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舜法师:悲智双运才是真正的宽容

问:佛家说的宽容和儒家宽容有何不同?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是儒家行恕道者的根本依据。《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佛教则不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用菩萨的精神,去积极帮助人、利益人。尤其是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

问:我觉得宽容是相互的,就像互相帮助一样,别人对你凶狠,也有必要还击,否则就抬不起头,法师觉得呢?

答:佛教主张“以智慧来宽恕,以慈悲来宽容”。智慧就是要认清别人对你凶狠的时候会带来严重后果,而他本人并不自知,必然遭受苦果,你心中自然升起慈悲之心。这也是一种对他的怜悯和感化。

问:佛教有没有宽容的故事或典故?

答:这样的故事其实很多,我们给大家讲一个《杂譬喻经》(卷二)中记载的故事:过去,富迦罗越长者有两个儿子,在他重病即将辞世前嘱咐大儿子说:“弟弟年纪尚小,你要好好照顾他,不要让他受苦。”富迦罗越长者往生后,兄弟俩遵从父亲的遗言,一起和睦地生活。后来,哥哥的妻子不断地怂恿丈夫:“等你弟弟长大后,一定会和我们分家产,为了防患未然,何不现在就将他赶出家门?”刚开始,哥哥还不愿意,后来禁不起妻子的煽动,就忘了父亲临终前的叮咛,决定将弟弟杀害。有一天,兄弟俩一路散步来到城外的墓地边。哥哥趁著弟弟不注意时,将其捆绑于柏树上,原本充满杀意的哥哥想到两人兄弟一场,又狠不下心来,于是想将他丢至荒野,任由虎狼、恶鬼吃掉。哥哥就骗弟弟说:“你最近做了许多错事,今天就罚你在这里过夜,让你好好反省。明天一早,我再来接你回家。”于是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黑夜中,飞禽走兽的嘶喊声吓坏了无依无靠的弟弟,他放声大哭并对著天空感叹地说:“现在的我陷入极为困厄恐怖的境地,三界之中有谁具足大慈悲心,能够为我解除心中的恐惧呢?”此时,佛陀以禅定力大放光明,不但除去黑暗,弟弟身上的绳子也自然脱落。佛陀来到弟弟面前问他:“你有什么愿望吗?”弟弟知道是佛陀的慈悲力使他脱离困境,于是当下发愿:“愿我发无上菩提心,将来成就佛道,也能度脱一切众生,令其离苦得乐!”佛陀随即为他宣说正法,弟弟蒙受法益后告诉佛陀:“虽然我哥哥心起恶念,违背父亲的嘱付而加害于我,但也因为如此,才使我得以见佛闻法,断除生死之苦,现在我应该回去报答他的恩德。”弟弟回到家后,兄嫂两人非常惭愧自己的恶行而无颜相见。弟弟告诉哥哥:“虽然您听信妻子的恶言,将我囚禁于冢间,但也因为如此,让我得以听闻佛法、解脱烦恼而成就道业,实在太感恩您了!”接著,弟弟为夫妻俩宣说佛法,使其心开意解,当下即证得须陀洹果。

问:这就是佛教讲的以德报怨吗?

答:这确实是以德报怨。但是佛教也不是一味不讲条件、不辨是非纵容恶行。在《论语》中记载,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却说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是要以公正、正直的态度回应怨。这种态度其实是非常务实的。用佛教观点来说,那就是善恶因果报应理论,即认为有善恶的原因则必有与之相应的乐苦结果。所谓善因必产生乐果,称为善因乐果;恶因必产生苦果,称为恶因苦果。康僧铠译本《无量寿经》卷下:“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相传苏东坡读到《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zhuó)于本人”这一段,认为:“咒咀毒药还著本人,则失佛慈悲,当云两家总没事。”(见莲池大师著《楞严经摸象记》载)此语一出,为后人嗤笑。其实下毒之人被自己下的毒毒死,并不是观音菩萨对他的惩罚,莲池大师解释道:从事相上说,邪不胜正,慈能制凶。“今以正念观音大悲神力,自然还著。譬如含血喷天还污己身,将头触火反焦己额,不期然而然,非观音加罚于彼。”这也可属于以直报怨这一类。我们提倡“以智慧来宽恕,以慈悲来宽容”,就是用智慧来认清真相,用慈悲善加处理,悲智双运,才是真正的宽容。

 

点我:

相关文章

冯冯居士:佛菩萨驻像吗?

冯冯居士:佛菩萨驻像吗?

中国人社会的佛教圈,最舍得耗费巨资建造豪华寺庙与巨大佛像,这是违背原始佛陀的诫命的。佛陀多次告诫弟子不得建造豪华庙宇,不得设像拜像,可是后世弟子反其道而行之,今日...

佛前供养一朵花的功德,你知道有多大吗?

佛前供养一朵花的功德,你知道有多大吗?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黄色的,很庄严。他想先插到他脑壳上庄严一下,后来一想这个脑壳是无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

洛桑陀美仁波切:死亡与中阴的启迪

洛桑陀美仁波切:死亡与中阴的启迪

中阴是指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之间的间隔,它分为时间上的、空间上的和意识上的三种形态。比如,人活在世时,有多种生处中阴,象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时而出现愉快、时而出现烦...

净空法师:生活放纵,不知惜福,禄尽人亡

净空法师:生活放纵,不知惜福,禄尽人亡

我看到彭鑫医生,在青岛企业家论坛里面的报告,他完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年轻的企业家,三十多岁得了重病,这个年轻企业家,在大陆上还是非常优秀的,国...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八讲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八讲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三、珍惜生命 1.认识无限生命 在庙里我们常常听到“无限生命”这样一个命题。我们如何以无限生命来审视自己的人生?如何以无限生命的基本框架来看待自己的一生?如何...

《百业经》:(99)莲花  供养莲花 得佛授记

《百业经》:(99)莲花 供养莲花 得佛授记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