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尊湛现:真正的实修法,是在生活中获取

阿弥陀佛,大家好。何为实修的法?真正能够称得上实修法,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获取。

在生活中磨练,借假修真,就是借助这个体,(身体)这个条件在世间随缘做事。比如,在家庭,在单位,在社会,等等一切的场所随缘做事。真心平等无为地付出,不要对任何的境有丝毫的烦恼。

要从烦恼转为菩提,从怨恨转为欢喜,从自私自利的贪婪转变为慈悲喜舍,从妄想转变为清净,从无明转变为智慧,这就是修行。

为什么说,大修在世间,要时刻经得起佛菩萨的考验。这就是加持。这个加持分两种,一种是顺境加持,另一种是逆境加持,只要是能够领悟到了才能生起感恩的心,欢喜的心才是。

小修在深山,见不到众人,也不敢去面对众所,也经不起风雨,这就是分别,胆小,自私自利,巧言花语,谈不上什么修行。不过也好,努力学习佛法,努力念佛诵经。慢慢来,只能说是修行的一个过程,也不是错。

修行必须要务实,经得起风雨。所以说这个佛法,法无定法,诸法平等。无论怎么去做只要能达到无私奉献,真正无我的状态,我们的心才能安住。要是达不到无我这个心态,说安心,只是自欺欺人。我是不会相信的。

真正的修行,是在于所行而不是在于什么出身。必须得去寺庙出家修,这都是误区,逃避。出家人是一个职业,来代表佛门的象征。但是要想传播佛法,必须要具有佛陀同等的智慧,方可造作。

真正的出家大家不要误会。出家是指内心对事相的透彻,不执着,不分别。而不是在相上的角度。在庙里是出家,在家里是世俗,不是的。

不论在哪个角度,只要是内心的境界所达到如此:不被影像所困,不被外境所转,内心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如如不动,这就是称得起出家。在于内心而不在于外相。

出家与在家也是一个因缘。我们要随缘而做,不要做一个逃避者,要做一个勇敢者面对现实,一切随缘,随缘不变。所以说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皆是佛法。它都能够起到安心、出离的效果。这就是佛法。

只要是能够让身心达到无我,这就是目的。我们的心态犹如大地一样,自然就会清净了。这就是佛法,这就是修行。

阿弥陀佛,释桑吉。

 

点我:

相关文章

演培法师:佛教的缘起观

演培法师:佛教的缘起观

佛教的缘起观 演培法师 一、缘起的重要 佛教的开创者,是出生于向被世人称为东方宗教哲学摇篮的印度释伽牟尼。当他出现在印度国土时,这一古老的印度,不特宗教哲...

曾文杰:心心之火25

曾文杰:心心之火25

心心之火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惟贤长老:求生净土往生时是否还有中阴身?

惟贤长老:求生净土往生时是否还有中阴身?

问:求生净土往生时是否还有中阴身?答:那个不是中阴身,那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就有这个好处,你能一心念佛是自力,就是自己的努力,他力就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力量,等于小孩...

当你生气、烦恼,遇到困境、是非时,佛教教你如何

当你生气、烦恼,遇到困境、是非时,佛教教你如何

当你生气,烦恼,遇到困境,遇到是非时,佛教你怎么处理编辑:净尘生气时怎么办?生气时,可以:要小声说话,保持平静微笑的态度。不要给人知道自己生气,暂时离开现场,到室...

拜良医之赐

拜良医之赐

拜良医之赐另类的开光点眼~徐维聪医师医疗成果报告之二莘莘学子求学、读书、应考、增加记忆,变得理智清明,似乎上佛堂点灯外,只好三更灯火五更鸡,铁砚磨穿般的旧书不厌百...

常做这件事,世间的福报​,不招自来

常做这件事,世间的福报​,不招自来

学佛人想要获得福报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去寺庙拜佛、求佛,也不是念经、念佛,而是去做这件事。若能经常去做这件事,世间的福报,不招自来。这件事就是:“持戒”。持戒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