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善良的人,为何还会得癌症?」

「我是个好人,心地善良,从来没有害人之心,但是为何还会得癌症?」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得了癌症,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

01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关于什么是善或恶的疑问,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处处能够找到答案。中国自古就有善恶因果报应之说,如《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太上感应篇》:「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周礼》表达含义说:正月祭祀神明,不用母的动物。因为这是它生育的时期,要怜悯它。孟子说:「君子应当远厨房,就要成全吾人恻隐之心。」等等观点,不一而足。

明朝的《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了凡四训》等书中,关于「真善」和「伪善」就说得非常清楚。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书中的俞净意先生,早年自以为行善,没做过什么恶,但是一生贫穷潦倒。俞净意先生觉察不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还以为自己做得很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却一味埋怨上天。

灶神很慈悲,来点化他:你意业太恶,沽名钓誉,专务虚名。所做善事是附和别人,不会主动去做。灶神说:你戒杀也是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爱护生命的真实善心,你家也吃虾蟹之类的动物,难道它们不是生命吗?它们在砧板上被杀,在油锅里被煎,难道就没有痛苦吗?你是外放生,内杀生,戒杀的誓言清净吗?另外,你在私居独处时,贪念、淫念、嫉妒念等等妄念、杂念太多。没有一件是真的善念,全是敷衍,做样子给人看。这种恶意固结于心,天地鬼神已记录在案,逃祸尚无暇,何有福求?

「意恶太重,专物虚名」,灶神的一席话点醒了俞净意公。意恶如此严重,就是这样的因果,导致了他三十年凄惨的境遇。为什么俞净意公三十年来一直自欺呢?就是因为不懂因果。后来俞净意先生接受灶神的教诲,了解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依教奉行,改变了命运。

明代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训》也是一本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劝善书。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修身立命的榜样。书中讲到有几个读书人向中峰禅师请教:「为什么有很多人善,但子孙不兴;有人恶,而家门隆盛呢?如此,果报与事实不符了,佛说的是无稽之谈了。」

中峰禅师答道:「你们是肉眼凡夫,迷惑颠倒,看到的不一定准确,往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不辨是非善恶,反而怨天尤人。」中峰禅师叫他们说出善恶的标准。其中一人说:「打人、骂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另一人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禅师答:「未必然也。」大家觉得奇怪,就请禅师讲解如何辨别善恶。禅师答道:「凡事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打人、骂人都是善。如果有益于己,就是敬人、礼人都是恶。」意思就是说,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讨好、巴结人,都是恶;发于内心的善行,是真善;装给别人看的善行,是假善;无所求而为之善,是真善;有所谋而为之善,是假善。

这些故事给我们启示:人的吉凶福祸由谁造的?完全由自己的起心动念所造。言善、行善而意念不善,这个善就是伪善,只有心善、意善才是真善。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那么我们就已经能够判断出自己究竟是善良还是不善良了,而且这个就是我们最终要得到的是善果还是恶果的根本原因。

0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俞净意公、袁了凡先生的遭遇完全符合佛法提倡的因果规律原理,佛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凡事皆有因缘。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患上癌症的人一定是造作了什么其得癌症的因。

其实几千年前,佛经早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一切罪中,杀生食肉,其业最重。」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也说:「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告诉我们,杀生所得的果报是「宿殃短命报」。也就是说杀生之人,一生当中灾难很多,事事不如意,还要遭受病苦和短命。

佛法中「五戒」强调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许多人以为守「五戒」是学佛人的事情,甚至有些学佛人也以为守「五戒」是受了五戒的学佛人的事情,其实这样理解就错了。「五戒」关乎做人,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五戒」关乎因果,无论你是否学佛信佛,因果的定律、宇宙的法则就是如此。这个规律不会因为我们信与不信而改变。

上天有好生之德,人类乃是「万物之灵」,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我们怎可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用如此不厚道的方式来虐待、剥削和压榨动物呢?尽管我们不是从事养殖行业者,但是我们购买动物性食品时,已经是用钞票在投畜牧养殖者的赞成票,随后用双手和口腹成为他们的帮凶。

其实,当肉食猖獗地占领餐桌的时候,人类也攻占了医院、手术室、病房、药店。当人类举起屠刀挥向动物的同时,也正挥向了自己。当我们得了癌症,被各种疼痛折磨得呻吟不断,被手术刀活生生左割右切,被各种治疗仪不停摆布,像不像当初我们对各种动物美食生吞活剥任意宰割的景象?

佛经讲一切众生无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凡是动物被人抓到时,知道自己要被屠杀、被食啖,那种痛苦和可怜,与人有何两样?而人虽有眼睛却没有看到,虽有耳朵却没有听到,虽有心思却没有体会。人们任意宰杀动物,以满足自己的食欲,结怨无过如此。

你看厨房,厨师们穿着卫生服,医生们穿的是白大褂;这边是厨师,那边是外科大夫;这边是菜刀,那边是手术刀;这边是案板,那边是手术台;这边是清洁池,那边是消毒池;这边是管灯,那边是无影灯;这边躺着的是动物,那边躺着的是我们。

我们是不是需要停下来反思一下,这是巧合还是因果,其实,我们施加在动物身上的一切,最终都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点我:

相关文章

呷绒多吉上师:弟子为了供养上师和僧众能否让他们

呷绒多吉上师:弟子为了供养上师和僧众能否让他们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64)弟子为了供养上师和僧众能否让他们吃肉呢?本来佛法是不伤害众生的,但有的人为了供养上师,让上师僧众吃众生肉,这个恶业非常重。不但上师得到...

【宗教】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大?宗教信仰又是什么?

【宗教】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大?宗教信仰又是什么?

宗教(意识形态)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另外还有道教、神道教、印度教等宗教。旧时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探索...

【人生】佛教中的人生是指什么?佛教的人生观呢?

【人生】佛教中的人生是指什么?佛教的人生观呢?

人生 (汉语词语)  人生,就是人类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过程,在这当中我们必将经历波折坎坷,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从稚嫩到成熟到老...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0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0

  明寂光  寂光,字三昧,姓钱,是广陵人,母亲感应异梦生下他。二十一岁出家,最初跟从雪浪修习贤首教,后来遍参名宿,紫柏,云栖,都器重他。在慧云馨祖那里得具足戒,专精律宗,慧云中兴律学,寂光有帮助...

贫女施灯授记

贫女施灯授记

  贫女施灯授记  佛住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波斯匿王燃灯供佛,从王宫到精舍,一路点着油灯。百姓争相观看。  有位贫女,名叫难陀,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但她也很想燃灯供佛,于是就挨家乞讨,得到少许饭菜,...

百业经:(70)婆罗门儿子·供塔生喜善辩证果

百业经:(70)婆罗门儿子·供塔生喜善辩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