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二字作何理​解

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随缘”是随顺自然把握机缘的意思,决非随便行事,苟且偷安。“随”是随顺其自然环境、自然法则,“缘”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规律。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实事求是。

“随缘”就是不怨不悔,无忧无虑,不急躁,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随时把握机缘,积极进取,在祥和、宁静、平稳、自然的氛围中求得事物的最佳结果。“随缘”是做人的法则,做事的根本。做人要随缘,做事也要随缘,切不可执着贪婪。顺其自然,是人们常说的话,但真正遇到事时,却又未必能真正做到。

明明知道,世间许多事情皆应顺其自然,如感情、事业等,不可强求,但往往在当事时会被“欲”所羁。“欲”多数时候是占上风且无限的,会怂恿你追求更大、更全、更高的目标,甚至超越自己的实际能力,将自己引入“欲”的深渊,而使自己身心疲惫不堪负重,一边忽略了人生中许多垂手可得的快乐和幸福,却又一边感叹生活的压力和无趣。

当然,人生不能无欲,无欲则无为,事业目标的追求更是如此。但人要懂得抑欲,不可贪欲。要把欲望控制在适当的地步,以随缘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淡看人生苦乐,在努力追求事业目标的同时,用心去体验酸甜苦辣的过程,在顺其自然中懂得把握时机,不消极,不躁进,不慌乱,不过于注重结果,看重成就,心胸开阔,有“果”心生欢喜,无“果”也快乐无怨。

有时我们成功了,当静下来,认真思索时,却感到真正值得回味的却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只要努力过、奋斗过、争取过,有“果”无“果”并不重要。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往往是无花无果,盲目执着,整日患得患失,势必沦为“欲”的奴隶,处于烦燥不安的状态,无法去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奋斗中的喜悦。

世间是轮回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又会有所得,万事随缘,保持一颗平常心,淡看繁华与落寞,颠峰与低谷,人生路上的坎坎与坷坷,幸福与快乐,皆是在人世走一遭得到的馈赠,不可拒绝,只能坦然面对。懂得为自己解脱,正视现实,跳出“欲”的陷井,我们便会摆脱冬日的萧条,看到春日的复苏,夏季的生机,秋季的硕果。随缘,一直是人们崇尚的做人的态度,用心去感悟,才能领会“随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活是在随缘中实现,心智也在随缘中成长。随缘得清净,随缘得自在。岁月本无疆,人生当随缘。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皈依三宝后,我们感到终于找到一个可以

海涛法师:皈依三宝后,我们感到终于找到一个可以

◎人生苦短,所以生命最重要的目标是修行。◎以佛法为洲,实现佛法在自己的生命,进而以自己为洲。◎要有实修实证的修行生命体验!◎《慈悲经》:‘如母亲奉献生命,为了保护...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多生累劫修安忍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多生累劫修安忍

  多生累劫修安忍  释迦牟尼佛曾为行境仙人,魔王波旬就幻化出五百位精通种种害人技巧之恶人,于五百年中日夜不停地紧随仙人身后妄图加害他,从早至晚、不舍昼夜。这五百人于仙人行、住、坐、卧之时,不放弃...

佛教故事:佛陀是否存在?

佛教故事:佛陀是否存在?

  关于佛陀是否存在,曾经也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某国王故意刁难一位比丘:“你跟佛陀又不是同一时代,也没有见过佛陀,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呢?”  比丘反问道:“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 ...

因果轮回:冤冤相报何时了 佛教佛典故事

因果轮回:冤冤相报何时了 佛教佛典故事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过去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生了一位容貌端正、模样可爱的男婴。  由于丈夫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

大安法师:舍报自杀念着佛号,又有人助念,可以往

大安法师:舍报自杀念着佛号,又有人助念,可以往

问:舍报自杀念着佛号,又有人助念,可以往生吗?  答: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前提,净土法门念佛往生净土,佛法不离世间法,不能跟世间法格格不入。所以无论从佛教的戒律,还...

婴灵超度日记104:如何防止再入中阴界

婴灵超度日记104:如何防止再入中阴界

婴灵超度日记104:如何防止再入中阴界众位缘主,大家好,我是梵一道长。隔空相识许久,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安好。今日,与大家写一下关于缘主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何能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