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一)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开示: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一)

晚上我们继续来探讨善导大师的《法事赞摘要》。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二大点的第十三段文,晚上我们接着来探讨第十四段文。

第十四段文有三首偈颂法语,每一首偈颂法语都有四句话,每一句话都是七个字,这是《法事赞》的特色。这一段文就是在解说《阿弥陀经》往生因,一心不乱的这一段经文,所以《法事赞》最重要的赞文就属第十四段文。照例师父把第十四段文读诵一遍,让大家对照对照。请大家看讲义第五页中间第十四段文: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七日七夜心无间长时起行倍皆然

临终圣众持华现身心踊跃坐金莲

坐时即得无生忍一念迎将至佛前

法侣将衣竞来着证得不退入三贤

这三首偈颂法语尤其第一首四句话最为重要,大家无论如何要把这四句话牢记在心。因为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一位了不起的祖师,由阿弥陀佛所示现的祖师对于法藏菩萨所发的因愿解说,以及对于世尊所说经文的解说是最为标准,为什么?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如果由我们凡夫对于经文的解释,或者对于因愿文的解释,那不一定正确,为什么?因为我们凡夫的真如智慧还没有开显。由佛来解释佛所发的愿,由佛来解释佛所说的经文意义,才是标准、才是正确。

祖师大德如果是善导大师这样的祖师大德,那对于阿弥陀佛净土教法的解释是完全可以值得我们信赖采用。如果是用天台宗、密宗、禅宗、唯识宗、三论宗其它各宗各派祖师对于净土教理的注解,我们就不一定要采用,为什么?因为宗派不同,修学的宗旨不同、修学的方法不同,对于同样的经文,理解的也会不同。所以采用古德的注解,我们要有一个原则,也就是如果我们是在研习《阿弥陀经》的经文,那我们用善导大师《法事赞》来了解《阿弥陀经》的经文,那就非常的正确。因为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的,由阿弥陀佛来解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文,那肯定不会错。所以这一段经文很值得所有三宝弟子的念佛人好好的牢记在心。

因为《阿弥陀经》往生因的经文有三个地方最被人容易误解,而产生修学的苦恼,或者担心不能往生。

第一个地方就是误解了少善根福德因缘的意思。

第二个地方就是误解了一心不乱的意义。

第三个地方就是误解了心不颠倒的含意。

所以透过《法事赞》善导大师的开示法语,让我们来了解《阿弥陀经》「一心不乱」这一句话,实在是非常的重要。

第一首偈颂法语可以说善导大师把一心不乱解释的既浅显又明白,可以做为我们遵循的标准。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请大家跟着我来念一遍: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要了解这四句话的真正含义,那当然我们就必须要了解《阿弥陀经》往生因的经文。经文世尊说: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我们先来就这一段《阿弥陀经》往生因的经文说明三个时态,因为太多人在研究经文的含义忽略了时态的重要性。时态如果迷惑不解,那对于经文的理解可能就会偏差。这一段《阿弥陀经》往生因的经文三个时态就是:

第一、平时。

第二、临终。

第三、死后。

闻说阿弥陀佛,若一日到若七日的执持名号,指的是平时。再来经文讲:其人临命终,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是讲临终,这个时态临终就是指这一位闻说阿弥陀佛的念佛人还没有断气的时候。既然还没有断气称为临终,那表示还在当生,如果已经断气了进入中阴身,甚至已经去投生了,那当然不能称为当生。所以见佛、闻法、往生是可以当生成就的。

因此古德称念佛法门,是当生成就的法门一点也没错。根据《阿弥陀经》这一段往生因的经文来说,念佛法门确实是当生成就的法门。

第三个时态就是「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是在讲死后的时态,「是人终时」这一句话,指的就是这一位平生闻说阿弥陀佛的念佛人已经生命结束了。最后才有「心不颠倒」这一句经文,心不颠倒是在临终还是在死后?死后不是临终,是人终时心不颠倒。所以为什么师父要告诉大家时态一定要了解,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太多人对于临终害怕会颠倒,可是《阿弥陀经》的经文告诉我们,心不颠倒是在「是人终时」这一句经文的后面,不是在其人临命终时的后面。所以死后这时候在临终见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迎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位平时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的念佛人怎么可能会有颠倒。所以阿弥陀佛在你我念佛人的临终现前接引,我们不会有颠倒的事情。只因为阿弥陀佛没有现前,我们不管在平时在临终我们都会颠倒。

我们现在就叫做四倒众生,一二三四的四,颠倒的倒。我们现在就是四种颠倒的众生:

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

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

我们需要等到临终才颠倒吗?不需要,我们现在就颠倒了,我们就是颠倒的凡夫。所以你把《阿弥陀经》这段往生因的经文时态先弄清楚了,再来看看善导大师在《法事赞》所说的偈颂法语解说,那你会更清楚,你不会害怕「心不颠倒」这一句经文,你也不会害怕「一心不乱」这一句经文。

 

点我:

相关文章

【财神】佛教里有财神吗?黄财神的修炼方法

【财神】佛教里有财神吗?黄财神的修炼方法

财神(佛教解释)  财神,是指管理钱财的神明。原始的佛教是没有财神的,在传入中原后,与中原文化融合之后才出现的。在佛教中,虽然没有专门称呼财神的说法的。但是佛和大菩萨都具有施予众生安乐的悲愿,所以,求...

惜福,与财富、地位无关

惜福,与财富、地位无关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此句出自《朱子治家格言》,平时读来常觉得亲切有味。生活中,我们的一碗粥一碗饭,一件衣物乃至一块布料,都要想一想...

中阴身过后,功德回向亡人还能受益吗?

中阴身过后,功德回向亡人还能受益吗?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

【定力】是什么意思?如何增强定力?

【定力】是什么意思?如何增强定力?

定力是什么?定力的意思  定力,破除妄想的禅定之力,不被物转,能转一切物,佛教五力之一。谓摄心正道及助道法,若定根增长,则能破诸乱想,发诸事理禅定,是为定力。定,梵语三摩地(samadhi)的意译,意...

道证法师:犯戒的罪过重或轻,由当时所发的心念电

道证法师:犯戒的罪过重或轻,由当时所发的心念电

“犯戒”是不照佛的指示,乱发心念电波,不能保持在好的频道反过来说,犯戒就是不照佛的指示,心念电波乱发射,发射坏电波向坏的频道,不能保持在好的频道,这样就叫做“犯戒...

如瑞法师: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发愿文

如瑞法师: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发愿文

南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您是夏日的凉风冬天的太阳人人渴望,人人需要我们以思念慈母般的心情称念您的圣号虔诚跪在您的座下至诚地向您老人家祈愿:南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