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即胜二乘

  发心即胜二乘 智度论

  有一六通罗汉。随一沙弥于后。负衣鉢囊。沙弥心中自念云。吾当勤求佛果。罗汉即取衣鉢囊自负。使其前行。少顷。沙弥又念佛道久远难成。不如求声闻果。早自解脱。罗汉复以囊置其肩上。令其在后。如是再三。沙弥曰。和尚老悖。何故使吾忽后忽前。罗汉曰。吾非老悖。汝前发心求佛。是菩萨中人。位在吾上。自当负囊随汝。汝又忽慕声闻。无复度人之念。位在吾下。自当负囊随我。沙弥大惊。遂坚意勤求佛果。

  《白话解》

  发心即胜二乘

  (摘自《智度论》)

  有一位已得六通的罗汉,身后跟随一个小沙弥,背着衣钵袋子。沙弥心中想道:「我应当勤求佛果。」罗汉知道他的想法,就取走衣钵袋子背到自己身上,让他走在前面。过了一会儿,沙弥又想:「佛道遥远渺茫,不如求声闻果,自己早得解脱。」罗汉就把衣钵袋子又放到他的肩上,叫他走在后面。这样反覆多次。沙弥说:「和尚您老糊涂了,为什么让我忽然走在前面,忽然走在后面?」罗汉说:「我没有老糊涂啊!你开头发心求佛果,是菩萨中人,位在我上,自然应当让我背袋子,让你走在前面。但你又忽然羡慕声闻,没有度人的念头了,位在我下,自然就应当让你背袋子,走在我后面。」沙弥大惊,就下定决心勤求佛果。

  〔按〕优婆塞戒经云。若有人发菩提心。诸天皆大惊喜。以为吾今已得天人之师。夫但言发心。则未尝修证可知。然已胜罗汉者。以其有愿必遂也。譬如初生太子。虽在襁褓之中。然耄年公卿。亦当恭敬礼拜。

  按:《白话解》

  《优婆塞戒经》说:「如果有人发菩提心,诸天皆大欢喜,以为我们今天已经获得了天人之师。」这里只说发心,就知道还没有修证。但是,他已经胜过罗汉了,因为有愿必成。譬如初生太子,虽然还在摇篮中,但是白发老臣,也应当恭敬礼拜。

 

点我:

相关文章

瞋恚之报

瞋恚之报

  须菩提少年时代与众不同,性情多变,集聪明智慧、乐善好施、策恨炽盛于一身。  他家里很富有,父亲常常给他零花钱,然而他不愿做金钱的奴隶,常常把钱施舍给穷人,有时看到衣衫褴褛的孩子很可怜,甚至把自...

《百喻经卷下》:71、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百喻经卷下》:71、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娶了两位妻子,若是亲近其中的一位,另一位就生气了,决断不下,便在两位妻子中间直端端地仰卧着。正值天下大雨,屋舍淋漏,水土俱下,堕落在他的眼中。因先有约定的缘故,不敢起身躲...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嗏”,另一个头叫“优波迦喽嗏”。这只两头鸟两个头轮流休息,若是有一个头入睡,另一个头必然醒来。  一次,迦喽嗏睡着了,优波迦喽嗏...

真正的魔术师

真正的魔术师

  王舍城中有一位魔术师名叫跋陀罗,他博学多闻,善于咒术,是王舍城的首席魔术师。摩竭陀国的人民,除了正信的优婆塞、优婆夷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被他的魔术迷惑,而归信他。  跋陀罗听说了佛陀的功德名号,心...

《百业经》:(63)极贤一家 修塔起信全家证果

《百业经》:(63)极贤一家 修塔起信全家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无事可做就是福?

无事可做就是福?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跟他学禅。禅师吩咐僧众,一切都不可带进山门。禅堂里,他要学僧“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给龙天”,但学僧有的好吃懒做,讨厌工作,有的贪图享受,难以忘俗。无德禅师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