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依靠的,唯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出家是为了什么?修行是为了什么?大家来这里听课,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求佛法的知识、学问吗?不是,是为了了脱生死,成就佛道,乃至广度众生。

那要达到这些目的,现在对我们来讲,只有信靠这一句佛号才能够达成。

即使《金刚经》背起来了,《地藏经》背起来了,《维摩诘经》背起来了,《法华经》背起来了,甚至《华严经》背起来了,可是临终的时候,一句也用不上。

我们的智慧再怎么广博,道德再怎么崇高,修行功夫再如何高深,在死亡的面前一点力量都没有,依然随业流转六道,不能出离轮回的苦海。

各位,要觉悟,要认识,或许有的初学者还感受不到无常的可怕,还感受不到生死的可怕,轮回的可怕,还感受不到面对生死的时候您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学问、知见是完全没有力量的;若以为学越多越好,现在累积种种知识、学问,临终的时候会用得上,甚至下辈子会用得上,下辈子就可以不用再学了,这是完全错误的。

平时好好念佛才是我们能拥有,能用得上的,否则面对生死大事,等临终才发现平时所学的都用不上,都无法着力,那就太晚了。

大家想想,无始劫的轮回中,难道我们没有出过家?没有当过高僧大德?没有禅定功高,上生过色界天、无色界天?累世以来,我们难道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堕落过地狱?

应知,所有新闻、报章杂志所看到的任何好事、坏事,我们都做过了,任何的修行,我们也几乎都修过了,一样也不少。只有一个没有做过,没有达成,就是——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信受弥陀的救度,没有老实念佛。

我们的学问、智慧、道德、修行、功夫,到临终的时候一点都用不上。临终能够用得上,可以依靠的,唯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何况如实一点说,我们以为我们在学佛,以为在修行,但如实的反问自己:真的有在学佛吗?真的有在修行吗?其实是不够格的。

学佛,佛所讲的我们去学,这个叫学佛。怎么样学呢?把佛所讲的真理,应用在三业行为上,所谓“融入骨髓,化为个性”,成为我们的生命体。可是,我们的习气非常重,内心有贪、瞋、痴的顽固根性,有旷劫以来的习气,面对境界的时候,往往都是违背佛之所教。

这辈子生而为人,遇到佛法,有心学佛但是无力学佛,乃至于学佛的心也不真切。都是随缘逐队,跟人家去听课啦,共修啦,赶道场啦,来消磨自己空虚的心灵,就这样而已。

所以大家最后都要回归到这一句弥陀名号,行住坐卧常念佛,静下来的时候就专一念佛。要了解教理,最好就是自己看书。大家可以反覆地看,细细地思维,这样才能够进入脑海中。所以大家如要了解教理,就是尽量看书,其他的时间就是念佛。

另外,也要培养好的性情,心柔和一点,不要动不动就不满、批评、计较。一个个性急躁的人,往往容易暴躁,性情暴躁,心绪就会浮躁,这样一来凡事就动辄不满,不满就心生计较。所有的纷争、对立,所有的恶,就因而产生了。

所以念佛的人应尽量培养心地柔和一点,对别人要恩慈体贴,与人互动也好、谈话也好,要想到所谈的,所互动的,有没有给对方不愉快?有没有让对方肯定、接受?甚至于欢喜、赞美?进一步感恩我们。如果那样的话,做人就差不多可以了。不然的话,做人都是失败。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成败之间》

星云大师《成败之间》

商场上,企业的经营,赚钱就是成功,蚀本就是失败;学术界,科学的试验,能达到目标,就是成功;不能完成任务,就是失败。世间上,多少人一心追求成功,害怕失败;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成败之间,造成了几家欢乐几...

这段障碍一过,真正的福德智慧就现前了

这段障碍一过,真正的福德智慧就现前了

你听很多的经啊,你对事实上,你不能进入你的心,效果就不大,能进入你的心,一切都能转,信不信? 不信大家研究研究我的历史啊。我从出家到我现在,今年九十五岁啦还能够讲经,还债,因为我有业啊,消业障,大家...

星云大师:善德之语

星云大师:善德之语

动 乱的产生,以语言为先锋,人惹祸害,也以语言最为厉害。所以《尚书》载:语言不合义理,正好招致羞辱。《诗经》亦载:白珪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齿颊一动,千驷莫追。意思是,一块白玉有了缺损,...

供养哪种人得福最多?

供养哪种人得福最多?

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

圣严法师《禅修的要领》

圣严法师《禅修的要领》

身心放松 禅修者的第一个条件,是把身心放松。 头脑放松、神经放松、肌肉放松;放松之后,再用方法,便能著力。 用方法时,不要紧张,而是有意无意把注意力放在方法上,这样,就不会消耗太多的体能。 禅修期间...

阿弥陀佛常在西方亦遍十方

阿弥陀佛常在西方亦遍十方

《华严》不动寂场,遍周法界,故云,体相如本无差别,无等无量悉周遍。此则如《大本》云,阿弥陀佛常在西方,而亦遍十方故。《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不动,就是指卢舍那佛的报身在菩提树下,或者在华藏世界,或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