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开见佛:解脱和尚

  隋朝时候,有一位解脱和尚,是代州邢姓人家的子弟,孩提时代就出了家,在五台山昭果寺披剃,受了具足戒,又在抱腹山志昭禅师那儿学禅。

  志昭禅师非常的器重他,对他另眼看待。有一天志昭禅师向大众宣布说:“你们听着:解脱对禅学领悟不是你们能及得上的,所以往后劳动性的工作就由你们去做,不必劳动他了。”

  意思是让解脱有更多的时间参禅打坐,以免寺里的琐务使他分心。

  过了一段时间,解脱回到原先剃度的昭果寺,白天诵读大乘经典,到了晚上就禅定观想,他曾经在五台山的东台山脚下,见到一位草衣比丘在大石头上跏趺而坐,法相十分庄严。他就向前顶礼说:

  “我想求见文殊菩萨,乞请您指示,文殊菩萨在那儿呢?”

  这比丘就指着金色莲华,解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才一会儿,比丘却失去了踪影。解脱心里明白这位比丘必非常人,就在这大石头边哀慕恳切地顶礼,日夜不息,精勤自励。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位比丘再度在东台山脚下现了身,于圆光中现出了半边的身影,对他说道:

  “要知道解脱之道,全在自己,求自己就好了,何必求他人呢?”

  说完这些话就不见了。

  于是解脱顿时平息了狂妄的杂念,深深契入了无生法忍的境界,得到甚深法喜,实时发愿说道:“我得此法,不应独善自身,愿与世上一切有情众生,共享此微妙大法。”

  发愿毕身入三昧定中,诸佛为他现形说偈:“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修行今乃得,汝能开晓此法眼,我等诸佛皆随喜。”

  解脱就问:

  “寂灭之法,本来是微妙不可说的,假如可说的话,我能不能将此法教给有缘之人?”

  诸佛回答他:

  “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欲究真法性,一切无所见。”

  代州的州牧(官职)请解脱和尚前往代州传戒,传戒完毕在归途中已是傍晚时分,心中忖度着在这荒郊野外实在没有办法烧香供养诸佛菩萨,觉得很惭愧。

  忽然听到空中传来了声音说:“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云布。诸佛闻此香,时复来相度;汝今勤精进,终不相疑悟。”

  从此德云弥布,法泽普沾,凡是参禅悟玄的人,没有不向解脱和尚请益就教的。

  解脱和尚度化众生,达五十余年之久,盛名无远弗届。可是后来却失去了他的行踪。

 

点我:

相关文章

放下心中的弓刀,得到真正的解脱

放下心中的弓刀,得到真正的解脱

  过去,在舍卫国有一户贫穷的家庭,夫妻都非常悭吝,性情凶恶,而且不相信因缘果报。佛陀悲愍他们愚痴无知,于是变现为沙门,来到他们家乞食。当时男主人不在家,妇人一看到有人来乞食,就对沙门破口大骂。沙...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24集福力王有大福德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24集福力王有大福德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嗏”,另一个头叫“优波迦喽嗏”。这只两头鸟两个头轮流休息,若是有一个头入睡,另一个头必然醒来。  一次,迦喽嗏睡着了,优波迦喽嗏...

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有一年,佛陀和众多比丘在某一婆罗门的邀请下,到鞞兰若结夏安居。当他们到达时,这位婆罗门受魔王波旬的影响,却不护持佛陀等人。当时又是饥荒,鞞兰若的百姓只能在佛陀及众弟子外出化缘时供养极少数的食物...

居士传新编:43、陆法和,穿缁衣身先士卒施田宅燃香礼佛

居士传新编:43、陆法和,穿缁衣身先士卒施田宅燃香礼佛

  隆宣法师 总监  释永真 彭殿清 撰集  南朝时代陆法和,自号荆山居士,史书上记载其身世不详。齐梁间,隐于湖北江陵百里洲,过着与苦行的出家人一样的生活。年岁大的人说他们小时候就看见过他,他的容...

佛教故事: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佛教故事: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有一次,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时,看见一群孩童在路旁嬉戏。他们聚集沙土造成房屋和仓库,并以土做米,储藏在他们制作的仓库里。  这时候,有一个小孩,遥见佛来,生起布施心,捧着沙土做的米供养给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