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腊月初八,为中国佛教纪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成

在中国腊月初八,有些地方都吃腊八粥。根据中国佛教史的记载,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十二月初八日,腊月初八悟道!在印度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见性成佛。因此,这一天即为中国佛教纪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日子。

佛为何出现于世?

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在《妙法莲华经》里讲,“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哪一桩大事?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何谓佛之知见?就是佛示现开悟时,所说的,“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就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应该回归自性作佛,不能永远迷失在六道轮回里面,受生死之苦,这是佛陀教育的主要目标。其宗旨就是让众生能够明白、悟入、证入这个真相,无量百千因缘都是唯为这一大事因缘,就是了生死的大事,圆成佛道的大事,这是我们真正的大事。

因此,释迦牟尼佛从示现成道开始一直到圆寂,四十九年,每天讲经说法,将自己亲证的宇宙人生事实真相,为众生来讲解、说明,让一切众生认识自己,回归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作佛。这是讲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的因缘

这大事里头又生出一个大事,就是净宗,净宗是大事里面直捷的大事,快速的通道。众生根性不一样,但是佛的总目标、总方向是一致的,千经万论殊途同归,最后是归净土。净宗能够普度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愈往后,众生业障愈重愈辛苦,但是他的善根福德没有磨灭,他能信、能愿、能念佛,就能往生。

若问佛当年示现成佛,怎么成佛的?《弥陀经》中世尊亲口告诉我们,“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称赞”就是念佛,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地菩萨,始是指初地,终是指等觉,从初地到等觉,他们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佛自己说,“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方法,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原来释迦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是佛把他自己修行成佛的方法传授给我们,十方一切诸佛皆是念佛成佛的,这是诸佛所行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彻底究尽。

怎样悟入佛之知见?

佛法教导我们明心见性,这是终极的目标,不管是哪一个宗派,不管是哪一个法门,就是念佛法门也不能例外。念佛法门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去明心见性。也就是说我们这样的根性,要想明心见性,开悟见性,业障、困难太多,所以,两土导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悯念我等,开此净土法门,妙显苦乐二土,激扬沉迷众生”。帮助我们换一个环境,那个环境里头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在那边修学可以一帆风顺。

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能成佛?因为他不退转。现在修学为什么那么难?退转,有进有退,进得很少,退得很多,所以就难。往生到极乐世界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退转,极乐世界修行只有前进没有后退,而且寿命无量,所以他一生成就。

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也是众生成道之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今天成道后,即为众生说种种成佛之法。只要众生能依法修因,即可成就佛果,我们随顺佛陀的教诲,就选择净土法门,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一生不退成佛!

恭录自 老和尚、悟道法师、黄念祖居士讲演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四念处》

圣严法师《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因缘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因缘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二千五百余年前,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而降诞于世,这个大事、这个因缘,就是我们现在通称的佛法,也就是佛陀所觉悟的真理。 佛法,和一般的知识学问不同。一般的知识学问,大多注重表...

净持斋戒诵大悲咒21天可满一切愿

净持斋戒诵大悲咒21天可满一切愿

【若诸众生现世求愿者。于三七日。净持斋戒。诵此陀罗尼。必果所愿。从生死际。至生死际。一切恶业。并皆灭尽。三千大千世界内。一切诸佛菩萨。梵释四天王。神仙龙王。悉皆证知。】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

五种因缘加持往生者不退转

五种因缘加持往生者不退转

有人就问,我们都是业力凡夫,具足见惑思惑了,常常起现行,那么怎么能说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得到不退转呢?意思就是说有烦恼的众生他一定会退转哪? 这里还是要分辨,从业力凡夫众生的这个立场来说,他肯定会退转,...

善用这个念头,是心就是佛

善用这个念头,是心就是佛

你要知道怎样叫「念佛」。念头是真的放在「佛」,那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很多人是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眼睛不知道在看什么,东张西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看厕所里面,上厕所看这边画个&ra...

检讨「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检讨「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培养一些习惯,没注意到它与我们往生的愿相应不相应,若不相应,可能就会给自己制造烦恼,制造往生的障碍。习惯可以比喻为一只刀子,它本身是没有什么好和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