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腊月初八,为中国佛教纪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成

在中国腊月初八,有些地方都吃腊八粥。根据中国佛教史的记载,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十二月初八日,腊月初八悟道!在印度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见性成佛。因此,这一天即为中国佛教纪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日子。

佛为何出现于世?

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在《妙法莲华经》里讲,“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哪一桩大事?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何谓佛之知见?就是佛示现开悟时,所说的,“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就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应该回归自性作佛,不能永远迷失在六道轮回里面,受生死之苦,这是佛陀教育的主要目标。其宗旨就是让众生能够明白、悟入、证入这个真相,无量百千因缘都是唯为这一大事因缘,就是了生死的大事,圆成佛道的大事,这是我们真正的大事。

因此,释迦牟尼佛从示现成道开始一直到圆寂,四十九年,每天讲经说法,将自己亲证的宇宙人生事实真相,为众生来讲解、说明,让一切众生认识自己,回归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作佛。这是讲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的因缘

这大事里头又生出一个大事,就是净宗,净宗是大事里面直捷的大事,快速的通道。众生根性不一样,但是佛的总目标、总方向是一致的,千经万论殊途同归,最后是归净土。净宗能够普度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愈往后,众生业障愈重愈辛苦,但是他的善根福德没有磨灭,他能信、能愿、能念佛,就能往生。

若问佛当年示现成佛,怎么成佛的?《弥陀经》中世尊亲口告诉我们,“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称赞”就是念佛,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地菩萨,始是指初地,终是指等觉,从初地到等觉,他们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佛自己说,“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方法,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原来释迦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是佛把他自己修行成佛的方法传授给我们,十方一切诸佛皆是念佛成佛的,这是诸佛所行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彻底究尽。

怎样悟入佛之知见?

佛法教导我们明心见性,这是终极的目标,不管是哪一个宗派,不管是哪一个法门,就是念佛法门也不能例外。念佛法门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去明心见性。也就是说我们这样的根性,要想明心见性,开悟见性,业障、困难太多,所以,两土导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悯念我等,开此净土法门,妙显苦乐二土,激扬沉迷众生”。帮助我们换一个环境,那个环境里头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在那边修学可以一帆风顺。

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能成佛?因为他不退转。现在修学为什么那么难?退转,有进有退,进得很少,退得很多,所以就难。往生到极乐世界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退转,极乐世界修行只有前进没有后退,而且寿命无量,所以他一生成就。

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也是众生成道之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今天成道后,即为众生说种种成佛之法。只要众生能依法修因,即可成就佛果,我们随顺佛陀的教诲,就选择净土法门,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一生不退成佛!

恭录自 老和尚、悟道法师、黄念祖居士讲演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净业行持

印光大师:净业行持

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而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听言信者,须信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无能喻。娑婆之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音印,与荫同,盖覆也)炽盛(...

少年学佛之本

少年学佛之本

注重躬行,检点身心 少年学佛,必须要敦伦尽分(即实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深信因果,及与轮回。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复以化他。行有余力,则研究一切大乘经论,及古...

宣化上人:吃素的好处

宣化上人:吃素的好处

又有人问:吃斋有什么好处? 我说:没有什么好处,是活著上当。什么意思呢?因为斋菜没有肉类那么好味道,所以说活著上当。可是,假设你不吃斋,便是死了上当。就像一个秤,那一边重,那一边轻,你自己去研究研究。...

达照法师:附体究竟是怎么回事

达照法师:附体究竟是怎么回事

今将其附体情况和附体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等,略加分析如下: 1、附体情况 附体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 第一,精魂鬼魅附体:就是人、畜、鬼三道众生的各类精怪附体。精:如狐狸精、蛇精、黄鼠狼精...

120岁传奇高僧虚云老和尚一生的十大劫难

120岁传奇高僧虚云老和尚一生的十大劫难

一难生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府衙门内,那时他的父亲在泉州府做官。他堕地后为一肉球,母大骇恸,以为今后没有生儿子的希望,遂一气壅死。家里的人束手无策,问...

有分别与无分别

有分别与无分别

分别是一种知识、知能。如果没有分别作用的话,则天下浑沌。然而,佛法是要我们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因为有分别所以有烦恼,有烦恼所以不离生死,不离生死所以在生死里流转不已;在生死里流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