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04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 404:舍利出布施声等愿 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 舍利金刚身,通体蕴神灵。 无声胜有声,如闻布施音。 慈悲布施依大乘,修得阿耨菩提心。 |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 404:舍利出布施声等愿 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 舍利金刚身,通体蕴神灵。 无声胜有声,如闻布施音。 慈悲布施依大乘,修得阿耨菩提心。 |
示耳之曰:勤则不病,不勤则病,勿谓夙业,其报甚近。慈父弥陀,数数亲觐,可以永年,况乃却病。(《西方确指》) 这八句偈颂讲得非常直白。看过去好像没什么,仔细思惟,这里面包含着佛教甚深的义理和心性上甚深...
佛应我们的根机,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通途佛法,一个重要的特点,都是要靠自力修行。纵然有些修行人宿世的善根深厚,甚至今生精进勇猛,能够彻悟自心,就是能够大彻大悟,大开圆解,但是不等于了生脱死了。因为了生...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关,但两者不太一样。嫉妒是觉得一样东西本该属于我,别人不该拥有,也就是见不得别人得到好处,例如:看到别人有轿车、洋房,而自己没有,就会眼红,心生嫉妒。怨恨则是自认为所付出和所得到...
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罪业。 凡夫的言语行动,如果加以深切仔细考察,可以说经常都在犯罪造业。凡夫的生死轮回,即是由于各自所造的「业力」所牵引,如在过去世中不曾造下罪业,现在...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是在各人能自得益耳。 同室之人,固宜于闲暇无事时,委曲宛转,开陈至理,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
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生命的根源,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明,人因为有情爱,所以轮回生死;人因为有情感,因此称为「有情众生」。情爱并非专指男女之间的爱情,举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