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依靠的,唯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出家是为了什么?修行是为了什么?大家来这里听课,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求佛法的知识、学问吗?不是,是为了了脱生死,成就佛道,乃至广度众生。

那要达到这些目的,现在对我们来讲,只有信靠这一句佛号才能够达成。

即使《金刚经》背起来了,《地藏经》背起来了,《维摩诘经》背起来了,《法华经》背起来了,甚至《华严经》背起来了,可是临终的时候,一句也用不上。

我们的智慧再怎么广博,道德再怎么崇高,修行功夫再如何高深,在死亡的面前一点力量都没有,依然随业流转六道,不能出离轮回的苦海。

各位,要觉悟,要认识,或许有的初学者还感受不到无常的可怕,还感受不到生死的可怕,轮回的可怕,还感受不到面对生死的时候您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学问、知见是完全没有力量的;若以为学越多越好,现在累积种种知识、学问,临终的时候会用得上,甚至下辈子会用得上,下辈子就可以不用再学了,这是完全错误的。

平时好好念佛才是我们能拥有,能用得上的,否则面对生死大事,等临终才发现平时所学的都用不上,都无法着力,那就太晚了。

大家想想,无始劫的轮回中,难道我们没有出过家?没有当过高僧大德?没有禅定功高,上生过色界天、无色界天?累世以来,我们难道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堕落过地狱?

应知,所有新闻、报章杂志所看到的任何好事、坏事,我们都做过了,任何的修行,我们也几乎都修过了,一样也不少。只有一个没有做过,没有达成,就是——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信受弥陀的救度,没有老实念佛。

我们的学问、智慧、道德、修行、功夫,到临终的时候一点都用不上。临终能够用得上,可以依靠的,唯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何况如实一点说,我们以为我们在学佛,以为在修行,但如实的反问自己:真的有在学佛吗?真的有在修行吗?其实是不够格的。

学佛,佛所讲的我们去学,这个叫学佛。怎么样学呢?把佛所讲的真理,应用在三业行为上,所谓“融入骨髓,化为个性”,成为我们的生命体。可是,我们的习气非常重,内心有贪、瞋、痴的顽固根性,有旷劫以来的习气,面对境界的时候,往往都是违背佛之所教。

这辈子生而为人,遇到佛法,有心学佛但是无力学佛,乃至于学佛的心也不真切。都是随缘逐队,跟人家去听课啦,共修啦,赶道场啦,来消磨自己空虚的心灵,就这样而已。

所以大家最后都要回归到这一句弥陀名号,行住坐卧常念佛,静下来的时候就专一念佛。要了解教理,最好就是自己看书。大家可以反覆地看,细细地思维,这样才能够进入脑海中。所以大家如要了解教理,就是尽量看书,其他的时间就是念佛。

另外,也要培养好的性情,心柔和一点,不要动不动就不满、批评、计较。一个个性急躁的人,往往容易暴躁,性情暴躁,心绪就会浮躁,这样一来凡事就动辄不满,不满就心生计较。所有的纷争、对立,所有的恶,就因而产生了。

所以念佛的人应尽量培养心地柔和一点,对别人要恩慈体贴,与人互动也好、谈话也好,要想到所谈的,所互动的,有没有给对方不愉快?有没有让对方肯定、接受?甚至于欢喜、赞美?进一步感恩我们。如果那样的话,做人就差不多可以了。不然的话,做人都是失败。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

居士能够说皈依吗?居士可以讲经吗?居士可以化缘吗?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吗?居士能为信徒念经拜忏超度吗?居士能够参与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务吗? 以上六个问题常有人问起。照理说,那些都是出家僧众的分内事,非居士所...

居士无病,您的妙药还您

居士无病,您的妙药还您

有一年寒冬将至,药山惟俨禅师依照常住往例,请寺里的僧人到山下化冬,以储备寺里的日用所需,化冬的僧人首站就到大护法甘居士的府上叩门。 甘居士出来应门,一看是药山禅师寺里的僧人,知道是化冬的时候到了,但...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发隐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发隐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虽已成等正觉,而复示作菩萨。虽则示作菩萨,而复于十方法界,普现色身,寻声救苦,度脱众生。十法界身,无身不现,令彼一切称名致敬之众生,现在离所受之幻苦,将来得成佛之真乐...

大安法师:地藏菩萨名号的深意

大安法师:地藏菩萨名号的深意

地藏菩萨名号的深意 地,是大地的意思。在我们中国的《周易》里面,“地”的易象是用坤来表达。坤为地,乾为天。地代表母亲,坤卦讲“厚德载物”。所以大地就有住持一切...

印光大师是怎样弘法利生的

印光大师是怎样弘法利生的

【师之耳提面命,开导学人,本诸经论,流自肺腑。故不拘贵贱贤愚,男女老幼,凡有请益,必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之实事真理,谆谆教诲,令人深生憬悟,以为立人处世之根基。进以真为生死,发...

以扶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

以扶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

扶乩,乃灵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尔应机,恐千百不得其一,况佛菩萨乎。以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真学佛者,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或有通明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