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诸法缘生之用于转化自心

诸法缘生之用于转化自心

药师山紫虚居士

我们认知世间一切现象都是自己的意识心,这是麈、根、识诸条件凑和所生,其相是不实、如梦幻。其与如来藏(空性)是「非一非异」,不是空无不是实有。进一步可知一切法是自心妄想所生!要依此观察自己之心念、转化自心、转恶为善、化解灾祸。

一、谁在骂你?羞辱你?攻击你?不容于你?

例如,某人说「你是畜牲」,对传入你耳朵中的这个空气震动,你的相关各「识」生起认识作用,此中包括去参看「过去累生的记录」(我称之为恩怨情仇、名相感受的记事本,也就是名色),由此产生对「你」与「畜牲」的认知,于是你心中生起「你?我是畜牲!」。畜牲本质就是意识心,缘生如幻不实。「我」的感受来自「我执」,执着我是实有,不知此我是意识心的「假我」,只是空性由于无始无明而生起的幻相,是非一非异的性质,不是实有!由于我执加上此「记事本」,于是你心中生起嗔恨、报复、烦恼之恶心,乃至起恶行、造恶业,成未来恶果!

佛菩萨或修行之成就者明白此理,悟知一切法「自心所现」,以自己心力转此恶心,并努力修行,去除我执及各种业障,再向佛忏悔「我不该生此恶心恶业」,求佛相助,当可快速成就。

(1)对骂你之人,你若由上观照,不起嗔怒,则对他不会有怨气,你自心也不会记录此嗔恨心。

(2)你若对此起嗔心,则未来会对他讨怨气,自己心中也记录此恶的你,变成你自己的恶意业!

(3)对此骂人者,除可能受对方怨气、因果之报复外,纵使对方不在意,他自己在此记事本中自己记录此恶心,成就恶意业,毁慈悲心,背离佛道。

二、恶缘或善缘?

只是初见面就生起「讨厌此人」或「喜爱此人」,很可能是来自过去生的恶缘或善缘。要先观察自心,为何如此?他帅?她美丽?气质好?有钱有势?有学问?若都不是,则过去善恶缘的可能性很高。若是恶缘显现,则生对他讨厌、不帮他、背叛他、攻击他、对他言行皆生「不好的想法」,反之若是善缘,则一切好办!

为何如此?就是前面所说的那本恩爱情仇的「记事本」在操弄!当你面对此人或此境界,你的心(即识的功能)就去翻阅此记事本。过去某些特别明显的恩爱情仇,连同当年的苦乐感受一时在心中生起!面对此记忆如何处理?就看你自己了!当然有时佛菩萨会给一些提醒,一般人则随业流转(即依此记忆生善或恶心,乃至行为)。悲哉!可怜愚痴的人呀!那是落花流水、逝者如斯!为何悲痛?为何嗔恨?为何自缚?同修们,苦海无边,不要再玩了,回头是岸!不要因为过去彼此恶缘由名色中现前而自相残杀、两败俱伤,不值呀!

对过去善缘也要小心,不要随业流转,否则亲情、爱情乃至互相易位,因此攀缘不息,想出三界得自在,难!难!难!最后,希望大家记住:一切法皆自心所现,对他人或境界生起嗔怒或喜爱,也都是你自己所生,都是自缚的行为!要提醒自己,面对众生或尘境,佛为什么不会生气?但众生会。但愿同修要如是观察、如是思考、如是修行,以早得无上般若波罗蜜,证得无上菩提。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足着华严的境界,华严在事法界当中,前面的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这是大乘的经典都能够含摄的,唯有事事无碍法界属于华严独具,所以华严成为别教一乘...

有多少人看到这段话,就有多少人变成了孝顺子女

有多少人看到这段话,就有多少人变成了孝顺子女

有多少人看到这段话,就有多少人变成了孝顺子女!!!          ...

罪恶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吗

罪恶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吗

问: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础上,能上品上生吗?我常想,自己真的就是罪恶生死凡夫,往生时也只配下品下生,这样想对吗? 大安法师答: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意谓立志追求最高的目标,结果得到的仅...

宣化上人:观世音菩萨和我们是兄弟

宣化上人:观世音菩萨和我们是兄弟

我们天天念观世音菩萨,可是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呢?「观」是观察世间所有的声音。观也是看,但不是向外看,而是看众生的心,看哪一位众生的心没有妄想。空了,就得到开悟。所以说「十方同聚会,皆共学无为。」十方...

威望与卑贱的因果

威望与卑贱的因果

你在一个大众团体当中,有没有威信,有没有威望,你的话,是不是人家愿听,愿受你的指挥?有威德的人能够做领导,没有威信的人做不了领导的。那怎么样才有威德呢? 首先来看,没有威德的人,是来自什么?妒忌。你...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弥陀略解圆中钞》 这位尊者是受天供养第一。憍梵波提,翻译成中文为牛呞。牛呞这个名字怎么来的?他曾五百世为牛,今生转为人道出家,虽然断烦恼、证阿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