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想治病,想消灾,统统念阿弥陀佛

◎念的这一句佛号,没有两样,声音都相同,境界不相同,受用不相同。彻悟的有浅深,心的清净,染污不相同,念力浅深不相同,信心程度不相同,因此,同样念这一句佛号,感应不相同,受用不相同。◎找一个传法的人,找什么人,不是找聪明伶俐的人,不是找这个,就是找一个真正有耐心,能忍辱的人。

◎随顺忍,很重要,舍身速生极乐净土。

◎我未成之佛,求他已成之佛,而为救护耳。

◎所以在无量无边的法门里面,念佛的功德是第一,不念佛的损失也是第一,无法弥补的损失。

◎因为体是空寂的,所以相是幻有。

◎一切法不生不灭。

◎虽然说平等,但是这里面有难有易,这是真的。

◎佛门常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他通的。

◎因为一切经,原理是一个,所以理通了,一切都通达。

◎有一天光阴,好好的把这天光阴拿来修净业,不要把它浪费掉,这是真正觉悟的人,这是真正聪明的人。

◎别人争的世间荣华富贵,那是昙花一现,我们不要去跟他相比,我们所求的是永恒的幸福,他们所追求的是短暂的幸福,太短暂了,不值得,永恒的幸福,这是值得的。

◎我们要报佛恩,唯一报佛恩的方法,就是流通这个法门。

◎修福不要享福,福享尽了,临终的时侯,就一榻糊涂,那个麻烦就大了,修福不要享福,希望这个福报留到临终的时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享这个福,那我们决定往生。

◎人喜欢帮助别人,喜欢教别人,就得聪明智慧;你喜欢安慰别人,喜欢保护别人,你得的是健康长寿。

◎彻悟,人、我、法,空。

◎无生是什么呢?宇宙人生一切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长不短,你真的明了,真的见到了,承认了,这叫“无生法忍”。

◎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从口里念出来,从耳朵里听进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观。

◎失点礼没关系,我清净心重要。

◎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不要去打妄想,这样就好,那么念成功了,佛自然在我们清净心中示现出来了,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众生不求大势佛,非常非常可惜啊。

◎因为弥陀的性德,与我们众生的本性,是一不是二。

◎实在说起来,智慧没法子求的,唯一能够修的就是清净心,心清净了,自然就生智慧。

◎诸佛菩萨,不但没有一定的身形,名号也没有一定,名号是怎么建立的呢?还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并不是从他自己这一边建立的,是从众生那一边建立的,这个意思很重要。

◎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

◎修行在自己,不在别人,别人帮不上忙,自己转自己的境界。不要问别人对我怎么样,先问我对别人怎么样;不要问别人看我怎么样,先问我看别人怎么样。如果真正修念佛法门,看到什么呢?一切众生,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是阿弥陀佛。

◎如果我们想治病,想消灾,统统念阿弥陀佛,经上讲得很清楚,清界藏身阿弥陀佛。

◎佛爱众生,念众生,超过父母万万倍,不能比啊!

◎生死轮回是最恐怖的,我们要想离开六道生死轮回,唯一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我们一生的目标在哪里,目标就是求生净土,就是弘扬净土。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九想观的具体观法

九想观的具体观法

不净观主要是为了对治贪心。人生的痛苦都是来源于贪欲,贪欲若除断,痛苦自消亡。为了达到消除贪欲的这个目标,可以因人而异地采取两种不净观的方式:一种是如实观的不净观,即五不净观,指的是观察人生真正的实相...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正是梁武帝主政的时候。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平常建筑寺院、广度僧侣、印经造像,甚至自己素食、讲经,可以说布施、修福,做了不少功德。当他听说从印度...

略说佛法大意

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 若专修净土法门者,尤应先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

念佛法门修学次第

念佛法门修学次第

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去做,念起阿弥陀佛多么容易,做起来呢?那还得加以观想力,就是你不仅口头念,心里还要想。想什么呢?想阿弥陀佛,口念,心里思惟。但是我们往往念佛的时候,...

海涛法师《生命的智慧》

海涛法师《生命的智慧》

1.当人处于嗔恨心境时,就连看到密友都会觉得「不顺眼」,觉得人家冷淡而陌生,或是「相当讨厌」。 2.一个人能否获得喜悦和快乐,取决于个人的心境如何。越能保持心灵宁静的人,就 越能享受快乐和喜悦的生命。...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P 134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P 134

1349经、1350经:本经叙述两位天神以偈赞佛念佛之事。 此二经叙述佛陀在拘萨罗国游行期间,住止于该国境内的一处树林之中。林中住着一位天神,看见佛陀的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