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护生与善行
关于护生与善行 有人说当我们见到畜牲被凌虐就想以自己的意识行为去干预,而无视于其宿业的问题。又说放生会破坏生态,这些皆是不如法。又有人说做善事若只是表面慈悲就不值得鼓励。关于这些问题,我个人的看法如下: (一)护生要随缘而行,要「真有慈悲心涌现而不忍之时」才去做,不要刻意去做放生之事,那会有贪功德之问题。但如果说因为不知被凌虐的畜牲的宿业就看它被凌虐而不去救护,那就有失慈悲心了。当然,如我们「已知」此畜生因宿业而被如此凌虐,那要介入其因果就要小心了。但就大多数人而言,少有人会知过去宿业的事情,因此,只要随自己的慈悲心去做护生工作就可以。要知道,行菩萨道之人是不要害怕替众生承担业障之事,这是慈悲。此外,由于放生是随缘而做,并非刻意去做,因此其数量很少,当然也就没有破坏生态的问题。 (二)做慈善行为的人也许有不同的动机,但大多属有量的慈悲行为,应该给予鼓励。因为对一般人而言,慈悲善行为有助于「劝发向善」,对社会风气之改善有良好的示范作用。至于其潜意识是什么问题一般人也察觉不到,真能做到检视内心的人并不多,行善之人至少意识到已在行善,其心也在人天层次(当然,若心中有他自己很清楚的不良动机,那另当别论),至少比不行善或自私自利的人好很多。 同事之间要彼此相互尊重,常常心怀谅解,上级对下属也要心存尊重,而不是同情。 这可分为两个重点:一是尊重对方的想法、意见、人格。如果在工作上不允许对方有自己的意见、想法,会让对方没有成就感。所以不要坚持... 五方佛的五智文紫云 在药师山通讯第八、九期中曾谈论到五方佛的愿力、本心及消业障的种类;而这一期所谈论的是五方佛的五智,并由五智的修习而入佛智形成化佛、应身佛、...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病了,病得很久,病得很重,我请人代我向佛陀您祈求: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自知世缘将尽,我不再牵挂亲友,我不再执着身心,我也不再追悔过去,我也不再妄求未来。 当我流动的呼吸缓缓地减慢...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西归直指》中有一个精妙深远的比喻: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死而待人弃去。未几,果有欲弃之者。一人曰:狐尾甚佳,待我割之而后弃。狐闻而惧,忍痛而听其割。俄有... 相信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一定会说: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过,我们所认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么?你可能因为从小到现在,大家都叫你这个名字,你也已经听惯了,就觉得这个名字就是我,我就是这... 禅门有云:「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众生最大的烦恼,也是轮回的根本,更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包含老、病,在人生「八苦」之中即占了一半。佛法教我们要认识生死,就是要我们改变消极的的看法,透过修持,以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