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相是空的,自己示现的相,也是假的

◎受一点苦难是福,好事,不是坏事。

◎所有画面同一个屏幕,屏幕是本体。阿弥陀佛的身是屏幕,阿弥陀佛的国土是屏幕。所有现象,有缘马上就现起,所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放下执著,你就见到本性,就见性了。

◎所以,佛跟魔是一不是二,佛跟魔从哪里看?从念头,你一念是觉,魔也是佛,一念迷,佛也变成魔。

◎你看到地狱现前,也是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去理它,还是守着一句阿弥陀佛,马上境界就没有了,什么叫正念,不被外面境界影响,这叫正念。

◎不断之无,误会,以为它有,不知道它是无,不知道它是空。

◎念念无所有,念念毕竟空,念念不可得。

◎好人很好,坏人也很好,好事坏事都好,为什么?与我不相干,你们大家都好,我心是平等的,清净的,过几天就到极乐世界去了。

◎这句佛号是法界之妙音,这个音声与如来信愿解行,无一不相应,与一切众生之性德,与法界之理体,也完全相应,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心称念罪皆除。

◎阿弥陀佛是谁,是自己是报身,毗卢遮那佛是自己的法身,所有诸佛菩萨是自己是应化身,自他是一不是二,这叫事事无碍,学佛讲证果,证什么?终极目标是证得三身就是自己的一身,这叫证得。

◎众生相是空的,自己示现的相,也是假的。

◎虚妄分别。

◎惠能大师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

◎中峰也是我,我也是中峰,弥陀也是我,我也是弥陀,怀疑什么?如果把它二分法了,弥陀是弥陀,我是我,这个问题麻烦了,这不相应,一体可相应。

◎三根普被,万善同归。

◎不分别,不执着,看一切众生平等,我们应该怎么看法,看一切众生统统都是阿弥陀佛,自己也是阿弥陀佛,你要这样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一切法是心现识变的,没有离开自性,“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就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我们就这一处,什么都放下,你真的能做到,这个地方,你住在那个地方,那个地区的人都沾你的光,为什么?没有灾难。

◎我们少用分别执著,我们的老化就缓慢,就这个道理。

◎极乐世界是什么,极乐世界是自己的家。

◎中峰是我,我也是中峰,弥陀是我,我也是弥陀,怀疑什么?如果把它三分法了,弥陀是弥陀,我是我,这个问题麻烦了,这不相应,一体才相应,唯有专弘此经,专念阿弥陀佛,可以化解当前劫难。

◎凡圣一如,万法一体,共同此智,全信“自心具一切智,本来成佛”。

◎换句话说,诸佛如来,一切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就是为了宣扬净土,介绍净土,让大家认识净土,就这桩事情,说其他的经论、法门,是附带的,这是主要的。

◎阿弥陀佛,是自己自性的名号,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是我们共同的自性的名号,就是自己自性的名号,念阿弥陀佛,不是念别人,是念自己。无量觉就是自己的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量无边的法,都在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展开,即一切法。不需要再搞别的,你的心就定了,心一定,念佛三昧就现前。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生活智慧语录选辑》

海涛法师《生活智慧语录选辑》

一 1.认自己不是,是闭地狱门;找别人好处,是开天堂路! 2.执着地上的一切必将失去天上的一切! 3.多欲多求多苦恼,少欲无求心自在! 4.人带三分病(知世间苦,人生无常),有利好修行! 5.不要为小...

星云大师《我能为世间留下什么》

星云大师《我能为世间留下什么》

俗话说:人死留名,树死留皮。人到世间上来走了一趟,是否曾想过,我能为世间留下一些什么?古人有所谓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我们如何为世间留下永垂不朽的功德、名声呢?我有三点意见: 一、为社会留下建设...

觉醒法师:布袋和尚竟是弥勒化身?

觉醒法师:布袋和尚竟是弥勒化身?

觉醒法师常去汉地寺院的信众发现,大多寺院在进了山门入天王殿后,正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尊菩萨像都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菩萨,却并不是正襟危坐说法或禅定的法像。他那笑口常开...

太虚大师:佛法原理与做人

太虚大师:佛法原理与做人

在佛法原则上,法就是讲宇宙间存在的事物都离不了因果法则,这个法则从自然界到社会以至心知,一切都是具有的,亦名因缘所生法。例如一盆花的生长和存在,必有种子的因和水土、人工、日光等缘,才能生长出来,这是自...

慧律法师《幸福与安详》

慧律法师《幸福与安详》

安详,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想得到幸福,从内心里头要有【安详】两个字。要能够【放得下】,才能保持一颗祥和之心。 有一位女信徒,她的独生子才十一岁就生病逝世了,她来到我的...

星云大师《多少不计较》

星云大师《多少不计较》

亲兄弟,明算帐!人,总有计较的心理;尤其你多我少,我多你少,彼此相持不下,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多少的纠纷。 你看,兄弟反目,朋友绝交,不都是因为计较多少吗?一般人认为,分得少是吃亏,分得多是占便宜。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