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雲居士:谈无生法忍

谈无生法忍

药师山紫云居士

前言:

初地的修行开始学习无生法忍,八地的修行修成无生忍,开始入不动地,亲证不生不灭的本心且心能安住且不动,此为无生忍,修行者入不动地无生忍后才进入佛菩萨的秘密智慧。

笔者在所研读的观无量寿经、维摩诘经或其他经书中都有提到「无生法忍」,那么「无生法忍」是什么,修证的过程是什么?愿在此一起与大家共同探讨。

壹、「无生法忍」是「心」的境界,可由下列三方面印证之。

一、在观无量寿经内,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一切众生,为烦恼贼所害者说清净业……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此段已经明示「无生法忍」是要经凡夫修行,将业障、因果、烦恼障及所知障破除入空观以后由空起妙用,行假观的一种境界,所以可以执明镜自见自己面像,得见清净国土及国土极妙乐事,诸佛菩萨讲经说法之处及行法事之处。换句话说己达「无生法忍」之境界。

二、「无生法忍」是「心」的状态己达相当境界,善用四无量心及平等心于各道之中。(是在「心」的修行上一定要到相当品位) 

总之,修行者依「心」的层次可以细分成五十七阶品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等地前位四十四位及登地后由初地到十地的十阶位,然后等觉、妙觉、佛共七十七阶品位。修行到初地时开始学习无生法忍。一般要到第八地才可能修成「无生忍」,一般仍以六波罗蜜来做修持的基本课程,由修行的「信位」开始修行而进入般若智慧的领域中。

三、亲证不生不灭的道理,把心安住在本体上,而不受染及不动摇。此时已进入「无生忍」的修证。

贰、未得无生法忍的原因

如「大智度论」提及未得无生法忍的原因有二种: 

一、信少疑多:学佛的「信」要由第六识直接深入第八识,才可说信到深处,也是显部的课程中第一课。即信、愿、行中以信为首的原因,「不信」以后,结果一切都没有,因有信才有愿、行可谈,支持你的善念及善行,不然完全会退转至凡夫。「疑心」的疑业也会使人修行退转,对佛理、事理完全产生怀疑而不再学佛。其他各种业障如痴业、贪业、淫业在修行路途上都会出现,一定要向善知识或上师请教,再经精进学习,可以一步步的前进修行。

二、信多疑少:深入禅定但尚未断法爱及执着心,也是无法修得无生法忍。要知「得」无所「得」的观念,圆觉经,金刚经都提及最后仍要「法」无「法」,「得」无「得」才可证之。所有「法」仍是工具,仍要「去一切法」才能契入「真如」本心中。

参、介绍学习「无生法忍」的修证方法及修行过程

要先经历两种成就一、信忍成就二、柔顺法忍成就,才可以谈到无生法忍。即以此「心」起慈悲心、平等心于法界行事,于内证中找到了本体、不动、琉璃透明的「光明本心」才算修成。下面介绍信忍成就及柔顺法忍的过程及修证。

一、信忍成就:信忍成就又叫音响忍。修行者经修行已成为佛弟子,并已亲证到不生不灭、不退转的境界,对佛法了知彻底微深妙法。此时期叫信忍成就。信忍成就又分三种 

(一)初地又叫欢喜地,菩萨摩诃萨(初品信忍菩萨)曰:即初见智慧光明心地,即破无明窠臼。此时期即生如来家,住平等忍,初无相,智照胜义谛,一相平等,非相无相,断无明灭三界贪,不造新业,未来已达无生死即永不生故。换句话说,此期是空观的第一步,即了因果,消业障,破所知障,福、慧增长到某一定数,依佛力或定力,可以达此处。即一般所说「开悟」境界。观心转深,分证法性于所证法,证信清净。对法信及三宝的证信力,信解不疑,又叫音响忍。学习的方法由闻法、思法、辨法、然后到悲愿广渡众生学习众生忍及法忍后观照降伏身心,离烦恼,应无所住才能生其心。 

(二)二地又叫离垢地,菩萨摩诃萨(中品信忍菩萨)曰:断瞋等习修一切行,所谓远离杀业,不与不取,心无染欲,得真实语,得和合语,柔软语,调伏语,常行舍心,起慈心往正直心寂静纯善离破离垢。由此可知,由「心」开始使行为改变,由行为改变使内「心」往善念寂静方面,此「心」即本体之意,在此处,「心」即本体的污垢要除去,本体才会现出光亮无比。 

(三)三地又叫发光地,菩萨摩诃萨(上品忍信菩萨)曰:住无分别,诚无明,于无相忍而得三明悉知三世,无来无去依四静虑透明可以安住了。

二、柔顺法忍:指四、五、六地的境界。身心柔和,安详莹净,安住所证真理而「心」不动,当一个修行者,经过证信成就而达柔和自在寂舒,使能安稳在内的广大甚深平等法行的修持中而不退不怯,建立三十七道品,直契中道的平等性上。由此入中观的体系中。 

四地又名焰慧地:依法修行,更胜修慧,破相越寂顺入无生,因能上顺故名顺忍,修行者对三宝的证信力量成就以后,就更能顺心,深入直往修证无生忍的无相历程前进。

肆、佛经中对「柔顺法忍」的描述

由下列经典中可以知道柔顺忍的实证是什么? 

一、依八十华严卷四十四所说:菩萨摩诃萨「柔顺忍」是谓于诸法思惟观察平等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正往修习趣入成就。 

二、大义章卷十四也说「随一切法,若深若浅若事若真若妄,如实观察,不违诸法」名柔顺忍。 

三、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五也说「顺观真理而来契真故名顺忍。」 

四、仁王护经:「复次焰慧地菩萨摩诃萨(四地)」,修行顺忍无所摄受,永断微细身边见故,修习无边菩提分法,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具足为成就佛十力,四无所畏及十八不共佛法于七阿僧祗劫,修习无量无边精进波罗蜜,多远离懈怠,普利众生。

由四地开始学习对「法」(实相)的印证力,直入中道的证空及平等法性上。四地是建立在修学的三十七道品上的基础,才可修得好。因此佛理的认知是须加强的。因此功德成就在悲、智、愿、行上得增长,行为在渡众生方面更是合乎一切法界的规律。 

A、说法上成就有下列几项 

1总持一切法,不忘不失。 

2.能知一切谛理及根源与知道众生根器,而使众生易于教化。 

3.对于所有言论,善能问答,且因实证后,不会失去主题。 

4.能判断定夺宇宙间一切事物疑问。 

5.具足世间、出世间的无量观慧,无量功德成就并且随顺清净平等,无差别的真如法义来引度众生。

B、因果「力用」的成就有下列几项 

1.知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形成原因。 

2.深观十二因缘法。 

3.利益众生大悲心不断涌出,且增上此悲心。 

4.了知斩断轮回三界的业障、烦恼障,果报障的色身,心的习气,故而转现广大其深的心态。 

5.变化无量化身,随类示现,饶益各界众生。 

6.以慈悲心、平等心善待法界各道众生,行事且圆融于各法界间,相知相融互相尊重。

五地以后的境界待以后再叙。最后希望各位同修在读本文时,要注重心的状态,而不要执着在名相的问题上。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身心自在

圣严法师:身心自在

诸位台大医院的工作人员,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身心自在」。一般而言,在通常的状态下,我们的身心是不自在的。首先,我们的身分是不自在的,像诸位在医院里是医师,在家庭里是家长、配偶、父母的子女,在社会上也扮...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30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30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30:舍利不散灭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舍利金刚身,通体蕴神灵。因果法持续,舍利子不灭。长青不朽弘大乘,同...

无形的七种财富

无形的七种财富

世间上的人都希望发财,所谓向钱看已成为社会风气。其实,钱财不一定指有形的黄金美钞,或是房屋地产、有价证券等,这些有形有价的钱财之外,另有一种不受人注意的善财,更为宝贵。 一般有形的财富都是向外去求,无...

念佛人与不念佛的人鲜明对比

念佛人与不念佛的人鲜明对比

一谈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词,死了就什么都没有,非常恐怖。不是这个样子。很长时间以来大家为什么不敢念佛?你劝他念阿弥陀佛,他就觉得:哦,你要我念阿弥陀佛就是到西方去,到西方去就是死。 搞得有时候劝人...

在名号中化解我们凡夫的心

在名号中化解我们凡夫的心

因果轮回是正知正见,如果拨无因果就是大邪见。所以我们要反过来,要修十善业,于是我们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来反省一下自己,我一天到晚是些什么念头?在这十法界里面,刚才一步一步讲哪个法界是什么内容,这都...

海涛法师:在路上看到被撞死的动物要如何处理

海涛法师:在路上看到被撞死的动物要如何处理

问:因为工作的关系在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些被撞死的动物,请问师父方法,用袋子装起来放到垃圾车上可以吗?还是说路上有空地让它自然风化? 海涛法师答:丢在垃圾车上好象不太好,我们最好是把它埋起来,如果真的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