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法师:如何将苦「交给」阿弥陀佛
如何将苦「交给」阿弥陀佛 试试以下四个步骤── 首先:于苦、痛苦、苦难、煎熬、痛不欲生当中,不对抗、不埋怨、不逃避、不恐惧、不哀怨、不怨天尤人、不自我放弃。 其次:虽尽份努力离苦,但也不执着一定要如何。 观修:只是念念的对弥陀慈父,忏悔自己的我执、无知与贪嗔痴,不知忆念西方,反而贪求今生。因此诚恳的对慈父说:「弟子错了!」。 发愿:如今,当记取教训,念念了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的事实,并安心以当前的「苦相」,作为今生「消业、往生」之甘美资粮! 法藏比丘他知道他方世界的这样一个造恶业的原因,是由于有我执我见,所以还专门发了一个愿解决这个问题:【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天人,不再贪恋执着思念... 这教你在自性上就见阿弥陀佛,自性上就知道一切的毛病。◎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你若想要学观世音菩萨,那最容易的,你就行慈悲法,对一切的人,都要存慈悲心。好像有一... 在回向时,大家常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四恩是哪四种恩呢? 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统社会,每家都有一个牌子,写天地君亲师。 第一是天地之恩,天地,属于乾坤两卦。大地,运载...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有热恼。亦无扰动。于自所得如法财利喜足而住。终不希求非法财利。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不与取就是偷盗。如果你不偷盗了,就是布... 四大是从物质构成的元素来说的,而五蕴则是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元素来探讨生命的构成情况。这里所谓的蕴有聚集、遮蔽、覆盖等含义,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物质的色法和精神的感受、思想、动念、感知等... 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 ──《十诵律》 在佛教戒律的圣典《十诵律》里,有四句偈很好: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意思是:一个持守净戒的人,就像明眼之人,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