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以佛法的观点看爱情

以佛法的观点看爱情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前言

在药师山通讯中,过去我们曾多次谈到有关男女情欲的问题(详见通讯第9期、第19期与第23期),但其重点是在淫欲与淫业的探讨,本文的重点是探究爱情的本质及其相关的问题,此中涉及的问题包括:情缘的产生、真爱是否存在及着淫乐代表的意义。对人而言爱情是难以抗拒的,试看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甘拜在爱情的脚下,世间多少凄美缠绵的情歌流传千古,由这些就可知道爱情的魔力。但我们由佛法中知道,众生因无明生妄情而不能脱离轮回生死,此妄情主要有五种:即爱情、亲情、友情、师徒情与君臣之情。此中人们最难以克服的就是爱情。但众生因业力所限(例如,无始以来攀缘情爱的习气)又必须面对爱情,且爱情又会引生淫欲,久之会使众生贪着淫乐,由此又产生另一种了脱生死的严重障碍。因此,如何面对爱情的问题就成为居士修行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个人以自己对佛法的了解,写出一些对爱情的看法,此中很多知见乃笔者个人的观点,若有不正确之处,请诸者来函指正,将不胜感谢。

二、爱情的本质

当人的五根接触外界五尘时就会产生喜爱(或厌恶),此乃众生有「无明」的缘故。由于无始至今日,长时间累积对三界尘境贪爱的习气,使我们面对尘境时自然会生贪爱,此中包括对男女彼此相处一起时所呈现快乐尘境的贪爱,这就是产生情缘的各种业障。这种众生对情爱贪爱的习气至少已在根本无明的层次,因此,可以说人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外攀寻情爱,若由于这些业障而发生对「某个人」的贪爱,这就成为爱情的问题。引发这种贪爱的因素很多,包括眼见其美色(身材、容貌)、耳闻其悦耳声、身触其滑嫩等。另外,意识心对其之某些特性,包括气质、风度、才能,甚至财势及名望等都会产生喜爱,这些因素都可能会使见到其之人对其产生情缘,也就是在大脑皮质,甚至在名色之中留下对此人喜爱的记忆,这就是「情缘种子」。这情缘种子将使见他之人,于现在或未来面对此人之时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也就是甜或粘的感觉),甚至有「来电」的感觉,这是使此二人发生爱情的因。除此之外,我们对人的喜爱与对一般尘境的喜爱尚有不同之处,主要之一点就是淫欲的问题,我们不会对无知觉的尘境生出淫欲的联想,但对某个人的爱经常伴有淫欲的心念出现,反之,我们的淫业(也就是过去对淫欲的贪爱习气)也会使我们爱上某个人,即「个人的淫业也是造情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前面所说对一般尘境的贪爱不一样。淫业的存在使爱情的问题更为复杂,世间有很多的爱情与淫业有关,尤其年轻淫欲炽盛的时期,往往因为内心淫欲的需求而发生对某人的喜爱,由此产生爱情。

三、真爱的存在与其本质问题

两人之间是否有真的爱情存在?若有,那是什么样的状况?它的本质是什么?心理学家对谈恋爱中的男女曾有深入的研究,他们观察的结果认为,当两人进入「热恋」的情况时,似乎会出现非世俗所认定的一些「疯人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不可克制的思念对方、心情随对方之苦乐而苦乐、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一切,极度关心对方、包容对方的一切行为、极度想与对方共同生活及经常会显现对方的影像等,而且说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语言,诸如海枯石烂、比翼鸟、连理枝之类的话,此外,有极强的占有对方的心,对他人的介入有很大的嫉妒心,而且这种爱也不受年龄、社经地位及学历高低等的影响,甚至对世俗的法律及道德亦可置于脑后。这种双方高度的热爱维持的时间大多很短,随着众生攀缘情爱与喜新厌旧的习性出现而化为乌有。这种双方高度的互爱似乎源于接近「真心」的层次,这与一般正常的爱似乎不太相同。人是否有方法可以长时间维持这种「真爱」的出现?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必须消除阻止其发生与存在各种业障之后才有可能。

四、着淫乐的意义

淫乐是指淫欲行为所生的快乐,淫欲的行为包含性器官及其他辅助器官,如手、口、舌等的接触,在天界众生,勾抱、执手、对面熟笑及双目对视等都会产生淫乐,淫欲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为种族繁衍需要,二是为表达情爱之需要。神识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而制作出微妙的性器官,使其能生出妙乐,使人们「愿意」去行淫欲。也就是性器官等是神识表达某些愿望的工具,因此,若为表达情爱与种族繁衍而行淫欲则不算着淫乐。着淫乐是纯粹指贪爱性器官受刺激而生的快乐,这种贪爱也许是因为众生长期运用这些器官之后,对其所生之快乐产生贪着之故。例如,有些人以淫具、药物及色情书籍、影片等以刺激感官获得快乐,这就是着淫乐的一种。若起人爱对方、使对方得妙乐及使对方身心健康,由此而做的淫欲行为则不会着淫乐,也就是在做淫欲行为之时不能对肉体所生的快乐产生贪着,最好以观想去爱对方,有时也可兼用持咒之法,以除去对淫乐的染着。对淫乐的染着是有家室的居士修行者比较需要克服的问题。当然,有种族繁衍与情爱的心也是属业障的层次,但此与淫业不同。贪着淫乐是了脱生死的最大障碍之一,其严重者会落入淫魔之列。在修行中有「转淫乐为法乐」者,这也许是藏传佛法中的某些高层次之无上密法,但可能隐藏极大的危险性,修此法之人,除非是具有特殊上等根器及有高明的指导者,否则不易成就。

五、如何面对爱情问题

对人的爱情问题,我们应该抱着不排斥但也不鼓励的态度,不排斥的原因是我们既生为人,就会有繁衍种族与表达情爱的愿望,这是过去多生累积的业障,故我们必须勇敢去面对。不鼓励的意义是我们不能再贪着于此,必须设法由此中得到解脱。解脱的方法就是要把过去的情缘逐渐消除,现在不要再造情缘,出家修行较容易不造情缘。但一般人也许不能出家修行,那就要「少造情缘」。也就是,我们不反对谈恋爱或婚姻,但不能把爱情当游戏,到处乱造情缘。

谈恋受有时是了却过去情缘的一种方式,因此,在谈恋爱时应该经常保持较客观的心,细心去体会两人之间的关系,若发现和对方不可能有结局时,这表示情缘可能将尽,则应当以善缘的方式早日结束,以防造恶缘,成为来日的问题。总之,对修行之人,情缘要少造,淫欲要少做,由此逐渐到达完全不染着的境界,这才是最高层次的修行者,此中包括累生出家的修行者及双身本尊的修行者,如此才是了脱生死成就佛道之路。愿与同修共勉。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三宝弟子紫虚居士合十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两个泥牛斗入海

两个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龙山说:「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两牛相斗的意思,是指未开悟之前,自己的前念与后念往往是矛盾的,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是冲突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即便是铁围山、须弥山或者是铜墙铁壁,都无法遮挡,因为这是法性的光明。 我们众生的业障也不能拦阻,因为它有穿透无明烦恼的力量;乃至阿鼻地狱的七重铁城都障碍不了,弥陀十二光德...

慧净法师:念佛必定往生 参、行道不难

慧净法师:念佛必定往生 参、行道不难

参、行道不难 一、「难行道」和「易行道」 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所以前往不退转地,也有许多种法门,龙树菩萨在〈易行品〉当中,将所有一切到达不退转地的法门分为难行...

印光大师:济公乃大神通圣人

印光大师:济公乃大神通圣人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

印光大师:文殊普贤 指归念佛

印光大师:文殊普贤 指归念佛

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佛说苦谛真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有人引述这段经文来问我,这是《遗教经》里头的话。 佛说的苦、集、灭、道,苦是果,集是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