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持戒

修十波罗蜜2-持戒
药师山紫虚居士
102年5月19日讲于花莲准提精舍
誾德静摘录

紫虚居士原文:
持戒与得戒:

  • 「持」有护持、遵守、认同之意。也就是对此戒律的内容要认同、护持,对修持这种戒的人不能攻击谩骂。持戒也有自己修持之义。
  • 得戒是修持戒律有成就之义。其殊胜是「得戒体」,这是修持者的自证、身(含精神身)心转变而呈现无怖畏之相、一切外力不得加害。此外、得戒之人可得高果位金刚的护持,还有特别的护法「随身守护」,此与一般修行人受护法「随缘守护」,层次上高很多。
  • 得戒是针对修持某一种戒的成就而言,不是指所有各种戒。例如修贪戒得戒者、其嗔恨戒不一定也得戒。护法守护也只限于离贪这部份,若心起嗔则护法不会护持。
  • 二地菩萨修持各种戒律,包括修行人的14种戒与六道众生该修的六种戒。但得戒者大多只少数几个戒而已。但对各种戒皆认同、守护。
    • 修行者受14种戒:这是佛教修行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需要,而自愿受持的14种戒。
    • 三界六道众生受六种戒 
      三界众生都「有必要」受此六种戒,如此可减少轮回于三恶道之苦,增加生于人天的机会。此六种戒是五戒、八关斋戒、十戒(相关十善)、菩萨戒(这是菩萨作方便法时该遵守者,详见梵网经等)、情缘戒(详见药师山通讯)及破戒僧戒(戒贪五欲)。(待续)

上课解说摘要:(誾德静摘录)
戒律是在道德法律之上,故修行人若不遵守道德法律则守戒律无异椽木求鱼。
介绍修行者14种戒

  • 三聚净戒
    • A:摄律仪戒:各种律仪戒应接受,不可反对,含大、小乘、密乘等。
    • B:摄善法戒:人间善法皆遵守,例环保、不制造噪音等。
    • C:摄众生戒:不舍弃众生。
  • 净戒:以意念清净为主,不可有算计、伤害人之心。
  • 律戒:以20种戒为主。
  • 无上密乘戒:无上密法修行者需知秘密法不可外泄,因属不可思议法怕他人谤佛,未得传法上师同意需做到致死不说。其它修行者也须尊重修无上密法者,其修行事情是不可对外说,不应询问。
  • 密乘戒:即菩提心戒,随时随地不可忘记2件事。
    • A:众生有佛性:因为众生是未来佛,故不轻视任何众生。
    • B:慈悲心助众生。
  • 宝戒:遵守钱财戒律,知道可接受的范围。
  • 严身戒:含身、口、意三方面,若他人对自己轻薄起妄念是自己做不好。
  • 金刚戒:此为金刚法王所修者,主要为护持法界公平正义。
  • 金刚护持戒:此为护法所修者,主要为护持道场、护持佛菩萨、护持住持、护持同修,只能存有一心庄严道场让众生离苦得乐,不可存有私心,若修行者护持心不够即使有金刚护持咒亦无法成就。
  • 双身本尊戒:彼此累生累世为双身修行,不跟其他众生(含法界)造情缘。此法对抗拒未来情淫的力量较大。
  • 双身戒:只对夫妻传此法,但心不可贪淫乐,一贪即犯戒,需受淫戒果报,即淫欲炽盛,上上品淫欲便下地狱。
  • 密乘戒:此为藏密所修不可忘失菩提心戒,类似第5条。
  • 无上密戒:针对修行双身法内容不可泄漏他人。
  • 金刚乘戒:金刚即不坏之意。藏传佛教密宗所修,有别与显教之戒律皆属之。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袈裟的殊胜功德

袈裟的殊胜功德

1、袈裟功德殊胜,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龙善神悉予守护,使此安宁。佛曾告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如我今日以刀割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劫,此是解脱服、福田之...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这个六根都用佛号来摄住。六根当中最重要的是摄耳根和意根。我们这两根的功德最全,这两根也容易外面跑。如果把这两根摄住了,像身根、鼻根、舌根,这都不摄自摄。...

夫妻是缘,子女是债

夫妻是缘,子女是债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

念诵这部经所得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念诵这部经所得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

电脑电视是两大怪物

电脑电视是两大怪物

现在最大的妖怪就是电脑,这东西发明之后,将人弄得如废物,毫无用处,什么事都要求教于它。它把人电得麻木不仁,令人委靡不振、醉生梦死,什么事都不懂,这不是怪物是什么?!这种法术是魔的鬼智所想出的。 还有另...

「施食」就像家里关着门做慈善

「施食」就像家里关着门做慈善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有问到,其实施食的前提就是大悲心。 施食,这个法门是由观音菩萨发起的,跟阿难尊者配合,虽是启教阿难尊者,其实还是观音菩萨的大悲,所以大悲心很重要。 因为观音菩萨了解、了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