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有缘人 学会宽容,化解矛盾

佛度有缘人丨学会宽容,化解矛盾


东台市观音禅寺

祈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

学会宽容,化解矛盾

人生要面对的很多,需要"隐忍"下来的事也会很多,佛文殊菩萨有云"若众生打我、骂我、辱我、逼我、杀我、害我。与我有缘,当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我们产生了摩擦,就是我们的有缘人,更何况还谈不上"杀我、害我",对这样的人要以善知识想,要以广博的胸怀包容他们;以佛教徒的慈悲宽容他们;以自己以德报怨的心怀感动他们,即使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起码阻止了生态的扩大,阻止恶缘的结成。

人与人相处要学会宽容、理解。宽容是消除隔阂,减少误会,化解矛盾的催化剂;宽容是调节关系,减少摩擦,避免碰撞的润滑剂;宽容是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美的清新剂。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遇到的大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比起被"支解",被"害",要轻的多,佛菩萨面对"加害"都能不动如山,四相皆无,我们尽管做不到这些,但我们忍让一步,忍让一句,宽容一些,还是可以做到的。能够宽容别人的人是高尚的人,泰山之雄伟源于"不让土壤",大海之宽阔源于"不择细流",宽容的美德也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只要宽容了一分,就少了一分烦恼,少了一分嗔恨。那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还会有解不开的矛盾,化不开的仇恨。

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或许有些人会认为,宽容就是无能、是软弱的表现,它只能让我们退让和忍受。宽容应该是相互的,如果我对他宽容,他对我却不宽容,岂不是我就吃了大亏?抱有这种认识和思想的人,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宽容了,他们理解的宽容是片面的、极端的。真正的宽容可以淡化或化解生活中的所有矛盾,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宽容乃化解矛盾的良药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有一个婆罗门愤怒恶言的冲进精舍来。因为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致使他大发嗔火。

佛陀默默地听他的无理胡骂之后,等他稍为安静时,向他说道:

"婆罗门呀!你的家偶尔也有访客吧!"

"当然有,何必问此!"

"婆罗门哪,那个时候,偶尔你也会款待客人吧?"

"那是当然的啊。"

"婆罗门啊,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那些佳肴应该归属于谁呢?"

"要是他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只好再归于我!"

佛陀以慈眼盯着他一会儿,然后说道:"婆罗门呀,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无理胡骂,那是归于你的!婆罗门呀,如果我被漫骂,而再以恶语相向时,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

然后佛陀为他说了以下的偈:

"对忿怒的人,以忿怒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忿怒的人,不以忿怒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忿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能胜于自己,也能胜于他人。"

听了佛陀的话,婆罗门也在佛陀门下出家,不久,成为阿罗汉。

佛陀为什么不愿意与婆罗门起冲突呢?是因为他有一颗宽容的心,他知道争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宽容可以化解这些矛盾。正因为佛陀的宽容与忍让,才战胜了婆罗门,使他后来成为自己的得意门生。

用宽容之心待人

宽容乃是化解矛盾最好的方法。如果把人和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看做一种疾病,那么对他人的宽容,就是最好的一剂良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免不了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免不了会出现矛盾,产生不愉快的事。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让矛盾激化,那事情就是可能无法收拾,你也可能因此失去一个朋友,而多了一个敌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宽容彼此,双方都主动退一步,化干戈为玉帛。

从前,有两个感情很好的乡下人,他们毗邻而居,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可有一次因为意见不合发生了口角,他们彼此都很生气,从此见面就像陌生人一样。其中一个因为生气还在另一家门前放了一个盛骨灰的陶罐。而另一个人看了后更生气,可他冷静地想了想,觉得为这点小事就抹杀两个人这么久的感情实在是太不值得了。于是他在陶罐中种了一株百合,花开了,他悄悄地送到对方家里。这一举动打破了他们之间原先的僵局。而前者也很快登门道歉,两人的宽容之心互相交换,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仇恨自然也跟着消除了。

宽容待人是化解矛盾的利器!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只能生活在社会中、人群里,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冲撞和摩擦,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学会宽容,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和化解矛盾,才能使人与人之间保持融洽、协调与和谐的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活的精彩,整个社会也才能得到共存。

佛告诉我们要容忍、宽容、柔和,用容忍解决生活中的人际矛盾。

凡事学会宽容,宽容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宽容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宽容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宽容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宽容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该独立;宽容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宽容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凡事感激,学会宽容,宽容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佛度有缘人》有声书系列每天一集,愿看到此文的你,成为这个有缘之人。

如果此文对您有帮助,也请您分享给更多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马马虎虎地坐,这是轮回的因

达真堪布:马马虎虎地坐,这是轮回的因

现在很多修行人,不明白佛理。“做人太苦了,我要往生,再也不来了。”这种自私地求往生,能往生吗?佛讲过:发菩提心,积累资粮,观修阿弥陀佛,回向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有位师兄平时修行很精进,他们单位有一个正职的位置空缺,大家都认为这个正职位置非他这个副职莫属,哪想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上面委派了一个新的正职上任。而他本...

《净土圣贤录》:晋慧永

《净土圣贤录》:晋慧永

  晋慧永  慧永,姓潘,河内人。年十二出家,事沙门竺昙现。初习禅于恒山。既而与远公同依安法师。  太元初,至庐山,刺史陶范,舍宅为西林以居之。永布衣蔬食,精心克己。容常含笑,语不伤物。峰顶别立茅...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从龙宫出来后,准备大弘法化。但是弘法需要有因缘,需要有大力之人支持,如果能得到国王的护持,佛法一定能够大兴,所谓“不依国主,法事难立”...

【妄语】是什么意思?妄语的罪过与果报

【妄语】是什么意思?妄语的罪过与果报

妄语是什么意思?  妄语,十恶之一,即虚妄不实的言语。凡是存心骗人,不论利用何种方法,使得被骗的人领解之时,不管能否达到妄语的目的(如求名闻利养),即成妄语罪。  妄语之中,尚包括两舌、恶口、绮语,虽...

看着世间的眼睛

看着世间的眼睛

  佛陀将入涅磐的时候,大地有六种震动:“诸河反流、疾风暴发、黑云四起、恶雷掣电、雹雨骤坠、处处星流。”  那时候,山林里的狮子和猛兽大声地咆哮呼唤,世上的人与天上的神仙没有不嚎啕痛哭的。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