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心香供养

关于心香供养

有人说供养佛菩萨只要用「心香供养」即可,只要用心去想象清香,去想象鲜花及水果等做供养而不必用实物,如此既省钱又节省时间。这也许很合你意,但我们要小心,不要做吝啬与骄慢心的替死鬼,潜意识中也许我们已被这两种不良心态所驱使而失去与诸佛菩萨结缘的机会。「供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一般人大多不清楚。精神界的众生也是在「有相」的世间之中,因此也有各种不同的「需求」,例如,「入处饿鬼」(即一般俗称的阴间众生),由于尚保有做人的记忆,故其需求也与人界相同,我们用人间的东西给他们食用,他们会「收受得到」。但对于其他的精神界众生,如大鹏金翅鸟及诸龙众的「食物」就不是一般人可以知道的,因此,常看到一些人用「七粒米」在作观想布施,不知他们是否了解所施的对象是什么?对佛菩萨我们只要供养清香与鲜花即可。其他的东西,如水、茶、果及其他食物,主要是给佛菩萨的护法,但因为佛菩萨身边都有很多护法,可能包括各类天龙鬼神在内,因此,虽然有些场所并没有供养护法的圣像,我们也要供养茶、水、果等供品。至于有些护法必须要有特别的供养「物品」或「食物」,这必须层次较高的修行者才会知道,对这些「需求」一般大多以持咒方式从事供养,很少用实物,主要原因可能是数量太多或人间没有该物。对于开始学佛的人而言,没有必要详细去了解供养的内容与方式,只要诚心并在自己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以清香、鲜花、素果、茶及水等物品供养佛菩萨及护法,至于要特殊「需求」的各界护法,你不能供养他们也没有关系,因为你真的不知道如何供养。当然,不要太执着于相是不错,但若刚开始就要以「心香供养」,我个人认为不太好,除非此人是上等根器之人,供佛之诚心已能深入潜意识,否则心香供养可能只在「意识心」的层次,有可能含有骄慢与吝啬之心。能自己花钱去购置供品,以诚心从事供养,如此「借物导心」可能较好,以不良之心,诸如骄慢及吝啬等心去供养佛菩萨,佛菩萨因大慈悲心而不会有责怪之事,但护法们可能不护持此人。何况在实际上要幻化清香等物品以供养精神界众生,除了必须了知该众生之所需外,也必须有特殊的供养咒或能由「真心」起用,意识心是没有这种能力的。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晨起祈愿文》

星云大师《晨起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今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了! 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 在如此美好的早晨, 回忆往事-- 我虽曾失败,但从来没有失望; 我虽曾伤心,但总能安然释怀; 我虽曾受委屈,但知道世间一切缘起缘灭...

这样回向功德会大得不可思议

这样回向功德会大得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讨饭的女人,她捡了一枚金币,捡了一文钱,但是这一文钱是金币。她是讨口的女人,如果她这一文钱用在她自己生活上去,那不讨饭了,能可以够她半年或者一年的生活。但是她怎么想的?她想为什么我...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受诸剧苦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受诸剧苦

跟着悭贪嫉妒而来的,是自赞毁他。在这里的同学每天诵戒,都知道《菩萨戒本》第一条,最严重的就是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毁谤人家。这种心理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多得很,尤其这方面心理业力重的人更厉害。这几十年...

星云大师《我能为世间留下什么》

星云大师《我能为世间留下什么》

俗话说:人死留名,树死留皮。人到世间上来走了一趟,是否曾想过,我能为世间留下一些什么?古人有所谓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我们如何为世间留下永垂不朽的功德、名声呢?我有三点意见: 一、为社会留下建设...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是什么人,什么样的来学《华严经》的?我们现在不说是学它道理了,连文字还搞不通呢。这段经念下来,它说什么呢? 告诉你干什么呢?你怎么做啊?还没弄清楚呢...

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净土法门是一代时教的特别法门,胜异方便,然与通途法门并非冰炭。 蕅祖云:净土一法乃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相得益彰,并行不悖。通途法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