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孩子有未来

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宽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宽容是利人利己的法宝,宽容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未来的成功拓展道路;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定基础。 

   善良是人的天性使然,真正要达到善良的境界,则需要来自人性当中方方面面的支撑,而在这方方面面、或大或小的因素中,宽容无疑是善良天性的灵魂,没有宽容,善良则无从谈起。 

然而宽容不仅包括对一时一事的忍受与接纳,更为重要的是宽容之心应上升到一种对自然界的包容与承受,否则宽容之心依然会停留在“小我”的程度上,而无法达到“大我”之境界,也不会成为孩子善良本性的支撑。 

宽容是一个基本的道德美德,能帮助孩子们相互尊敬,接受差异。具有宽容品格的孩子即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和信仰,也有维持同别人彼此尊重的能力。因为具有这种能力,孩子们就不会狭隘和偏执。因此,孩子们长大成人以后会有办法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多元与和谐。 

孩子们与时俱增的宽容,能帮助他们排除歧视、偏见、陈规和仇恨,学会更多地尊重别人。

宽容是一种道德美德,能帮助孩子减少仇恨、暴力和偏执,同时还能引导孩子以善良、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别人。即使自己对别人的信仰或行为不敢苟同,孩子也能够认识到所有的人都值得受到热爱和尊重。

著名作家托马斯·利考钠曾说,作为道德美德的宽容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尊重,尊严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他们做出道德选择的良心自由,只要他们不侵犯其他人的权利。宽容的美德要求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   。宽容能使人们与最深层次的差异共处,即使人们继续辩论这些差异。 

第二个方面是欣赏人类丰富的差异,欣赏来自于各种背景、人种、宗教和国家的人们的许多正面的品质和贡献。想要孩子们在家里、在学校里、在社会上能够了解其他有趣的、有用的和有益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并且从这类接触中受益,最最起码,要使孩子们理解人类的差异,每个家庭的差异,认识到每个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意义上,宽容就是要在所有的人身上找到美好的东西。 

孩子们不是生来就满腹仇恨的。歧视、偏见以及陈规是学来的或因为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产生的。近年来,许多产生偏执的观念已经渗透进孩子们的文化,而且对他们宽容的发展起着反作用。做爸爸妈妈的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宽容心的培养。一个没有宽容心的孩子将很难融入社会大家庭和人们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学会宽容会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且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而事实上,就个人的心理素质而言,宽容还是一种个人修养水平的体现,这点对孩子将来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养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会使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也会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因为孩子年幼,经历有限,他们遇到一些事,往往是生平第一次,怎么处理、是否处理得恰当,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具有示范性质。爸爸妈妈必须十分注意,不使忌妒、报复等不健康心理侵袭孩子幼小的心灵。  

针对孩子没有宽容心的缺点,爸爸妈妈可以用以下方法予以教育: 

(1)爸爸妈妈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爸爸妈妈自身具备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能找到。因此,爸爸妈妈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整天吵闹不休的家庭,是很难培养出一个具有宽容心的孩子的。爸爸妈妈对他人的关爱、平等、谦虚等处世原则和行为是对孩子最好的直观而生动的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品格,从而让孩子拥有一颗宽容之心。 

    (2)教孩子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爸爸妈妈不妨教孩子讲一讲把自己在对方的处境下会怎样想,会怎样行动呢?这样也可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简而言之:爸爸妈妈要培养孩子宽容待人的美德,必须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加以注意,抓住每一件可资教育的事情,不断对孩子进行宽容待人的引导和教育,逐渐使宽容的理念融入他们的品格之中。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假的,随缘,别执着。

净空法师:假的,随缘,别执着。

“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若始学者”,这是我们,我们这开始学的,“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们是凡夫...

宣化上人: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宣化上人: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业重情迷是凡夫业尽情空就是佛清心寡欲,不发脾气,不闹情绪,逆来顺受,业就逐渐消失…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业重情迷是凡夫,业尽情空就是佛。佛是业无不尽、情无不空。如何业...

嘎玛仁波切: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和太多危机的

嘎玛仁波切: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和太多危机的

爱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当我们在探讨爱国与否和是否该好好热爱祖国的时候,最起码,我们是在一方太平的国度,并且衣食无忧,人民安康的前提下去畅谈的。我们并没...

嘎玛仁波切:轮回真相与解脱方法 四圣谛

嘎玛仁波切:轮回真相与解脱方法 四圣谛

现代人要维持温饱,满足红尘中的生存需求,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很多人即使有了车子、房子、衣服,吃尽了山珍海味,还是快乐不起来。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精神不满足,心灵无法...

嘎玛仁波切:懂得珍惜和付出的人,会长久地拥有财

嘎玛仁波切:懂得珍惜和付出的人,会长久地拥有财

如何自由拥有和掌控财富,这是人们都想解决的问题。财富与人的关系是很神奇的。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财富的内涵——懂得分享与回馈;懂得自己只是财富的暂时使用者,取之于国家...

修《地藏经》的七年感应:从贫匮捡垃圾到富足自在

修《地藏经》的七年感应:从贫匮捡垃圾到富足自在

修地藏经七年分享:从贫匮甚至捡垃圾到富足自在,并扭转被预言的婚姻命运我经常收到很多留言,谈到为何自己念诵经咒甚久,仍然无法逆转困境,还是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有些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