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35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 435:舍利出诸珍宝愿 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 舍利金刚身,通体蕴神灵。 供奉诸珍宝,求证菩提道。 舍财积德依大乘,修得阿耨菩提心。 |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 435:舍利出诸珍宝愿 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 舍利金刚身,通体蕴神灵。 供奉诸珍宝,求证菩提道。 舍财积德依大乘,修得阿耨菩提心。 |
在回向时,大家常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四恩是哪四种恩呢? 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统社会,每家都有一个牌子,写天地君亲师。 第一是天地之恩,天地,属于乾坤两卦。大地,运载...
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我要回家了!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像我这么坏的人还能修行吗?我这个人应该要死掉,不应该活在世界上。 我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修行应有的态度。放...
一、无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观念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一般的人不知道苦从那儿来,实际上苦有所谓的四苦或八苦。四种苦是基本的观念,乃指生、老、病、死。生并不是指出生,而是生存、生活;人在出生以后,于生存...
我们在香港,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那个时候东莲觉苑的老太太,何东夫人已经往生了,这桩事情我没有看到,我只听说,畅怀法师知道,像何丽香居士她们应该知道。...
分别是一种知识、知能。如果没有分别作用的话,则天下浑沌。然而,佛法是要我们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因为有分别所以有烦恼,有烦恼所以不离生死,不离生死所以在生死里流转不已;在生死里流转不...
在雪窦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据说当初妙高禅师,就在那里修行,精进用功,昼夜不息。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日子久了,难免打瞌睡。妙高禅师,看到自己的生死未了,天天打磕睡,耽误的不能用功。于是跑到妙高台边上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