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恭敬心

关于恭敬心

有不明的人会说佛菩萨既然大慈悲又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为什么要恭敬佛菩萨才较易得到其加持?其实佛菩萨是同样地在加持其前面的佛弟子,只是佛弟子们对佛菩萨的信心不同故有不同的加持效果,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就好像在对我们的潜意识做开示,我们若潜意识对其不认同,则如何得其加持?而恭敬心与信心二者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若对某人很恭敬(不是指因为利益或畏惧而来的假相恭敬),那他一定会相信此人的一切,反之,我们若深信一个长辈,则对他也不会不恭敬。对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我们如何会真心的去对他起恭敬心?因此我们恭敬佛菩萨就等于相信佛菩萨,所以会得到其加持,这道理是很清楚的,反之,若心不恭敬,如同自己设屏障,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怎么可以反怪佛菩萨不平等不慈悲呢?

对果位不同的佛菩萨很多人会有不同的恭敬心,尤其对一些金刚菩萨有些人并不是很恭敬,有这种心态是不正确的,要知道我们在累生学佛或行菩萨道的过程中,诸佛菩萨及金刚护法都对我们有莫大的助力,对他们产生不足的恭敬心,除自己得不到其加持外,亦有损报恩心。供养佛菩萨或金刚护法依适当的仪轨就不会失礼,但恭敬心不要有分别,不论对任何果位的佛菩萨或金刚护法,皆要起最大的恭敬心,也许在仪轨上有不同,例如有的用大礼拜,有的用合掌礼,但恭敬心要相同。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净土法门只要信愿持名就好,不需要那么麻烦,还要持戒这误会很大,其实戒律就是阿弥陀佛的精神和行为。 有人认为:修持净土法门是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五)

9、恒顺众生愿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剎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此是说明第九恒顺众生大愿的内容。恒是恒常,随是随顺...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我这里也点示了下,这点我们一定不要受其他观点的疑惑,觉得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实际上,你有信愿,这就是菩提心,无欠无余。 如果一定要在通途的菩提心上讨论,可以说我们要提倡、要鼓励...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教育儿童要爱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虫,诸如蚂蚁、蚊子、知了等等,都不能去践踏、伤害,而是应该怜爱、护惜它们。 一个人如果从小对小小的昆虫都能够去爱惜,就会有慈爱之心,长大了也就绝对不会去犯上作乱,也...

所言黑影, 非佛菩萨之影

所言黑影, 非佛菩萨之影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亲对头所现之影。以佛菩萨既现,必明了能见其面目等。怨家当现其可畏之相。此影殆宿生有缘之孤魂,冀其仗念佛诵经之力,得以超生善道耳。当为伊于课...

圣严法师《柳暗花明又一村》

圣严法师《柳暗花明又一村》

默照是一种禅修的方法,平常生活也可以用:「照」是清楚知道发生甚么事,「默」是不要有回应。 人在风平浪静时,可以气定神闲,一旦遇到折磨你、找你碴的人,你还能够说,我默、我照吗?恐怕不行。 这时要用智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