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弥陀,至要之道

◎一句弥陀,至要之道。

◎受得小气,才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

◎吃亏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这是老庄退一步,进三步的道理。

◎夸夸其谈,是软弱的标志。

◎世上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

◎处世戒多言,多言必失。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己温思人之寒,己安思人之难。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无动于色;此中有无限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导人为善,德莫大焉。

◎富惟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

◎要是不该你得到东西,即使得到手,也会落空。

◎为什么修行者讲持戒,这就要我们在生活当中有自制的力量。

◎不知一钱之所获,尚有命焉,而况富贵功名之大。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百年之后,无少长都成古人。

◎天道循环理最真,谁人常富更常贫,今朝受饿吞饥者,半是当年悭吝人。

◎而深信因果者,当必大明于心性。

◎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善恶若无罪福报,圣贤岂肯信服他。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妙药难医冤业病,横财不富命穷人。

◎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有福方登圣贤地,无缘难入涅槃门。

◎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

◎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甚勿与色会,会色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

◎人也好,天也好,鬼也好,怪也好,妖也好,魔也好,畜生也好,地狱也好,统统关怀,统统照顾,统统帮助,只要我能帮助得上忙的地方,我看到了,我听到了,一定援手帮助他,真正做到舍己为人。

◎有福不要享,我这个身体,还能受得了,苦一点好,苦一点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向往的心恳切。如果自己的福报太大,享受太过,“这儿不错,很好,西方极乐世界我还没看到”,他舍不得离开这个世间,那他这一生就空过了,就去不了了。

◎赞叹阿弥陀佛,是赞叹自己的性德。

◎古圣先王后裔,大圣大贤弟子。

◎不为一切魔障所遮。

◎待到功成日,花开九品莲。

◎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妙莲老和尚:念佛计数法

妙莲老和尚:念佛计数法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昨晚提到,礼佛的方法是每拜一拜佛,称念十声阿弥陀佛,以此记数法才能止妄想;因为心无二用,一记数就不能打妄想,所以要止妄想决定要记数。我们念佛也要记数才能念得好,如何记法? 初上来,先...

吾人一念心性,与诸佛了无有异

吾人一念心性,与诸佛了无有异

吾人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有异,其智愚苦乐天渊悬殊者,以宿世今生之所修所习,有善恶顺逆之所致也。《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言法界性者,即生佛同具之妙真如性,在...

中阴身一现前,累劫的善恶业力也都会现前

中阴身一现前,累劫的善恶业力也都会现前

阴境若现前,这个阴境,就是中阴身境界一现,就是知道中阴身境是断气,就死后到下一生受生之前的这个阶段,叫中阴身。如果是极善之人和极恶之人他(投生)比较迅速,没有中阴身。 那胎、卵、湿、化四生的轮回都有...

如瑞法师:文殊菩萨给你智慧和吉祥

如瑞法师:文殊菩萨给你智慧和吉祥

文殊菩萨给你智慧和吉祥 如瑞法师 大家来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你们知道文殊菩萨是什么意思吗?(众答:不知道。) 文殊师利菩萨的意思就是妙智慧、妙吉祥。 我们在...

圣严法师《否极泰来》

圣严法师《否极泰来》

一般人只知道无常是损坏、消失、死亡等消极面的现象,这绝对是错误的观念。 正确的无常思想,可以产生努力、改进、再生等积极面的效果,例如当你受到苦难时,相信苦难是无常的,因缘改观,便会否极泰来。 如果懂得...

至心精进,何愿不得

至心精进,何愿不得

【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因为他一再地请求,所以世自在王就跟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