,首先要从“做个懂得感恩的

在藏地,清净的修行人,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出家,几十年如一日,不停地精进学习经律论三藏,还要学习佛教的文化,也会学习到医疗、建筑、美术、天文星算学等等。作为佛教...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回拜文殊菩薩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回拜文殊菩薩

  第二回 拜文殊菩薩  原来,文殊师利与诸大菩萨、声闻大众,在逝多林听毗卢如来演说妙法。毗卢如来看见南方众生根基已熟,需派有高尚德行的菩萨去化度。他的慧眼扫视着全场,选中了多才善辩、具足大智慧的...

为何诵经前都要念开经偈?

为何诵经前都要念开经偈?

  佛教传闻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有一天,释迦佛带着弟子托砵外出化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娇滴滴的女孩子,远远看见释迦佛带领弟子们而来,就半戏半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一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