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雲居士:浅谈闭关

浅谈闭关

药师山紫云居士

好多年前偶然间总会听到「闭关」两字的语词,笔者非常好奇!为什么一定要闭关呢?闭关的来由?及好处又是什么?修行有成就一定要闭关吗?综观整个目前社会对「闭关」二字,充满了「一些」也代表了「一些」或「有」什么的事情。

一、首先探讨闭关的由来。佛陀在世时并没有闭关的事情;佛陀涅槃之后也没有闭关之事。这可以由佛陀行踪的四部阿含经及广律中没有提到闭关的记载,只有在「善见律婆沙卷」中说明佛陀教授不净观时的方法是『我乐入静半月独住,勿会余人来至我所,唯听一人送食。』这应该说明「禁足」或不愿他人干扰生活,也明确指出修行人要关闭六根,不去攀缘六尘之意,而求「心」的情境,或反省「心」的层次。

二、中国佛教多种宗派,禅宗内有『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

(a)禅宗在破本参之后,要经过重关、牢关才算究竟。古代禅宗大师非常慎重,重关是须开悟明心见性之后才可。此段的闭关始于禅宗。

(b)一般佛教的高僧大德也常谈及「安居」之事,依虚云和尚开示。

每年时节各宗不同,宗下分两季,正月十五日和七月十五日,谓冬参夏学;律下分四季,正月十五日叫解冬、四月十五日叫结夏、七月十五日叫解夏、十月十五日叫结冬。

一般律下的结夏安居时坐吉祥草,行寿结界九十天,不能出界外一步。佛制夏安居是有种慈悲为怀的理由。因夏天时,很容易踏上虫蚁,以慈悲为本,怕伤了虫蚁而且连草也不踏,夏天的禁足是为「护生」。

又夏日较为酷热多汗,外出化饭,披衣汗流有失威仪,故禁足不出。同时夏热穿衣不威仪,僧人化饭入舍不方便,所以要夏安居。这种生活方式也类似闭关之说。

(c)西藏密宗闭观分黑关、白关两种。

白关可以见光亮与一般相同。

黑关则关入房中加以密封,不见一丝光。白天、晚上没差别。

密宗闭关的人,一般修行者要经一段时间修持,且有善知识教导或上师指导得到修行法要,才能说到「闭关」之事。

三、道教:中国道教也盛行闭关。强调闭关后可以得某神明开示;也强调闭关的时间、地点及一切准备就绪才可闭关。因此,道教的闭关是必须具足『财、法、侣、地』的条件,要准备好才可闭关。

财:是指生活所需求的用品。

法:所用功的法门。

侣:须有人护持的同修伴侣。

地:须择一个山明水秀之地。

由上述可知,佛、道及密对闭关的认识各有认知不同。以笔者所见,现代工商社会,生活忙碌,若暂时将心放下寻求一日、二日……多日的宁静,以求心灵的暂时解脱,也不是不好。若是学佛有基础可以深入修行,专心研修佛学、参禅打坐、从事著作及一些深入禅密的特殊境界,那是更殊胜了。

笔者希望各位以平常心看待闭关,要「心正」才不会遭受魔障,将「心」放置在最恰当的境界,更希望学佛的师兄、姊们能多亲近善知识,能求一门深入的学佛,必然能知「佛门的特殊意境」。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净土法门只要信愿持名就好,不需要那么麻烦,还要持戒这误会很大,其实戒律就是阿弥陀佛的精神和行为。 有人认为:修持净土法门是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知道前生是出家人,何不恢复出家人的事业

知道前生是出家人,何不恢复出家人的事业

印祖在《文钞》中说,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是晚清科举第三名(榜眼),这个人长得很庄严,也很有学问,德行也比较好。 他有一次到印祖那里去,说他的前生是一个僧人(出家人)。是因为他做过一个梦,梦到了他...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问: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慧律法师答:你就记得,佛法不是一直停留在过去,也不是一直在忏悔,业性本空。你跟他讲,重点是从现在做起,而不是一直逗留在以前的回忆。 你就告诉他是一种增上缘:没有痛苦的人生是...

环境恶化的根源

环境恶化的根源

第四个问题谈一下净土文化与生态平衡。为什么我们要谈这个?因为这是目前整个社会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产生,始作俑者是西方国家,这跟他们的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西方四百年来的工...

海涛法师《从深信因果到迈向慈悲》

海涛法师《从深信因果到迈向慈悲》

生命有轮回,人在这世上何以命运都不同呢!其实种善得善种恶得恶,每个人都是自作自受,而转换的关键在于听闻佛法,由闻而行可以离苦得乐,透过对佛法的修持进而改造自己的命运。 去年有部电影片名「2012」,内...

忍一切的劳苦,也要忍一切的辱

忍一切的劳苦,也要忍一切的辱

上午,慈航堂某法师等师徒六,七人,上山参拜老和尚,在参观三圣殿工地后,便离去。 传某师对老和尚说:现在交通发达,参学的人可真方便,古时的人要参学,就得万里行脚跋涉,沿途还要忍冻受饥,有时还遭盗寇的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