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雲居士:浅谈闭关

浅谈闭关

药师山紫云居士

好多年前偶然间总会听到「闭关」两字的语词,笔者非常好奇!为什么一定要闭关呢?闭关的来由?及好处又是什么?修行有成就一定要闭关吗?综观整个目前社会对「闭关」二字,充满了「一些」也代表了「一些」或「有」什么的事情。

一、首先探讨闭关的由来。佛陀在世时并没有闭关的事情;佛陀涅槃之后也没有闭关之事。这可以由佛陀行踪的四部阿含经及广律中没有提到闭关的记载,只有在「善见律婆沙卷」中说明佛陀教授不净观时的方法是『我乐入静半月独住,勿会余人来至我所,唯听一人送食。』这应该说明「禁足」或不愿他人干扰生活,也明确指出修行人要关闭六根,不去攀缘六尘之意,而求「心」的情境,或反省「心」的层次。

二、中国佛教多种宗派,禅宗内有『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

(a)禅宗在破本参之后,要经过重关、牢关才算究竟。古代禅宗大师非常慎重,重关是须开悟明心见性之后才可。此段的闭关始于禅宗。

(b)一般佛教的高僧大德也常谈及「安居」之事,依虚云和尚开示。

每年时节各宗不同,宗下分两季,正月十五日和七月十五日,谓冬参夏学;律下分四季,正月十五日叫解冬、四月十五日叫结夏、七月十五日叫解夏、十月十五日叫结冬。

一般律下的结夏安居时坐吉祥草,行寿结界九十天,不能出界外一步。佛制夏安居是有种慈悲为怀的理由。因夏天时,很容易踏上虫蚁,以慈悲为本,怕伤了虫蚁而且连草也不踏,夏天的禁足是为「护生」。

又夏日较为酷热多汗,外出化饭,披衣汗流有失威仪,故禁足不出。同时夏热穿衣不威仪,僧人化饭入舍不方便,所以要夏安居。这种生活方式也类似闭关之说。

(c)西藏密宗闭观分黑关、白关两种。

白关可以见光亮与一般相同。

黑关则关入房中加以密封,不见一丝光。白天、晚上没差别。

密宗闭关的人,一般修行者要经一段时间修持,且有善知识教导或上师指导得到修行法要,才能说到「闭关」之事。

三、道教:中国道教也盛行闭关。强调闭关后可以得某神明开示;也强调闭关的时间、地点及一切准备就绪才可闭关。因此,道教的闭关是必须具足『财、法、侣、地』的条件,要准备好才可闭关。

财:是指生活所需求的用品。

法:所用功的法门。

侣:须有人护持的同修伴侣。

地:须择一个山明水秀之地。

由上述可知,佛、道及密对闭关的认识各有认知不同。以笔者所见,现代工商社会,生活忙碌,若暂时将心放下寻求一日、二日……多日的宁静,以求心灵的暂时解脱,也不是不好。若是学佛有基础可以深入修行,专心研修佛学、参禅打坐、从事著作及一些深入禅密的特殊境界,那是更殊胜了。

笔者希望各位以平常心看待闭关,要「心正」才不会遭受魔障,将「心」放置在最恰当的境界,更希望学佛的师兄、姊们能多亲近善知识,能求一门深入的学佛,必然能知「佛门的特殊意境」。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大年初一拜弥勒,欢欢喜​喜过大年!

大年初一拜弥勒,欢欢喜​喜过大年!

弥勒菩萨是大乘菩萨之典型代表,是继释迦牟尼佛之后的贤劫第五尊佛,现在兜率天说法,将在距今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下生人间成佛,故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是姓,译曰慈氏...

海涛法师:避免这三十二种不清净的布施

海涛法师:避免这三十二种不清净的布施

《毘耶娑问经》记载佛为毘耶娑仙人说有三十三种不清净(染垢)布施,佛弟子也应该了知、避免: 一、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发心施众生财物,这不是佛教的布施。例如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

星云大师《求法的态度》

星云大师《求法的态度》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是本年度新生训练,我要向各位讲几句话。各位到这里来,主要是为了求学,也可说是为了求法,为了求道。大家都知道,做人有做人的态度,做事有做事的态度;同样地,求学有求学的态度,求法...

佛的「四辩八音」

佛的「四辩八音」

佛有四辩八音,什么叫四辩?就是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辩。义,是意思,例如本来没有意思,可是佛一说法,就把这意义、意思,说出无穷无尽那么多。 (二)法无碍辩。本来是一种法,可是佛在一种法里生出无量无边...

【推荐】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推荐】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多诸障难者,行人于禅观中,击发阴魔,如《楞严》开五十种,皆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故知正见稍亏,邪魔遂炽,无益更损,求升反沉。由此浅根怖道不学。《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一段谈到末法...

圣严法师《回家的感觉真好》

圣严法师《回家的感觉真好》

我们要用爱心营造温馨的家庭,温馨的意涵是指温暖,令人有舒服、愉快、芬芳的感觉,所以很多人说:回家的感觉真好。因为家中有温馨,所以每一个人都希望回家,虽然有时为了生活得出外赚钱,或偶尔外出度假,但终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