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中阴界比死刑还恐怖

若今赴刑场,罪犯犹惊怖,口干眼凸出,形貌异故昔。何况形恐怖,魔使所执持, 大怖忧苦缠,苦极不待言。

此处以比喻说明了中阴界的恐怖情形。譬如一个罪犯被判死刑,当被押至刑场时,从表情上也看得出来,他因恐怖而口干舌燥、双目凸出、面目皆非,形貌与往常简直判若两人。同样,如果有人一辈子都在造恶业,到了中阴界时,许多面目狰狞的阎罗狱卒拿着各种兵器来逼迫他,这时的痛苦就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这个比喻有两种解释方法:一种是犯了不是特别严重罪业的人,被法官判处砍断手脚,只是这样的刑罚,那人也与以往完全不同,以前很英雄、很有勇气,现在的神情大大异于平常,非常害怕;另一种解释就是从判死刑的角度来讲的。当然,不管是什么人,如果被判了死刑,一定是非常害怕的。

国际上判死刑的方法多种多样,尤其是古代的罗马、印度、埃及等国,判死刑的方法相当残忍。据说行刑者要在犯人身上用刀割下一块一块的肉,人在未死之前要割3375刀,如果没有割完人就死了,这说明行刑者的技术不够高明。

还有一些地方,先在犯人的头上挖一个孔,然后将燃烧的铁球放在里面,脑浆四溢,通过这种方法来行刑。我以前也亲眼见过犯人被枪毙的场面,他们的手脚完全瘫软,根本没有办法站起来,那付万念俱灰的样子,确实特别的可怜。

只是这辈子被判了死刑,就如此的恐怖,那么,到了中阴界时,其恐怖程度更不知要增上多少倍。因为中阴身的感觉特别敏锐,心志也非常脆弱,再加上阎罗狱卒极为可怖,身躯是常人的七倍高,手持各种骇人的兵器,口里喊着“打啊”、“杀啊”震天动地,这种可怕的场面谁也无法忍受。假如生前被判死刑都特别害怕,那死后到了中阴界时,以敏感的心去感受如此恐怖的场面,怎么受得了啊!

有些人可能想:这是不是真的?有没有这样的中阴界啊?这一点是没有必要怀疑的,因为这是佛陀亲口所说,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他是世间上唯一的量士夫,在不同的经典中,如显宗的《阿含经》、《地藏本愿经》,密宗的《中阴解脱法门》、《中阴窍诀》,佛陀将中阴境界描述得非常清楚。

我们都会经历这一阶段,不经历是不可能的。藏族人比较好一点,谁都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小就认为人死之后必定会经过中阴,虽然他们有些人修行不好,有些人造恶业比较多,但总的观念是不会改变的。然而,我们有些人并不是这样,“到底会不会这样?有没有那么可怕?”自认为像德国心理学家所说的“怀疑是寻求真理的最好手段”,对什么东西都要怀疑,还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

以前法王去西方国家的时候,那里的人十分聪明,但是对三宝的信心不太够,上师在上面讲经,他们坐在下面表情特别冷漠,好像在听报告一样,根本没有一种恭敬的心态。一讲到“中阴”,他们就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不停地撇嘴摇头,实际上,真正让他们用因明等逻辑来辩论,他们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反正就是不承认。

我们现在有些人也有这种毛病,可能是由于小时候没有接受过佛法的教育吧,对这些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承认,这样的学佛也就名存实亡了。佛在很多经典中都提到了今世、来世、中阴,不仅是大乘的显宗、密宗,就连小乘的《俱舍论》中,也将中阴的经过讲得非常清楚。如果你不承认中阴的存在,那也不应该承认晚上的梦境和白天的经历了。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教你看得淡,不是教你不负责任

净空法师:教你看得淡,不是教你不负责任

日常生活当中要看得淡,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愈淡愈好,将来往生的时候,没有牵挂,没有累赘,这才能得自在。教你看得淡,不是教你不负责任,不负责任,那又错了,你把...

净界法师:我们如何让我们的身体​临

净界法师:我们如何让我们的身体​临

问:请问法师我今年已经六十一岁,要是有一天,没有病痛在美国往生。在美国往生,家人发现我已断气,不可能助念八个小时,才通知医院或报警,因为没有什么绝症而突然死亡,还...

财富来自于福报,福报来自于利益别人

财富来自于福报,福报来自于利益别人

很多人有满腔的热情和满腹的才华,但是总是做不成事情,而有的人虽然没有才华和知识,却能办好一件事情。现在大学毕业的,一般都给小学毕业的打工,甚至小学没有毕业的。所以...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七、结论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七、结论

七、结论 假如我们要全盘讨论中国佛教的思惟问题,实在说,非一钜著不为功。在本文中,我们只能指出来一些显著的特徵,而未多在细节著言。特别另有几点中国佛教思想的...

三祖禅寺举行观世音菩萨出家日讲经祈福法会

三祖禅寺举行观世音菩萨出家日讲经祈福法会

三祖禅寺宽容大和尚为大众讲经开示虔心聆听开示善信居士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10月17日(农历九月十九),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安徽天柱山三祖禅寺举行观音菩萨出家...

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

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

财神汇聚来源:禅刊 作者: 孔凡田 高西有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财为养生之源、护身之本。小如衣食无忧,大至国富民安,无不以财富为首务。当今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