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以容人,厚以载物

明代学者薛瑄说过:“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其意即是说,待人处事当以宽容为上。荷兰哲学家斯宾诺沙也说过类似的话:“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宽容是心与心之间的理解与体谅,理解和体谅可以达成心与心的沟通。

古人云:“江海所以能为百川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有容乃大”。宽容是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和认知,宽容是心胸的宽阔,只有宽厚才可以容纳他人,只有厚重才可以承载事物 。正谓“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菜根谭》中说: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恩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如此必然招致他人不满。

人生在世,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谓“人死留名,豹死留皮”,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恩泽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在人心和社会上长久留存的善举。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宽厚。

朱熹《近思录集注》曰:“心大则百物相通,心小则百物相病。”拥有这种豁达的心态你便拥有了快乐的人生。其实这很简单,无非是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不计较;遇人则能宽容,善爱人,平等相待。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走出困苦不堪的心灵,你会发现处处有怡人风光,处处有鸟语花香,另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在等着你精彩的“演出”!

《孔子家语·颜回》曰:“不忘久德,不思久怨。”道不可以忘,怨不可以记。这样,情绪经常保留在积极层面,你心的器量便是海量,能真正走向宽容的境界。心胸广阔,器量宏大,宽容厚道,不苛责于人,乐于成人之美。这种宽广的胸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首先就表现为对他人的理解、体谅和宽容。《论语》说:宽则得众。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强求诸己,认为遇到人己矛盾或受到他人非礼的待遇时,首先不要抱怨、指责别人,而应反躬内省、检讨自己是否做到尽善尽美、仁至义尽。

清代学者张潮有一句话:“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让我们多一些长远的眼光,少一些狭隘的想法;多一些磅礴大气,少一些小肚鸡肠;多一些理解、宽容,少一些埋怨,这才是现代有为之人所必备的气质和胸怀。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从现实来看,宽容大度不仅是良好的品质,也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 要想成就事业,首先得宽以待人,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心胸狭隘处处提防,必然会使自己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一个人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厚待人,能主动替别人着想、关心帮助别人,那么他定能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敬,因而他就具有更多的成就事业的机会和资本。

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做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帮助,就应该在平时待人以宽。也就是说,做到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同奋斗,在困难时患难与共,进而增强成就事业的力量,创造更多成就事业的机会。反之,心胸狭隘、处处斤斤计较,则会使人疏远,削弱合作力量,给成就事业增强阻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容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宽容是坦然释怀,所谓“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一个人一旦放下那些不愉的事,宽容他人,人的生活就会活得更有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人做事的习惯。以自己为标尺,设身处地想想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否为他人所接受,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想别人的感受,宽容还需不断反省自己,提升自己。

宽厚的胸怀像大地一样能够接纳、容受万物,有此胸怀,就能对人给予积极评价,突出其肯定价值,忽略其否定价值,不念旧恶,不记人过。孔子说:“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不要对别人有负于自己的事情耿耿于怀,而应宽洪大量。易言之,不要是人觉得有负于你。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建立在宽容的基础之上。以宽待人,人们彼此之间才能感情融洽、和睦相处。俗话说:天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缺点与不足,倘若不能宽容他人的弱点和缺点,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正常交往。水至法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宽容不会失去什么,相反,却会以此得人心。

在生活中,谁不渴望友谊呢?谁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呢?一个人若想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好人缘,就要以宽仁为怀,以大局为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短处的,宽以容人,厚以载物。只要你拥有一颗容人之心,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到处充满阳光!

=

 

点我:

相关文章

【佛光】的意思是什么?佛光是怎么形成的?

【佛光】的意思是什么?佛光是怎么形成的?

佛光(佛教解释)  佛经中说,佛光是释迦牟尼眉宇间放射出来的光芒。佛光还指一种光的自然现象,当阳光照在云雾表面,经过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佛光的自然奇观。阳光将人影投射到云彩上,云彩中细小冰晶与水滴形成...

传喜法师:认清轮回 超脱轮回

传喜法师:认清轮回 超脱轮回

认清轮回 超脱轮回 传喜法师新店大明讲堂开示 苦中修安忍 各位辛苦了!受戒累不累呀?(众答:不累)。好,不累是假的,但是累并不怕,就像出家、修行都很...

煮云法师: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

煮云法师: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

˃ 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 煮云法师开示 李至刚居士记 民国四十四年七月廿九日三十日八月二日三日讲于台南市康乐台 各位大居士、各位先生们:刚才承蒙慧峰法师对本人多所...

净空法师:遇到附体现象,用什么心态对他?

净空法师:遇到附体现象,用什么心态对他?

遇到附体现象,用什么心态对他?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15集(净空法师) 即使有殊胜的缘分,中国人讲的特异功能,你能看见一般人见不到的,你能听见一般人听不到的...

净空法师:不见世间过,你心就清净,往生才有把握

净空法师:不见世间过,你心就清净,往生才有把握

现在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条路之外,确确实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成片...

传喜法师:修行先须培福报

传喜法师:修行先须培福报

福慧双修了生死 ——放生开示2012.10.02 修行先须培福报 现在我们想喝个水,你就在慧日寺还能喝到这么甘甜的水,没有自来水当中的那种氯气的,那个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