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弥“三进三退”因何心生惭愧?

  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难得人身,但短短几十年生命,却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受六道轮回之苦,真苦啊!不过,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当菩萨救度众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赶快精进才行!”

  想到这里,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脚步,面露笑容地回头对他说:“来,包袱让我来背,你走我前面。”小沙弥虽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仍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

  走着走着,小沙弥觉得这样真是逍遥自在啊!而佛经里说,菩萨必须顺应众生的需要而行各种布施,“这真是太辛苦了!况且天下众生苦难多,到何时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独善其身,过这种逍遥自在的日子!”这念头一起,就听到老和尚很严厉地对他说:“你停下来!”小沙弥赶快回头,看到老和尚严肃的面容,吓了一跳!老和尚将包袱拿给他说:“包袱背好,跟在我后面走!”

  小沙弥想:“做人真苦!刚才自己还那么开心,才一转眼就变得很难过,人的心念真是不稳定啊!凡夫心很容易动摇,还是修菩萨行好,起码我可以面对苦难众生,跟很多人结好缘,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这时老和尚又面带笑容地回头招呼他,并将行李拿去自己背,请他走在前面。

  小沙弥就这样反覆地发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时,老和尚又用很严厉的态度对待他。小沙弥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请问道:“师父,您今天为什么一下子要我走前面,一下子又要我走后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和尚说:“你虽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坚固:感动时就发大愿,却又很快退失道心。这样进进退退,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就?”

  听到老和尚这么说,小沙弥感到很忏悔,当他又生起菩萨心时,老和尚要他走在前面,他就不敢了,他说:“师父,这次我是真正发心,要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大心大愿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进。”老和尚听了很高兴,对小沙弥也起了赞叹、尊重之心,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地并肩走着。

  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也知道要发大心、立大愿;发心立愿很简单,但要恒持道心却不容易。

  世事无常,今日虽平安,明日却难料,如果发下好愿却动辄心生退转,把有限的光阴浪费在犹豫不决上,实在太可惜了!

  发大愿不能骄傲,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定志愿、磨炼耐心、训练毅力,如此必定能度过难关。

 

点我:

相关文章

慧律法师: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

慧律法师: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

问: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答:往生是要靠平常下功夫的。如果临命终能够有端相(佛来接引:见佛、见光、见花、闻香),当然这是最好的了...

蕅益大师:腊月三十日到来,保有真实受用,不至如

蕅益大师:腊月三十日到来,保有真实受用,不至如

辛卯除夕茶话诸方茶话。多说向上事。朽旭不然。与诸友说家常受用耳。佛制比丘。行六和敬。所以僧伽。名和合众。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佛教文化产生之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相延续。这种文化传递必须有一定的教育体系来保证,于是就出现了佛教教育。自佛教传入之后,印度佛教的...

稻和盛夫:利人者利己

稻和盛夫:利人者利己

在这个宇宙间,常吹着一股“他力之风”,它推动森罗万象、一切事物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然而,如果一味地强调“我呀我的”,在用“利己之心”扬起的风帆上,因为布满了孔...

海涛法师:无意伤害的众生要有忏悔心,念阿弥陀佛

海涛法师:无意伤害的众生要有忏悔心,念阿弥陀佛

问:炒菜的时候不小心炒死一只虫,炒完以后我不敢吃,不过有对那只虫念阿弥陀佛、宝胜如来,我不是故意的,不知道这样会跟它结恶缘吗?答:你把它炒死就已经跟它结恶缘,不过...

黄念祖:你只要信愿持名就决定往生

黄念祖:你只要信愿持名就决定往生

◎ 持名第一句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什么叫方便呢?通俗说来,“方”是方法,“便”是便利。《法华玄赞》说:“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就是说,可以作为标准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