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雲居士:谈无生法忍
谈无生法忍 药师山紫云居士 前言: 笔者在所研读的观无量寿经、维摩诘经或其他经书中都有提到「无生法忍」,那么「无生法忍」是什么,修证的过程是什么?愿在此一起与大家共同探讨。 壹、「无生法忍」是「心」的境界,可由下列三方面印证之。 二、「无生法忍」是「心」的状态己达相当境界,善用四无量心及平等心于各道之中。(是在「心」的修行上一定要到相当品位) 三、亲证不生不灭的道理,把心安住在本体上,而不受染及不动摇。此时已进入「无生忍」的修证。 贰、未得无生法忍的原因 二、信多疑少:深入禅定但尚未断法爱及执着心,也是无法修得无生法忍。要知「得」无所「得」的观念,圆觉经,金刚经都提及最后仍要「法」无「法」,「得」无「得」才可证之。所有「法」仍是工具,仍要「去一切法」才能契入「真如」本心中。 参、介绍学习「无生法忍」的修证方法及修行过程 一、信忍成就:信忍成就又叫音响忍。修行者经修行已成为佛弟子,并已亲证到不生不灭、不退转的境界,对佛法了知彻底微深妙法。此时期叫信忍成就。信忍成就又分三种 二、柔顺法忍:指四、五、六地的境界。身心柔和,安详莹净,安住所证真理而「心」不动,当一个修行者,经过证信成就而达柔和自在寂舒,使能安稳在内的广大甚深平等法行的修持中而不退不怯,建立三十七道品,直契中道的平等性上。由此入中观的体系中。 肆、佛经中对「柔顺法忍」的描述 由四地开始学习对「法」(实相)的印证力,直入中道的证空及平等法性上。四地是建立在修学的三十七道品上的基础,才可修得好。因此佛理的认知是须加强的。因此功德成就在悲、智、愿、行上得增长,行为在渡众生方面更是合乎一切法界的规律。 B、因果「力用」的成就有下列几项 五地以后的境界待以后再叙。最后希望各位同修在读本文时,要注重心的状态,而不要执着在名相的问题上。 缘触这是谈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个接触,但是六尘在三岁四岁的时候,他对于六尘他没有一种很强的辨识能力,无知,他只是接触。接触得舒服就很高兴,接触得不舒服就哇哇哭,他是一个直觉的反应。 触缘受,随着... 再说一件事,这是密法里有的,记起来就说,一会儿就忘了。腊八到了,密宗的说法,释迦牟尼佛的愿力。腊八是腊月初八。从初一到十五,这十五天,任何做一件事的功德,增加十万倍,你供养一块钱的功德等于供养十万块... 现在年轻人面临着很多的诱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存的压力,各种攀比、各种来自婚姻家庭中的竞争的压力,容易使他走向一条非理性的、不择手段的道路。 然而念佛能让我们平淡、平和,让我们过一个简单的物质生... 凡夫众生通常同时具有两种个性,一是虚骄、自负,一是自卑、自贱,看似两种不同的毛病,实则是一体的两面。 虚骄自负的人,多半是有些许能力的人,只因害怕别人瞧不起他,便像螳螂向车子伸臂,也像小狗小猫的张牙舞... 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法句经》 人常有一种凡事都要争胜负的性格,与人一较长短的好斗个性。自以为我比你大、比你好、比你高、比你富有、比你能干,总想要处处胜过别人。在家庭... 通智法师,法名寻源,号忆莲沙门,俗姓阮,扬州仪征人,清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初八日生,长大后,相貌端庄,不求功名,偏爱道教,一心想要长生不老做神仙,感叹自己没能遇到真人。 同治十二年,他二十一岁,无意中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