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十波罗蜜2-持戒 药师山紫虚居士 102年5月19日讲于花莲准提精舍 誾德静摘录
紫虚居士原文: 持戒与得戒:
- 「持」有护持、遵守、认同之意。也就是对此戒律的内容要认同、护持,对修持这种戒的人不能攻击谩骂。持戒也有自己修持之义。
- 得戒是修持戒律有成就之义。其殊胜是「得戒体」,这是修持者的自证、身(含精神身)心转变而呈现无怖畏之相、一切外力不得加害。此外、得戒之人可得高果位金刚的护持,还有特别的护法「随身守护」,此与一般修行人受护法「随缘守护」,层次上高很多。
- 得戒是针对修持某一种戒的成就而言,不是指所有各种戒。例如修贪戒得戒者、其嗔恨戒不一定也得戒。护法守护也只限于离贪这部份,若心起嗔则护法不会护持。
- 二地菩萨修持各种戒律,包括修行人的14种戒与六道众生该修的六种戒。但得戒者大多只少数几个戒而已。但对各种戒皆认同、守护。
- 修行者受14种戒:这是佛教修行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需要,而自愿受持的14种戒。
- 三界六道众生受六种戒
三界众生都「有必要」受此六种戒,如此可减少轮回于三恶道之苦,增加生于人天的机会。此六种戒是五戒、八关斋戒、十戒(相关十善)、菩萨戒(这是菩萨作方便法时该遵守者,详见梵网经等)、情缘戒(详见药师山通讯)及破戒僧戒(戒贪五欲)。(待续)
上课解说摘要:(誾德静摘录) 戒律是在道德法律之上,故修行人若不遵守道德法律则守戒律无异椽木求鱼。 介绍修行者14种戒
- 三聚净戒
- A:摄律仪戒:各种律仪戒应接受,不可反对,含大、小乘、密乘等。
- B:摄善法戒:人间善法皆遵守,例环保、不制造噪音等。
- C:摄众生戒:不舍弃众生。
净戒:以意念清净为主,不可有算计、伤害人之心。
律戒:以20种戒为主。
无上密乘戒:无上密法修行者需知秘密法不可外泄,因属不可思议法怕他人谤佛,未得传法上师同意需做到致死不说。其它修行者也须尊重修无上密法者,其修行事情是不可对外说,不应询问。
密乘戒:即菩提心戒,随时随地不可忘记2件事。
- A:众生有佛性:因为众生是未来佛,故不轻视任何众生。
- B:慈悲心助众生。
宝戒:遵守钱财戒律,知道可接受的范围。
严身戒:含身、口、意三方面,若他人对自己轻薄起妄念是自己做不好。
金刚戒:此为金刚法王所修者,主要为护持法界公平正义。
金刚护持戒:此为护法所修者,主要为护持道场、护持佛菩萨、护持住持、护持同修,只能存有一心庄严道场让众生离苦得乐,不可存有私心,若修行者护持心不够即使有金刚护持咒亦无法成就。
双身本尊戒:彼此累生累世为双身修行,不跟其他众生(含法界)造情缘。此法对抗拒未来情淫的力量较大。
双身戒:只对夫妻传此法,但心不可贪淫乐,一贪即犯戒,需受淫戒果报,即淫欲炽盛,上上品淫欲便下地狱。
密乘戒:此为藏密所修不可忘失菩提心戒,类似第5条。
无上密戒:针对修行双身法内容不可泄漏他人。
金刚乘戒:金刚即不坏之意。藏传佛教密宗所修,有别与显教之戒律皆属之。
相关文章
日军战机轰炸恩施县城,恩施法院院长黄晓浦居士(法名德宏)刚从法院回家,空袭警报拉响,德宏居士赶紧命女仆带上两个女儿,抱着小儿子福周逃到山洞避难。小妾抱着孩子福备,跟随德宏没有离开。 不一会儿,紧急警...
石屋禅师外出,碰到一位陌生人,畅谈之下,不觉天色已晚,两人因此投宿旅店。半夜,石屋禅师听到房内有声音,就问:天亮了吗?对方回答:没有,现在仍是深夜。石屋心想,此人能在深夜漆黑中起床摸索,一定是见道很...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喻如两军对垒,必须坚守己之城郭,不令贼兵稍有侵犯。候其贼一发作,即迎敌去打。 必使正觉之兵,四面合围。俾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近来身体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儿孙甚多,当以家事号事,交与儿辈经理。自己作一个一事不理之闲人,日夕于清净心中,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必定可以现得身心安乐,临终往生西方。女色一事,青年尚...
华严经,也就等于虚空里边的祥云,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如甘露的法雨般润泽一切一切的众生。这一部华严经也等于太阳,普照大千世界,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温暖。华严经也就等于大地...
我现在用四本佛教的经典,里面四句话贡献给各位。 第一句是不忘初心,是佛教《华严经》里的一句很伟大的经文。不忘初心,就是说不要忘记我们最初、当初的一个志愿,当初一个什么想法,这样就把当初的那个意念不要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