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雲居士:谈无生法忍
谈无生法忍 药师山紫云居士 前言: 笔者在所研读的观无量寿经、维摩诘经或其他经书中都有提到「无生法忍」,那么「无生法忍」是什么,修证的过程是什么?愿在此一起与大家共同探讨。 壹、「无生法忍」是「心」的境界,可由下列三方面印证之。 二、「无生法忍」是「心」的状态己达相当境界,善用四无量心及平等心于各道之中。(是在「心」的修行上一定要到相当品位) 三、亲证不生不灭的道理,把心安住在本体上,而不受染及不动摇。此时已进入「无生忍」的修证。 贰、未得无生法忍的原因 二、信多疑少:深入禅定但尚未断法爱及执着心,也是无法修得无生法忍。要知「得」无所「得」的观念,圆觉经,金刚经都提及最后仍要「法」无「法」,「得」无「得」才可证之。所有「法」仍是工具,仍要「去一切法」才能契入「真如」本心中。 参、介绍学习「无生法忍」的修证方法及修行过程 一、信忍成就:信忍成就又叫音响忍。修行者经修行已成为佛弟子,并已亲证到不生不灭、不退转的境界,对佛法了知彻底微深妙法。此时期叫信忍成就。信忍成就又分三种 二、柔顺法忍:指四、五、六地的境界。身心柔和,安详莹净,安住所证真理而「心」不动,当一个修行者,经过证信成就而达柔和自在寂舒,使能安稳在内的广大甚深平等法行的修持中而不退不怯,建立三十七道品,直契中道的平等性上。由此入中观的体系中。 肆、佛经中对「柔顺法忍」的描述 由四地开始学习对「法」(实相)的印证力,直入中道的证空及平等法性上。四地是建立在修学的三十七道品上的基础,才可修得好。因此佛理的认知是须加强的。因此功德成就在悲、智、愿、行上得增长,行为在渡众生方面更是合乎一切法界的规律。 B、因果「力用」的成就有下列几项 五地以后的境界待以后再叙。最后希望各位同修在读本文时,要注重心的状态,而不要执着在名相的问题上。 信愿坚固,勇猛精进。跨越忧恼,净心画佛 在病苦中,师父总是精进勇猛,信愿坚固,求生西方。时常清晨两点就开始做早课,观想和一切众生一起礼拜,然后盘坐背诵净土五经。除了定课之外,其他时间拜佛、念佛、画佛... (一) 稍得清幽处。头头总自然。 一间茅草屋。半亩藕花田。 好鸟来青嶂。闲云挂碧巅。 红尘飞不到。淡雅过神仙。 (二) 谁信山中乐。山中乐最多。 松篁演梵呗。鸟语弄笙歌。 树上猿攀果。池中鸭戏荷。... 平常我们都说要一心念佛,而彻悟禅师净宗十二祖却告诉我们说要以求悟心、惭愧心、畏苦心、感恩心念佛,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四心就是一心,一心具足四心,如此念佛方为最直接、最当下、最受用的正行具足啊! 四心中...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命运,能够受人尊重、能够长寿、能够有智慧、能够社会地位豪贵、能够有富财,这是从哪儿来?一定要知道他从哪里来。不是去搞人际关系。现在很多人想发点财、当点官,就去搞人际关系...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 你这个心哪,它忙得很,一天到晚要找工作,不会休息的。所以我们这个心,你若不给它一件事做,它就总不自在,所以就给它找一个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句佛号,也就是参禅;你不要以为坐在那儿,把眼睛一闭,装模作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