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阿弥陀佛能帮助我们把空寂心找回来

◎所以我们的心,能够修清净心,不要妄动,这个社会上,很多的天灾、人祸都没有了。

◎人一生都有不如意的事,因杂念不断而烦恼不断,心的波动比光速更快得多,心念一生,这个波动立刻就周遍法界,我们能够起心动念专心念佛,就可减除妄念,渐复清净自性,就能感受到阿弥陀佛的响应,而获接引到西方净土,借助阿弥陀佛的法力,带业往生。这就是净土宗的持名念佛修行法的殊胜。

◎解脱,解开什么,迷惑,就是破迷开悟。迷就像绳索一样,把你捆缚住了,你不能动弹,你不能自由。现在把这个绳子给你解开,是这么个意思。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什么都放下,你真的能做到,这个地方,你住在那个地区,那个地区的人都沾你的光,为什么,没有灾难。

◎所有画面同一个屏幕,屏幕是本体。阿弥陀佛的身是屏幕,阿弥陀佛的国土是屏幕,所有现象,有缘马上就现起,所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放下执著,你就见到本性,就见性了。

◎既使如来地,或等觉菩萨,都要严持戒律,佛菩萨的形像都是利益众生,佛弟子要以佛菩萨为榜样,为社会一切众生做表率,“不犯威仪”,威仪就是好榜样。

◎不分别,不执著,看一切众生平等,我们应该怎么看法,看一切众生统统都是阿弥陀佛,自己也是阿弥陀佛。

◎我们少用分别执著,我们老化的就慢,就这个道理。

◎钱财我用他用不都一样吗?何必去计较?全是一场空。

◎当你跟有人过不去的时侯,不管是什么人,你心里不自在,不舒服的时侯,你把这句多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愿一切众生成佛”,你的怨恨就化解,你的烦恼就消除了。

◎阿弥陀佛是自性佛,哪个人没有自性,阿弥陀佛是回归自性。

◎你从来就没有离开自性,“生佛不二,性相一如。”

◎因此,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一粒微尘是不是阿弥陀佛?是。一个毛端是不是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是,它是我们的自性,是我们的性德,我们这个念头一起,就跟性德圆满相应,这叫念佛。

◎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不二,性是佛,相怎么不是佛,哪有这种道理,是心是佛,哪一桩事情不是佛?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是什么,佛是心,真心。

◎为什么要放下?因为它本来没有,它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法皆空。

◎一切法全是幻化,没有大小,大小随着你的心量,心量愈大,道场愈大。

◎贪嗔痴慢感应的是灾难,是反常,戒定慧是正常,所以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西方”,一个目标“极乐世界”,一个愿望“亲近阿弥陀佛”,我们这一生成功了,其他的都是假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必有,都不需要,心开意解,得大自在。

◎念阿弥陀佛,能帮助我们把空寂心找回来。

◎不分别,不执著,一切众生平等,我们应当怎么看法?看一切众生统统都是阿弥陀佛,自己也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自已自性的名号,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是我们共同自性的名号,就是自己自性的名号,念阿弥陀佛不是念别人,是念自己。

◎所有画面同一个屏幕,屏幕是本体,阿弥陀佛的身是屏幕,阿弥陀佛的国土是屏幕,所有现象有缘马上就现起,所以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放下执著,你就见到本性,就见性了。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各位新戒,你们受戒,就要以戒为师。一个人,今后在佛教里面,你是何等人物,何等身份,是何等价值,就看你的受戒。这个戒里面啊,包括发心,包括作务,包括威仪,包括利众,包括生活,都要以戒为根本。 尤其是你...

慧律法师《知识分子如何认识佛教》

慧律法师《知识分子如何认识佛教》

我们今天是针对师大的同学上课,那么在哪一个大学里面上课我们不重要,人多不代表什么。师大的同学请举手,不错,不错,差不多十五个。清华大学大概最多,清大的上次去上课大概有一、两百个人,一、两百个人,那么师...

慧律法师《2004年新春专访》

慧律法师《2004年新春专访》

世间人在过农历年的时候,都会说一些吉祥的话,比如新春快乐、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年年有余等等祈祷的话、祝福的话。我们佛弟子则要了解,福报是怎么来的呢?它有前后因果的连锁性。所以我们在新春不但要祝福大家,...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又有人问:开了悟究竟是什么境界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云居山虚老在世时,也亲自问过老和尚: [老和尚啊!您老人家当时开悟以后,那个境界究竟是怎样的呢? 他老人家叹了一口气,语意深长的说:不开悟时还算好,开...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若人发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着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名字,专心一意地系念,无有其它杂念,进一步修唯心识观和真如实观,决定能生彼净佛国土,使现生善根增长,得不退转。 若众生要能依着一实境界,修清净的信心...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背者,纵之则无所从去。无向者,迎之则无所从来。言即此灵明湛寂者,不可以清浊向背求也。举清浊向背,意该善恶、圣凡、有无、生灭、增减、一异等。 好,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