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慈法师:女性观音形象的兴起

女性观音形象的兴起

众所周知,从所翻译的观音类典籍中,没有任何一则提及观音菩萨女性形象的记载。虽然在《法华》中也宣说菩萨以比丘尼、优婆夷、居士妇、童女等应化形象,但是没有明确表明观音菩萨女性形象之说。在早期的感应事迹中,观音形象显化未有明确的记载,即使出现示现身像的应化,也未对菩萨形象做过多的介绍。而马郎妇、妙善公主的女性观音形象的出现,是观音形象由男性到女性的重要转变。

观音最早以女性形象示现,源于《法苑珠林》中彭子桥梦感观音之记载。彭子桥因事入狱,虔诵《观音经》,在梦寐之时,感得美貌妇人加持而获得救脱。然而此乃是梦境中所示现,并非世人亲眼所见。而另一则流传较广的“马郎妇”观音形象之记载,则明确指出观音菩萨示现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度化世人。

以往无论是梦境中抑或现实中所见观音女性之形象,均乃菩萨为度化众生所示现,而非菩萨本尊之真身。自宋代妙善公主修道证果的传说流传于世开始,可视为观音形象女性化形象转变之标志。其传说最初通过民间的口耳相传,至明代蒋之奇撰《大悲菩萨传》碑铭,方始有文字传世。

文中叙述妙善公主乃妙庄王第三女,自幼奉佛持斋,心地纯善、不乐世俗,立志出家修行。妙庄王为断其出世之志,罚妙善前往白雀寺从事苦役,欲使其知难而退。但是妙善不畏惧艰苦,道心坚固,王见不能断其志,遂大火烧白雀寺,寺中五百尼僧也惨遭杀戮。妙庄王由此造下恶业,后遭恶疾缠身,此时妙善公主因修道成为了菩萨,化现为僧郎中前往皇宫,用自己的手目为其父治病,从而获得了千手千眼不可思议的功德。自此以后,观音形象开始了女性的翻转过程。香山因为妙善公主的修行地,从此之后香火鼎盛,信众如云。从观音到妙善公主身份形象的转变,有人认为是“千手观音信仰”的生起,因为“大悲”一词特指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而妙善公主传记名为《大悲菩萨传》亦从侧面印证了此观点。

观音菩萨由男到女此一形象的转变的其实是有据可循的。在《法华经·授记品》中就以龙女于南方世界八岁成佛的案例,指明了女性也能即身成佛的平等理念。《法华》及《楞严》二经中所言观音菩萨能以各种身相度化众生,也体现出菩萨本不受男女形貌之质碍。而妙善公主的故事之所以塑造出一个世间圆满的女性千手观音形象,也是给现世中的女性提供信仰的依托处。当置身古代世界的女性面对现实的苦难茫然无措之时,她们或寄希望于同为“女性”的观音的救脱,或效仿妙善公主,通过自身努力达成所愿。女性观音形象的出现,给予了古代置身于男权社会之下的广大女性同胞趋向解脱的希望。(文:惟慈法师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

圣严法师: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

《法华经》里将娑婆世界比喻为三界火宅,所谓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的众生,追求的是五欲的享受。所谓五欲,就是色、声、香、味、触,也有人说是财、色、名、食、睡,总之都不离物质的享受。在人间...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要我们至诚恳切的心,从清净心里面流现出来的。因为这个智慧是我们本有的,无师智、自然智、广大智是一切众生本具的,现在为什么我们显发不出来,这就从前面我...

圣严法师《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圣严法师《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过度蓬勃、结构变化太快,造成人类价值观念混淆,以致于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需要,什么是贪求的想要,什么是实至名归的能要,什么是责任所在的应该要。因为无法厘清这四要:需要、想要、该要、能...

人民日报海南分社社长这样对女儿说

人民日报海南分社社长这样对女儿说

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不知不觉,你已经20岁了。按中国传统观念,你从此就是成年人,可以自主决定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了。你将面临一系列人生课题,如求学、恋爱、婚姻、家...

念佛600问新白话版3

念佛600问新白话版3

21、佛从何时开始讲净土法门?净土法门,大到没有更大的了,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弃这法就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弃这法就不能普度群萌。一切的法门,没有...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我还在当小沙弥的时候,看到年纪上了五十、六十岁的人,心里总会想:「这些老人家好可怜,他们再过没有多久就要去了,可是怎么还过得快快乐乐,若无其事的样子?」转眼间,没想到自己也过了五十...