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观音菩萨,心诚则灵,福​报不请自

拜观音菩萨,心诚则灵,福报不请自来

观音菩萨在佛教中是慈悲的象征,无论是在佛教之中还是民间的信仰中,观音菩萨的地位都非常重要,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因为观音菩萨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困难和苦难时,若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所以在民间信仰中,几乎人人都喜欢这尊菩萨。所以民间才流行了一句话:“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都会想到观音菩萨,也会有一些人跑到菩萨面前,求菩萨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记住这三句话,最好能在心中默念,你才更容易感应到菩萨,并获得菩萨的帮助。

默念第一句话:我要相信观音菩萨。

并不是所以跑到菩萨面前求菩萨的人,都能如愿以偿,但不相信菩萨的人,绝对难以感应到菩萨,所以人们常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佛家说:“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

心决定了相,有什么样的心境,就能感应到什么样的环境或是外境。所以你相信观音菩萨和不信观音菩萨,所种之因带来的结果完全不同。

默念第二句话:我要学习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是智慧与慈悲的化身,我们去寺庙拜观音菩萨,不仅要表达最菩萨的敬意和感恩,还要像菩萨去学习才行,只有自己学习了菩萨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自己才能真正的从学佛中获得收获和进步。

佛教认为,世间万事都离不开因果,善因得善果,要想获得更多的福报和好运,只有在佛前生起慈悲心来,才能得到善因善果的结局,相反,如果心不慈悲,拜再多的菩萨也没有什么作用。

默念第三句话:我要行菩萨之所行。

学习菩萨还不够,我们学了以后还有学以致用,将菩萨的智慧和慈悲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受益。佛教认为,就算你学得再多,懂得再多,也不如真正做了一件善事更有意义。

生活中只有向菩萨学习,并且常行菩萨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向菩萨一样去帮助一切众生,我们自己才有机会,成为一尊菩萨。

菩萨并不是专指具体的某一个众生,而是指一切众生,只要具备了菩萨的慈悲和智慧,以及做到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那他就是菩萨。

感恩阅读与分享。

佛教圣地 : 普陀山

千年观世音菩萨道场

千百年来香火最旺盛

海天佛国普陀山~慈悲观世音菩萨

一声佛号一声心~此生必看《观世音》

心念“{观世音}”~一起“{观自在}”

弘扬观音文化~引导正信正行

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

海天佛国~慈悲观音

传播正见~缔结正缘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有缘请来~有愿再来

今生~我们相遇娑婆

来世~一起共生极乐

感恩一切善知识🙏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清净大海众诸佛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广大灵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开示:佛弟子应如何祭祀祖先

印光大师开示:佛弟子应如何祭祀祖先

中国传统文化里每年一度的清明节,佛弟子应如何祭祀祖先?净土宗十三祖师印光大师开示要以诵经、持咒和念佛号为主,同时辅以素食做供奉,切勿杀生和使用肉食来做祭品。以下为详细开示: 原文: 佛弟子祭祖先,固...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0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0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10) ◎ 印海 著  乙(二)发起序 尔时、世尊出广长舌相,放千光明。 每部经前有通序或证信序,接着就有说法各别因缘之发起...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正是梁武帝主政的时候。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平常建筑寺院、广度僧侣、印经造像,甚至自己素食、讲经,可以说布施、修福,做了不少功德。当他听说从印度...

达真堪布:加持和力量无处不在

达真堪布:加持和力量无处不在

《华严经》中讲了善财童子依止善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方法去依止善知识。一、不厌承担一切重担,如大地之心。一个具德的上师或善知识只有弘法利生之事,不...

修行与工作互不抵触的

修行与工作互不抵触的

一般人对修行的认知、想象,大概只停留在打坐、念经、拜佛、闭关、打禅七等行门的修持,这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佛法讲的修行是要修正和调整我们身、口、意三种行为。也就是说把我们身体的、语言的、心理的三种行为,修...

人无信不立

人无信不立

人讲的话即成信,人无信不立。恋人彼此立下的山盟海誓,就是一种承诺;商业往来,订定买卖合约,毁约时,就是无信;即使口头允诺他人,仍要守住信念承诺。 曾有一个人在过年前夕上街买布,为父母、妻儿添制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