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五祖将衣钵传于惠能的故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众僧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了,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偈子,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去擦拭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及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当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偈子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很是佩服。可是五祖弘忍法师看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正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惠能禅师听到了。惠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偈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惠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偈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偈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这首偈子可以看出惠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心态。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惠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惠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惠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惠能理解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惠能,让惠能连夜逃走。于是惠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惠能,但没有追到。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出家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事情

宣化上人:出家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事情

出家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事情,也是令人最不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出家一定要受苦?没有男女的娱乐,也不能跳舞,也不能狂欢。欲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必定要忍人所不能忍的...

信愿法师:念佛顶放光往生现瑞相

信愿法师:念佛顶放光往生现瑞相

【念佛感应录】念佛顶放光 往生现瑞相我的同修邹木麟居士,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生于环境优美的埔里镇一户纯朴的农家,家境虽贫困,却是村子里无人不知的模范家庭。他...

大安法师:正解“临终正念”

大安法师:正解“临终正念”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疏》乘弥陀愿力摄持,不为平昔妄想攀缘,倾动其心,正念现前。《钞》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

传喜法师:佛教赋予生命正能量

传喜法师:佛教赋予生命正能量

佛教赋予生命正能量——光明楼2014.05.10 所以你才知道佛菩萨的那种情怀、那种量,哪里是世间人做生意的,是为了给自己做广告,好像我们很多人就从这个角度...

嘴狠,赢一时 心宽,赢一世

嘴狠,赢一时 心宽,赢一世

嘴狠,赢一时,心宽,赢一世。坦诚待人,真诚做事,淡定看人,淡然处世。寡言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养。张口说话容易,闭嘴沉默不易,争强好胜,只会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学...

观世音菩萨故事::史丞相不识观音

观世音菩萨故事::史丞相不识观音

  宋高宗绍兴年间,四明人史诰来游普陀山。一日他与同行程某前往潮音洞紫竹林礼拜观音大士,他们来到了潮音洞,只见此地背山处紫竹繁茂,濒海则巉岩突兀,境观绝为清净,于是他们在清净亭中闲坐用茶。这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