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孩子有未来

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宽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宽容是利人利己的法宝,宽容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未来的成功拓展道路;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定基础。 

   善良是人的天性使然,真正要达到善良的境界,则需要来自人性当中方方面面的支撑,而在这方方面面、或大或小的因素中,宽容无疑是善良天性的灵魂,没有宽容,善良则无从谈起。 

然而宽容不仅包括对一时一事的忍受与接纳,更为重要的是宽容之心应上升到一种对自然界的包容与承受,否则宽容之心依然会停留在“小我”的程度上,而无法达到“大我”之境界,也不会成为孩子善良本性的支撑。 

宽容是一个基本的道德美德,能帮助孩子们相互尊敬,接受差异。具有宽容品格的孩子即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和信仰,也有维持同别人彼此尊重的能力。因为具有这种能力,孩子们就不会狭隘和偏执。因此,孩子们长大成人以后会有办法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多元与和谐。 

孩子们与时俱增的宽容,能帮助他们排除歧视、偏见、陈规和仇恨,学会更多地尊重别人。

宽容是一种道德美德,能帮助孩子减少仇恨、暴力和偏执,同时还能引导孩子以善良、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别人。即使自己对别人的信仰或行为不敢苟同,孩子也能够认识到所有的人都值得受到热爱和尊重。

著名作家托马斯·利考钠曾说,作为道德美德的宽容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尊重,尊严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他们做出道德选择的良心自由,只要他们不侵犯其他人的权利。宽容的美德要求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   。宽容能使人们与最深层次的差异共处,即使人们继续辩论这些差异。 

第二个方面是欣赏人类丰富的差异,欣赏来自于各种背景、人种、宗教和国家的人们的许多正面的品质和贡献。想要孩子们在家里、在学校里、在社会上能够了解其他有趣的、有用的和有益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并且从这类接触中受益,最最起码,要使孩子们理解人类的差异,每个家庭的差异,认识到每个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意义上,宽容就是要在所有的人身上找到美好的东西。 

孩子们不是生来就满腹仇恨的。歧视、偏见以及陈规是学来的或因为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产生的。近年来,许多产生偏执的观念已经渗透进孩子们的文化,而且对他们宽容的发展起着反作用。做爸爸妈妈的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宽容心的培养。一个没有宽容心的孩子将很难融入社会大家庭和人们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学会宽容会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且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而事实上,就个人的心理素质而言,宽容还是一种个人修养水平的体现,这点对孩子将来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养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会使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也会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因为孩子年幼,经历有限,他们遇到一些事,往往是生平第一次,怎么处理、是否处理得恰当,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具有示范性质。爸爸妈妈必须十分注意,不使忌妒、报复等不健康心理侵袭孩子幼小的心灵。  

针对孩子没有宽容心的缺点,爸爸妈妈可以用以下方法予以教育: 

(1)爸爸妈妈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爸爸妈妈自身具备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能找到。因此,爸爸妈妈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整天吵闹不休的家庭,是很难培养出一个具有宽容心的孩子的。爸爸妈妈对他人的关爱、平等、谦虚等处世原则和行为是对孩子最好的直观而生动的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品格,从而让孩子拥有一颗宽容之心。 

    (2)教孩子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爸爸妈妈不妨教孩子讲一讲把自己在对方的处境下会怎样想,会怎样行动呢?这样也可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简而言之:爸爸妈妈要培养孩子宽容待人的美德,必须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加以注意,抓住每一件可资教育的事情,不断对孩子进行宽容待人的引导和教育,逐渐使宽容的理念融入他们的品格之中。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说这四件事在世间不能永存

佛说这四件事在世间不能永存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

因愿得证罗汉

因愿得证罗汉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传喜法师: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

传喜法师: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

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  学佛也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 我们有位老居士,抄《金刚经》, 跟我说他从二十八岁就当官了,到今年七十岁,一辈子做官。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大智度论》里的故事 大医王

《大智度论》里的故事 大医王

  某年,佛住在舍婆提国的时候,有一位在家信徒,曾央求佛和教团的一群出家人,能够驾临自己家里吃饭。  通常,佛会停在精舍里接受饮食,系基于下面五种因缘。第一、正在打坐,要进入三昧的时候。第二、意欲...

海涛法师:很想施食但是不会念咒行吗?

海涛法师:很想施食但是不会念咒行吗?

问:很想施食但是不会念咒行吗?答:如果真的不会念,最简单的念三个字:唵阿吽,然后就拿去施食。另外变食咒也很简单,不会念长的就念短的:唵 三跋啰 ...

开悟的奇特机缘:这位大师因这首艳诗悟道

开悟的奇特机缘:这位大师因这首艳诗悟道

  圆悟克勤大师是宋朝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  他开悟的机缘尤为奇特,是从一首艳诗悟道的。  克勤自幼禀赋聪异,一日能记千言,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一天偶然到妙寂寺游玩,看到案上的佛经,再三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