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一个现生信佛念佛的人,是不经过中阴身

问:请问师父,念佛人凡心佛心成为一体,当下往生决定,那我们现在肉体存在之间就叫做带业往生吗?是不是临终以前中阴已经没有了?还有没有死苦的折磨?

答:阿弥陀佛的存在是为了承担我们累生累劫的罪业,偿还我们累生累劫的债务,阿弥陀佛所发的愿,兆载永劫所累积的菩萨德行在哪里?就是在这里,祂的功德,就是要偿还我们的罪业,如果祂不能偿还我们生生世世欠人家的业债,我们怎么能够离开娑婆?所以,在这之前,阿弥陀佛一定要先为我们偿还,我们信愿称名之中,累生累劫的罪业,就被阿弥陀佛偿还了。

如果肉体还存在,自然就有贪瞋痴,还会造其他的业。可是这些业已不是往生的障碍了。

譬如说,大雪如果下在陆地,就越积越厚,可是如果下在太平洋中,有等于没有,净土法门就是如此。

那这样到底是消业还是带业?我们在这里论带业也好,论消业也好,这个都是一种初级理论上的讲法,到极乐世界自然就知道。不过彻底讲起来,净土法门是消业的法门,如果业不消,你怎么能离开轮回?比如说你杀了一个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命不偿、钱不还怎么离开呢?所以要先偿还,就这个偿还的情形来讲,就是消。

那我们还有没有业?还有,因为我们未断贪瞋痴,有时候脾气爆发起来,跟人家起无明,事后,尽管再怎么反悔,已经跟人家结了怨了。可是不障碍,照样往生。

同时,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有一种作用,就是使我们临终的时候,跟人家结的怨业不来障碍,所以,《印光法师文钞》里好多地方都在谈带业往生,但这不是印光大师的本意,有一个地方印光大师就说:在这里说是带业,到那里就没有业了。到那里业到哪里去了?通通被阿弥陀佛消掉了。

临终之前是不是中阴已经往生呢?不是这样的,我们还存在的话,就不算中阴身。前天也讲过,我们已经转生为人,生命的肉体叫做现阴;死的那一刹那叫做死阴;那么,由死到转胎这一段时间,叫做中阴;到去转生的话,叫做生阴。我们生命体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现阴、死阴、中阴、生阴。

一个现生信佛念佛的人,是不经过中阴身的,一断气就到极乐世界去。

一般人死后,阿赖耶识离开肉体,离开这个死阴,还没有转生,这个叫中阴身。那中阴身能往生吗?也能往生!因为「十方众生」嘛,「十方众生」,任何众生没有不包括在里面的,中阴身也是众生啊,只是他是在中阴的众生而已。我们在人间,就是人间的众生;在天上,天上的众生;在地狱,地狱的众生,都是「十方众生」。

如果一个人死了,我们晓得他在生没有学佛念佛,他死了已经好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了,也要把握这个中阴的机会,在他旁边为他开示念佛法门,然后大家一起念佛,因为这个时候再不把握,就要到地狱啊,现在因缘和合,也能往生极乐世界。

前几天也讲过,信愿法师在台湾中部常常为人家助念,其中有一个是已经死了八小时,面貌都已经乌黑难看,去给他开示弥陀的光明,当开示到第三种「无碍光」的时候,一刹那之间,亡者的脸相突然间变得红润而圆满。他说这种转变不是逐渐的,而是当下的。一般我们给人家助念,面相都会转变的,但都是逐渐逐渐地转变,可是这个是突然转变,一刹那之间就转变的。

他还说:有一个死后眼睛睁得很大,嘴巴张得也很大,脸和身体乌黑的,已经死了半个月才请他去;家里的人没有一个学佛,还在烧金银纸箔,整个房间都乌烟障气。信愿法师在亡者旁边开示念佛,逐渐逐渐,亡人的眼睛合起来了,嘴巴也合起来了,面相也转为红润好看,时间也只不过一个半小时。她的女儿回来就问了一句说:「那个是谁?会是我妈妈吗?」你看,十五天了,还会转变,好像她的神识依然在那里闻法,那不可思议啊!当然这是比较特殊的例子。

 

点我:

相关文章

宽运法师:礼忏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宽

宽运法师:礼忏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宽

礼忏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宽运法师西方寺盂兰法会过堂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时间过得非常的快,转眼之间,明天就是七月十五,而且明天...

广钦老和尚:别人骂你是消灾,给你不好脸色是最上

广钦老和尚:别人骂你是消灾,给你不好脸色是最上

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

我向观世音菩萨求子的感应,真的太灵验了

我向观世音菩萨求子的感应,真的太灵验了

阿弥陀佛,博主您好!大概一年前有好机缘看到了您的博客,觉得很多博文都非常的好,以致现在几乎每天都会进您的博客去看看更新的文章,前段时间更有幸在您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

大安法师:助念只是辅助,临终者才是主导

大安法师:助念只是辅助,临终者才是主导

问: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开封念佛团,团长程晋林讲话的DVD片。内容非常丰富,举例繁多,看了之后疑惑丛生,请师父解惑。我们认为程团长发心助念,不顾个人得失令人敬佩、赞...

方海权:原来这样做就能发财致富

方海权:原来这样做就能发财致富

捐款给孤贫病人等于捐款给自己。何以故,《三世因果文》曰:一文施舍万文收。而且捐了一元等于捐给自己万倍。当然,这是指当施舍的果报成熟时。众生若深明此理,那会不施之理...

打破“富贵不过三代”的教子六字诀

打破“富贵不过三代”的教子六字诀

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代”,但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