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一个现生信佛念佛的人,是不经过中阴身

问:请问师父,念佛人凡心佛心成为一体,当下往生决定,那我们现在肉体存在之间就叫做带业往生吗?是不是临终以前中阴已经没有了?还有没有死苦的折磨?

答:阿弥陀佛的存在是为了承担我们累生累劫的罪业,偿还我们累生累劫的债务,阿弥陀佛所发的愿,兆载永劫所累积的菩萨德行在哪里?就是在这里,祂的功德,就是要偿还我们的罪业,如果祂不能偿还我们生生世世欠人家的业债,我们怎么能够离开娑婆?所以,在这之前,阿弥陀佛一定要先为我们偿还,我们信愿称名之中,累生累劫的罪业,就被阿弥陀佛偿还了。

如果肉体还存在,自然就有贪瞋痴,还会造其他的业。可是这些业已不是往生的障碍了。

譬如说,大雪如果下在陆地,就越积越厚,可是如果下在太平洋中,有等于没有,净土法门就是如此。

那这样到底是消业还是带业?我们在这里论带业也好,论消业也好,这个都是一种初级理论上的讲法,到极乐世界自然就知道。不过彻底讲起来,净土法门是消业的法门,如果业不消,你怎么能离开轮回?比如说你杀了一个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命不偿、钱不还怎么离开呢?所以要先偿还,就这个偿还的情形来讲,就是消。

那我们还有没有业?还有,因为我们未断贪瞋痴,有时候脾气爆发起来,跟人家起无明,事后,尽管再怎么反悔,已经跟人家结了怨了。可是不障碍,照样往生。

同时,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有一种作用,就是使我们临终的时候,跟人家结的怨业不来障碍,所以,《印光法师文钞》里好多地方都在谈带业往生,但这不是印光大师的本意,有一个地方印光大师就说:在这里说是带业,到那里就没有业了。到那里业到哪里去了?通通被阿弥陀佛消掉了。

临终之前是不是中阴已经往生呢?不是这样的,我们还存在的话,就不算中阴身。前天也讲过,我们已经转生为人,生命的肉体叫做现阴;死的那一刹那叫做死阴;那么,由死到转胎这一段时间,叫做中阴;到去转生的话,叫做生阴。我们生命体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现阴、死阴、中阴、生阴。

一个现生信佛念佛的人,是不经过中阴身的,一断气就到极乐世界去。

一般人死后,阿赖耶识离开肉体,离开这个死阴,还没有转生,这个叫中阴身。那中阴身能往生吗?也能往生!因为「十方众生」嘛,「十方众生」,任何众生没有不包括在里面的,中阴身也是众生啊,只是他是在中阴的众生而已。我们在人间,就是人间的众生;在天上,天上的众生;在地狱,地狱的众生,都是「十方众生」。

如果一个人死了,我们晓得他在生没有学佛念佛,他死了已经好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了,也要把握这个中阴的机会,在他旁边为他开示念佛法门,然后大家一起念佛,因为这个时候再不把握,就要到地狱啊,现在因缘和合,也能往生极乐世界。

前几天也讲过,信愿法师在台湾中部常常为人家助念,其中有一个是已经死了八小时,面貌都已经乌黑难看,去给他开示弥陀的光明,当开示到第三种「无碍光」的时候,一刹那之间,亡者的脸相突然间变得红润而圆满。他说这种转变不是逐渐的,而是当下的。一般我们给人家助念,面相都会转变的,但都是逐渐逐渐地转变,可是这个是突然转变,一刹那之间就转变的。

他还说:有一个死后眼睛睁得很大,嘴巴张得也很大,脸和身体乌黑的,已经死了半个月才请他去;家里的人没有一个学佛,还在烧金银纸箔,整个房间都乌烟障气。信愿法师在亡者旁边开示念佛,逐渐逐渐,亡人的眼睛合起来了,嘴巴也合起来了,面相也转为红润好看,时间也只不过一个半小时。她的女儿回来就问了一句说:「那个是谁?会是我妈妈吗?」你看,十五天了,还会转变,好像她的神识依然在那里闻法,那不可思议啊!当然这是比较特殊的例子。

 

点我:

相关文章

自卑的原因

自卑的原因

  一天,一个高傲的武士,前来拜访禅宗大师。他本是一个出色且颇具威名的武士,但当他看到大师俊朗的外形,优雅的举止,猛然自卑起来。  他对大师说道:“为什么我会感到自卑?仅仅在一分钟前,我还是好好的...

如何有一个好姻缘

如何有一个好姻缘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份好姻缘,男子想要有一个孝顺又漂亮的妻子,女子想要一个温柔有担当的丈夫。现代社会,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重要前提,如果好吃懒做,还幻想着过奢华生活,...

仁清法师:佛教怎样理解对财神的供养

仁清法师:佛教怎样理解对财神的供养

佛教有对财神的供养,但是我们很多佛弟子,知道有财神都是民间的财神。观世音菩萨用慈眼,慈悲的关照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发现有很多想学佛想修行的人,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说...

私欲遭苦报

私欲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常常以警告来阻止别人去获得。  她虽然出家受具足戒,但是却蔑视佛门的法规,她贪嗜食物,每次入城乞食,总是挑拣其他比丘尼所未到的一角,独受...

宣化上人:出家前一定要念佛学院,是吗?

宣化上人:出家前一定要念佛学院,是吗?

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781.问:自九月十二日为先父参加幽冥戒之后,至今身体不适。其因果如何,请慈悲开示?宣化上人:至今不适;你就不受幽冥戒,也不一定就会没有这...

阿Q精神和随缘有什么区别?

阿Q精神和随缘有什么区别?

小羊控:虽然平时注重修心,但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难免生烦恼心,或者指责别人或者自己心里不开心,请问怎样才能让这种状况减少呢?心上莲花:1、每个人都是基于自己的知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